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复兴

2019-04-13彭敏

速读·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复兴诗词教学传统文化

彭敏

摘 要:新版语文教材的新变化,传递了最新的教改信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学语文在古诗文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诗词教学;复兴

新版語文教材有了新变化,传统文化的篇目明显增加了,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9篇,约占总篇目数的30%。其中古诗词112首,文言文14篇,古典名著3篇。除了古诗词、古代寓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外,还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等传统蒙学读物中,选取符合当今时代特点、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那么,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如何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下面谈谈我的浅见。

一、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论述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习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要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习总书记也高度重视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培养,曾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要从小学习做人”。小学语文教学,正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学生学习做人结合起来。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美文、美词、美事与教育学生做人做事结合起来,而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奉献力量,意义和责任都很重大。

二、丰富教育教学手段

(一)注重诵读,琅琅书声明其义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任务之一,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打通与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为了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热情。

(1)范读。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活榜样。普通话标准、音质美的老师以身作则进行范读,用诗文的韵律美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经典诗文的韵律美是学生爱读的原因之一,好的范读,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灵的启迪,美的熏陶。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够感染学生,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2)乐读。音乐是没有国度的情感大使。在古诗文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内容,创造唯美氛围,学生更容易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如用古筝《浪淘沙》配合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可表现豪迈的情感;在琵琶声中诵读岳飞的《满江红》定是荡气回肠,绕梁三日,可深深感染诵读的学生。

(3)美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美地诵读。有的学生喜欢打节奏读,跟随作者的节拍,融入作者的世界;有的学生喜欢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读,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有的学生喜欢找旗鼓相当的同学赛读,挑战自我,提升自我。这样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积累,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分层施教,有意插柳通其义

各个学段的教学要求是不同的,那么教学方法也不会相同。

(1)循循教读法。低年级安排的古诗文只要求巩固识字、写字,最重要的是能背诵、积累,做到“囫囵吞枣”即可。对这些学生可以采用循循教读法:利用他们善于模仿的特点,老师读一句,学生跟着念一句,读完一段后学生自己读一遍、两遍、多遍,或者采取齐读、接龙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诵读喜好,重点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直觉力。

(2)主动养成法。中年级要求了解古诗文的意思,一般对诗人表达的情感不作要求。对这些学生可以采用主动养成法,在诵读实践中检查学生的诵读效果,纠正学生在诵读中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的错误,提高诵读的准确性,给学生相应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3)表演背诵法。高年级要求学生在理解古诗文意思的基础上,初步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这些学生可采用表演背诵法,提供画面背景和音乐,配合适当的语气和动作,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进而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日积月累,水滴石穿用其义

新教材与以前人教版教科书相比,增加的古诗文的量主要在“日积月累”这个栏目上。例如,一年级识字的第一课就是《三字经》中的“三才者,天地人”,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只有在声情并茂地诵读下,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体验天、地、人关系的奥秘。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带领全班学生诵读经典语句,或是让学生轮流上台背诵,日积月累,等他们成长到一定的年龄,社会阅历逐渐丰富,自然而然就会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内化为自身的气质与涵养。

三、提升教师自身水平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积极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复兴,首要的是提升教师自身水平。一是提升教师传统文化鉴赏水平。只有教师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鉴赏水平,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才能给学生更好的心灵滋养,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二是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师的理解能力与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通过自己的理解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三是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教师的伟大就是不仅仅自己学懂弄通,还得教会学生学习,这就是教书育人的能力。

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工作任重道远,在小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中采用诵读对学生进行熏陶,也算是为之略尽绵薄之力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未索。

猜你喜欢

复兴诗词教学传统文化
中职语文诗词教学之我见
诗词教学:共构言语与精神的春天
以趣入境走进诗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钟摆回摆,自行车在中国“复兴”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诗词教学:共构语言与精神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