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

2019-04-13方志伟

考试周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摘 要:语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大部分教师习惯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并未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展开听说读写练习,也难以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必须设计科学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切实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感悟能力。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并提出具体的教育策略,希冀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语言实践活动

一、 引言

开展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品味语言,切实增强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语言有效训练使学生提高阅读理解水平与知识归纳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加强课内课外的有效融合,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创新发展学生的思维,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率。

二、 正确认识语言实践活动内涵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语文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应用语文,夯实语言学习的基础,切实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语言实践活动指的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趣味活动,激发学生语言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真对话阅读活动中对文本内容进行感性思考与认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教师传授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质疑探究,通过听说读写等各类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

三、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 语言实践活动时间受到挤占。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大部分教师过于重视结果却忽略教学过程,过于重视表达却忽略实践。所以以学科为中心的各类非语文活动挤占了课堂教学时间,也占据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时间,学生难以进行实践练习。

(二) 实践内容有所冲淡。大部分教师仍然具有课堂权威性,认为自身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需要被动式接受知识便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将网上的各类资料予以收集,不经筛选便一股脑的倒在课堂上,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此类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发表主观意见,灌输式教学已经取代了学生的个人阅读实践活动。

(三) 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由于学生与教师的语言学习意识较为薄弱,教师过于重视语言内容的分析,却难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练习,难以在语言实践中鼓励学生予以积累和模仿,无法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与表达能力。

四、 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策略

(一)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为语言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语文教学,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语文的思想情感,鼓励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应用语文,打下扎实的语言积累。所以教师必须开创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举办丰富多元的语言实践活动,能够鼓励学生有时间进行自读自创,通过读书实践能够感受语言中的美好以及阅读的乐趣。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尚未完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语文材料中进行知识感悟与积累,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语言背诵或应用,也可以展开课外阅读竞赛,使学生在课后也能够积累大量的阅读知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将2/3的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自由、用心地阅读,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围绕文章中的重点句子与词语进行揣摩和思考,同时予以适当的点拨和引导,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交流与探讨,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角色扮演感受文字魅力。

(二) 培养学生情感体验,加强语言实践活动的内化

叶圣陶先生认为:“作者胸有境,入境时已亲。”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情感是在具体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因素,对于学生的情感能够起到一定的感染作用。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尚未完善,缺乏生活经验,知识水平也有限,在教学中如果只依靠文字叙述,难以向学生呈现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应用音乐渲染教学气氛,也可以应用多媒体,将文字内容以图画或者是影视的方式进行再现。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呵护,能够得到情感滋養,激发学习情感体验。

(三) 重视学生实践操作,切实优化语言实践活动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语言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特征,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动口动脑能力。例如《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是通过四次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有感情地读出鸟儿心情的变化;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加上肢体语言进行角色表演,体会鸟儿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的朋友树的艰辛。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引导学生真正感受到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友谊和鸟儿信守诺言、珍惜友谊的品质。最后再鼓励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感受,交流感受的时候可以从鸟儿的品质和大树的遭遇等方面来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并对学生的表达进行相应评价。教学中不是靠说教便能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而是应当鼓励学生通过亲自的阅读体会或者是角色表演,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得到体验。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真正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能够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需求,创设丰富多元的语言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切实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丽.注意有机延伸 升华语言训练——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积累训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7(9):59.

[2]吴瑞雪.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3]巩芬.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实践教学活动设计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7(5):163.

[4]冯秀珍.提高小学生语言实践水平的具体策略[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17(5):142-143.

作者简介:方志伟,河北省秦皇岛市,秦皇岛市海港区杜庄学区平山营小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