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关史料运用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9-04-13闫功迅

考试周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摘 要: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是高中历史学科的两大核心素养。这两种素养都涉及了历史史料及其运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把有关史料的一些基本知识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向学生进行介绍,了解不同史料的价值及其存在的不足、如何鉴别史料、史料的运用原则或方法。在历史学习中,充分认识到史料的重要性和了解史料的相关知识是很重要的,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意义重大。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使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这两大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运用;核心素养

我们知道,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是高中历史学科的两大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通过这两种素养的概念,不难看出,这两种素养都涉及了历史史料及其运用。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把有关史料的一些基本知识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向学生进行介绍,这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 了解不同史料的价值及其存在的不足

我们知道,史料有很多种形式。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民俗史料;按照史料的学术价值,可以划分为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或者称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不同形式的史料,表现出来的价值也不一样,存在的局限也有差异。

文字史料是指用文字作为记录形式的资料。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以纸质为载体的资料,如官方或私立的史书、各种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人物传记谱牒、笔记、书报期刊、各种信件等;二是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资料。文字史料的价值在于它是最主要的史料载体,能够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其局限在于,无法反映前文字阶段的人类历史,往往受个人立场、个人因素、时代因素、政治因素的影响,致使文献中出现错误,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史料,进行比较分析,去伪存真,发现探索历史真相。

实物史料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包括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实物史料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且又具有形象直观性,比文字资料更直观、更可靠,因而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这正是实物史料的价值所在。另外,实物史料为断代提供精确的数据,是重现人类历史上无文字阶段的最重要证据。它们丰富了文字产生以后的人类历史的认识,与文字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能够印证、充实、纠正文字资料。实物史料不足是其多为片断性,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能反映历史的全貌和原貌。

口述史料是指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录音、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这种史料的价值在于可以与文字、实物、图像等史料进行相互印证,弥补史料的不足。这种形式的史料多用于现代史的研究,通过对尚在人世的当事人访问口述而获得对历史更直接深入的了解。其不足在于,受当事人的记忆能力、情感、价值判断等因素的影响,当事人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这就使得史料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另外,在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当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构的情节。

民俗史料是指以前曾经存在过,且至今仍旧保存在人们生活中的社会习俗、民间习惯、文化传统等。这种史料的价值在于,它是文字、实物等史料的重要补充,具有鲜活、直观、信息丰富等特点,是一种活的史料。其不足是,具有虚假和传说的一面,弱化了本身的价值。

直接史料是指第一手史料,也就是未经中间人加以修改且非转写的史料。从价值上来说,直接的史料是比较可信的。间接史料是指第二手史料,也就是经过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史料。间接史料因转手的缘故容易被人更改或加减。但有时某一直接的史料也许是孤立的,例外的,而间接的史料反而是前人精密归纳直接史料而得的,这个不能一概而论,要随时随地地分别对待。

二、 了解如何鉴别史料

史实真实的程度源于史料的可靠性程度。我们知道,史料作伪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一是史料的记述受当事人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倾向的影响,历史真相有时被故意篡改或隐瞒;二是实物史料能够被做假做旧。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在运用史料时对其需要进行鉴别。当然,鉴别史料真伪的方法比较多。比如,借助科学手段对史料进行测定,这一方法主要应用在考古上,现有的科学方法和仪器设备在测定某些文物的时间上,准确率是很高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考古上用科学手段进行测定。对于文字记述的史料,则需要结合时间特征和时代背景进行综合分析。在阅读史料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仔细阅读,比较史料前后所反映的事实是否一致,如果矛盾,则史料是有缺陷的,存在作伪的可能。

三、 了解史料的運用原则或方法

史料是客观事实的痕迹,如果只通过很少的史料来追求历史真实,无疑会陷入以偏概全的困境。因而,要追求历史真实,必须拥有足够的史料,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才能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著名学者傅斯年先生甚至提出了“史学便是史料学”的口号,史家的责任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可见,史料对于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是很重要的。

因此,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时,要想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遵循一定的方法或原则,如读史证史、史论一致、孤证不立、无证不信、二重证据法、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等。当然,这些方法或原则的运用不是绝对的。

总之,在历史学习中,充分认识到史料的重要性和了解史料的相关知识是很重要的,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意义重大。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使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这两大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良玉.史料学的内容与研究史料的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1(1).

[2]朱茜茜.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87).

[3]张晓慧.浅谈史料载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7(32).

作者简介:闫功迅,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浅谈高中《鸦片战争》教学中国际法意识的培养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