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04-13许祥芸
摘 要:生物学与医药学、生态学等息息相关,对提升我国的医疗等工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高中生物教学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能力,对培养生物学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将探索性学习引入教学中。本文就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与应用模式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生物教学
一、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学自身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应用探索性学习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其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提高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生物学习中,从而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与学习能力。利用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提升生物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 提高生物课教学水平
探索性学习的应用较为全面地改变了生物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水平的有效提高。该教学方式是学生参与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讨论、实验活动等对相应的生物进行探索,极好地加深了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水平。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效提升,推动了生物课堂教学水平有效提高。
(三) 锻炼学生学习能力
应用探索性学习展开生物教学,可有效锻炼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学习素质提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与表达能力等。通过实验对相应问题进行探索,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探索性学习的应用,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养成探索知识的习惯。
二、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一) 突出学生课堂地位,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
探索性学习的关键在于全面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其对相应的知识形成有效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有效性。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对相应的知识展开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自学与理解能力。
首先,生物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认清课堂教學活动的实质。教师要积极调整自身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要应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对相应问题进行探索。利用提问等互动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有效探索思考。如在讲解有关遗传与进化知识的时候,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外貌与谁比较像的问题,引发学生关于遗传问题的探索。
(二) 营造探索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探索兴趣
课堂氛围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有重大影响,活跃的课堂氛围利于调动学生思维活跃性。同此,活跃的课堂氛可有效带动学生的活跃度,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营造相应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到探索学习中的积极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相应的问题构建探索教学情境,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激发学生参与到探索学习中的主动性。如讲遗传学相关问题时,教师可利用相关俗语与老人们关于这一问题的说法,构建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如老人常说“外甥肖舅”“女孩随爸,男孩随妈”等,教师通过这两个问题可引导学生对遗传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投入到探索遗传问题的教学活动中。
(三) 合理划分探索小组,展开合作式探索性学习
通过划分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促进学生对相应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为保证分组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有效划分讨论小组。首先,确保小组人数的合理性,保证在讨论时间内,每位成员都可发表自己的言论与看法。其次,保证每一小组的综合学习能力的合理性,探索小组的组建不仅是为方便学生讨论学习,也为进行实践教学提供便利。为此每组内应具备实验型人才、理论学习型人才与普通能力学生。最后,在小组探索学习时教师应参与到探索讨论中,引导学生的思维保持正确方向,提高探索学习效果。
(四) 提出探索意义问题,进行试验式探索性学习
想保证探索性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给出准确的探索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探索思考与实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课前必须研究课程的实际内容,找到最具有探索意义的话题,将其作为生物教学课上的基础问题。利用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索讨论,带领学生进行探索实验,以保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如在讲解与酶有关的知识点时,教师提出的主要探索性问题是“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可利用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索性思考,找出可能影响酶活性的几点因素。然后,通过探索实验找出真正影响酶活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学生自己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能力。
(五) 总结探索实验成果,提升探索性学习效果
在进行探索实验后,应由不同探索小组对其得到的结果进行简述说明,从而促进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全面理解。教师在学生发表意见后,要对学生的探索结果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框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思维脉络,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如在“酶活性影响因素”探索实验后,学生将自己小组找到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率进行说明。然后教师再对其进行补充与梳理,促进学生对该知识的清楚认知。在教学结束前预留相应的探索实验,由学生自行探索,从而加深其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如让学生研究家中去污产品中含有的酶的成分,通过相应实验研究其活性的影响因素,将探索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留待下节课讨论。
三、 结论
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探究性学习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在应用探究性学习时,必须注意其应用方法的有效性,以确保其作用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金雷.浅谈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30):76.
[2]王启成.探究性格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36):58-59.
作者简介:许祥芸,山东省东营市,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