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教具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9-04-13李明
李明
教具一直以来都是数学课堂重要的辅助工具,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教学优势。而教具的类型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优化选择,创新性地发挥教具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课堂教学教具的作用
一是丰富数学课堂新内容。教材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载体,通过应用各种各样的教具,不仅将教材中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还能进一步延伸数学课堂的内容,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熏陶。例如学习《面积》相关知识,教师利用小木棍拼出不同的图形,通过数木棍的方法,对比不同图形的测量方法、面积大小,这样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判断哪些图形面积大、哪些图形面积小,掌握科学的测量面积方法,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
二是增强数学教学趣味性。数学课堂应用教具的另一作用就是增添教学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例如学习《倍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数学课堂充满探究乐趣,教师应突破教材例题的限制,准备贴近生活实际的水果、蔬菜或者小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图案作为教具,让学生“看实物说话”,如桌子上放了4根香蕉、8个桃子,思考桃子是香蕉的几倍?这样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形成“倍数”认识。
三是培养学生数学创造力。经过教学实践发现,课堂教学善借教具,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激起学生的思考与探究热情,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增强数学创造力,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例如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笔者让学生利用一张A4白纸制作圆柱体,首先自己动手将白纸卷成一个圆筒,然后再剪两个圆形的纸片粘贴在圆筒两边。学生一边制作圆柱一边思考:A4白纸是一个标准的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边长也就是圆柱体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则是圆柱体的高;最后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利用学过的长方形面积相关知识就能推算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理顺了数学思维,提高了数学创造力。
二、课堂教学应用教具的方法
一是把握时机,数学课堂合理引入教具。学具的应用只有把握时机、恰到好处,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教师设计数学课堂方案时,不能将应用教具流于形式,而是注重效用。例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笔者既准备了传统的教具——硬纸板和三角板,也准备了新颖的教具——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对角产生初步认识,然后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有“角”的物品,让学生准确地说出哪些是“角”,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角”。当学生对“角”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再进一步引入新课的内容,引导他们掌握角的概念、角的大小、角的边长等重要知识点。在动态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具认识角、研究角,这与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能力相符合。
二是多样变化,巧妙发挥教具有效作用。数学课堂应用的教具并非要多么复杂或者繁琐,只要教师能巧妙地应用教具“玩”出课堂新花样,保持教学活动的新鲜感和有效性,就能让学生在多样变化的教具中大有所获。例如学习《大数的认识》,笔者课前与学生一起准备各种各样的数字卡片,然后随机抽取几个数字卡片贴到黑板上,组成一个九位数,让学生准确地把握多位数的读法,并且反复地調换不同数字的位置或张贴不同的卡片,提高学生对多位数的认识。这种灵活借用教具的教学方法比传统课堂模式更具挑战性,学生参与欲望强,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是动手操作,鼓励学生自主制作教具。为了让学生加深学习印象,笔者鼓励大家一起制作学具,通过课堂有效的思考与探究,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思维,形成空间想象力。例如学习《圆柱与圆锥》时,笔者让学生利用自己身边能找到的材料做一些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模型,这个活动激起了大家的参与热情,有的同学准备橡皮泥,有的同学准备废旧易拉罐或矿泉水瓶等,通过剪切、拼贴、截取等各种方法,最后将手中的材料变成了一个个立体的模型。学生在制作教具过程中,从最初的懵懂未知,经历观察、思考、推理和制作,直到客观地认知图形,逐渐形成空间想象力。课堂上,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与动脑习惯,调动主观能动性,也促使他们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深入挖掘立体图形的知识内涵做好准备。
总之,教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给学习活动带来更多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具的作用,灵活制作和运用教具,把握课堂使用教具的最佳时机,借助教具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