APP下载

易混淆中药品种之绵萆薢与粉萆薢鉴别分析

2019-04-13董志威

速读·中旬 2019年4期

摘 要:绵萆薢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或福州薯蓣干燥根茎,粉萆薢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干燥根茎。笔者查阅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发现两者功能、主治的叙述完全一样,故本文从绵萆薢和粉萆薢历史沿革、功效主治、混淆原因等方面对两者区别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指导临床医师调剂处方,提高用药安全性,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关键词:易混淆;中药品种;绵萆薢;粉萆薢

1概述

1.1历史沿革

清《本草秘录》记载“正不止四名已也”,可见萆薢由于名称多样导致混淆,《本草从新》首次提出了“粉萆薢”之名,粉萆薢历代本草记载较少,根据1977版《中药大辞典》记载菝葜属红萆薢,又将绵萆薢等同于川萆薢,但其原植物与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不同,15版《药典》收录分类仅有绵萆薢与粉萆薢,粉萆薢记载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的干燥根茎,川萆薢虽然在历史上作为“萆薢”主要来源之一,但未被15版《药典》收录,《本草原始》载“川萆薢色白而虚软,山萆薢色赤而坚硬。凡用以白软者为胜”,该书图下注“根皮色黄白、肉色白”,有学者研究考证叉蕊薯蓣和粉背薯蓣的根茎亦是这种形态。

1.2功用主治

萆薢主治范围广泛,古代医书均有使用记载,绵萆薢与粉萆薢同中有异,皆能利湿去浊,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淋浊等病症,前者长用于祛风湿,后者常用于化湿浊。绵萆薢性平味淡,归肝、脾胃与肾经,普遍归属利尿通淋药,功效主治与粉萆薢及绵萆薢相似,体现在“利湿去浊,祛风通痹”方面,薛己在萆薢汤中以绵萆薢为君药,治疗喉腭溃蚀、面蚀痈渍等病症;粉萆薢苦平,归肝和膀胱经,长于利湿祛浊,用于治膏淋、白带等病症,如通府保精丸正是以粉萆薢为主药,运用治疗肾家经火,败精阻窍等病症。绵萆薢具有抗感染、镇痛、抗炎、消水肿等作用,临床可联合西药应用于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如于耀宏对萆薢强骨片强筋壮骨功效评价,制作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从骨生物计量学、骨密度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萆薢强骨片对大鼠扭体有抑制作用。

2混淆原因分析

2.1外观形状

绵萆薢与粉萆薢的外观形状上的区别不明显,二者均为质地松软,脆性易掰断,大小不一,边缘不齐,形状不规则,气味相似,外皮颜色相近,偏褐或棕色,外表或稍里层有点散状分布的纤维管束,中药饮片均以形状大而薄为优质品。

2.2用药习惯

历代文献对两者用药药性、功效等内容记载庞杂,涉及内容广泛,用药习惯各地未能统一,如陶弘景言“今处处有之”、“江左俗犹用之”,《药典》对于这两种药材如何用药也未明显作鉴别,记载的功效应用基本相同,民间也多统称二者为萆薢,且自古数派医家认为二者功能主治相通,各大药房或是临床医师在开药处方时也不区分辨认,仅使用笼统的“萆薢”二字,用药处方不恰当导致混淆现象长期存在。

2.3资源市场短缺

绵萆薢主产于川蜀,粉萆薢主产地为浙江等地,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原植物过去移植较少,二者均为植物根茎,由于患者需求量大,市场资源供不应求,又连续砍伐森林导致成林面积逐年减少,萆薢的中药材资源愈加地缺乏。国内中药材市场存在黑市倒卖等违法犯罪的经济贸易,从一些中药材市场购进的萆薢,发现既有百合科土茯苓,也含有薯蓣科萆薢,萆薢具有可的松抗炎的相近效果,几乎无副作用,是各种免疫性疾病的有效药物,土茯苓则效果较差。

3现代研究药理实验

现代药理实验研究测定出绵萆薢与粉萆薢的化学成分和含量不尽相同,前者所含主要成为甾体皂苷类、木脂素类和二芳基庚烷类等化合物,后者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类固醇糖苷、皂苷类等多种甾体皂苷,总皂苷在水解后会生成薯蓣皂苷元等,此外还含有淀粉、蛋白质等基本物质。晁利平等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所含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发现含有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等共七个单体成分。两者的药理作用区别主要是因化学成分而有差异,绵萆薢水提取物有抗骨质疏松作用,粉萆薢水提取物有抗痛风作用,总皂苷水解后生成的薯蓣皂苷元有抗真菌作用。绵萆薢尚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临床可应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明显改善中医证候,降低尿酸和血沉值,减少慢性缓解期复发率,缓解急性期关节症状,粉萆薢含化学成分薯蓣皂苷等成分,起扩张增强胃肠平滑肌收缩等作用,适合作为药酒方源药材。

4总结

综上所述,绵萆薢与粉萆薢在化学成分、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等方面存在差异,医师随意将两者混淆入药必定影响药效,应严格筛选药材来源作为调剂处方应用,医疗机构质检部门应当监督中药房员工严格控制药材质量,医院也应在健康宣传周、医疗卫生指导等方面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易混淆中药辨析教育,为保证患者安全用药提供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章伟明,郑红霞.中药土茯苓与粉萆薢的鉴别[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07):642-644+662.

[2]白宇明,郝近大.土茯苓、菝葜及萆薢的本草考证及其鉴别[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6):2733-2737.

[3]于耀宏.萆薢强骨片对骨质疏松模型动物的影响[D].沈阳药科大学,2007.

[4]晁利平,阮静雅,刘艳霞等.绵萆薢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05):336-339.

作者簡介

董志威(1996.01—),男,江西贵溪人,江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在校本科生,研究方向:针灸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