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琥珀不简单
2019-04-13
你觉得一块琥珀里能保存什么?一两种生物?
蟑螂、甲虫、蠓、蜂、蜘蛛、螨虫、西瓜虫、千足虫、螺类、菊石……这些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生物统统聚集在一块缅甸琥珀里,而这块琥珀比矿泉水瓶盖大不了多少!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团队”的博士生俞婷婷在王博研究员和张海春研究员指导下,与牟林博士等人合作,对这块琥珀进行了研究,为缅甸琥珀年龄提供了直接证据,揭示了1亿年前丰富多彩的热带海滨生态环境。
小琥珀大内涵
这块琥珀虽小,“肚子”可大呀,真是不可貌相!
琥珀是远古植物的树脂滴落后,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的化石,常包裹着保存很好的陆地生物。由于产生条件和保存环境的限制,它很少保存水生生物,海洋生物更是凤毛麟角。
这块晶莹剔透的缅甸琥珀重6克,长33毫米,宽9.5毫米,高29毫米,体积虽小,却包裹着异常丰富的化石类群——超过40个动物个体,包括1只菊石、4只螺类、4只等足类、23只螨虫、1只马陆、1只蜘蛛和至少12个昆虫成虫标本(蟑螂、甲虫、蠓和蜂)。这些生物分别来自海洋、陆地、空中,却共存于一块琥珀中,实属罕见。
菊石是章鱼的近亲而非蜗牛
这块缅甸琥珀中有来自海洋的菊石,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在琥珀中发现远古生物菊石。
为了确定“菊石就是菊石,而非蜗牛”,研究人员利用高分辨率显微断层扫描技术(显微CT)对缅甸琥珀中的菊石进行分析,获得了包含缝合线结构的高精度三维重建图像。分析表明,这是一个属于Puzosia亚属的菊石幼体标本,其家族存活于白垩纪晚阿尔必期到塞诺曼期,约1.05亿年至9300万年前。
缝合线是菊石鉴定的一个标准,也是区分菊石与蜗牛的重要标志。缝合线是菊石隔壁与壳壁连接的部位,越晚出现的菊石,缝合线的结构越复杂。菊石是章鱼的近亲,现今与菊石最为接近的生物是鹦鹉螺。
这块缅甸琥珀中菊石的软体已经丢失,并且壳体破损,这表明菊石在被包裹前已经死亡,且被搬运。菊石内部充填细砂粒,而琥珀珀体也包裹了类似的砂粒,说明菊石可能在沙滩或靠近沙滩的地方被树脂包裹,从而与一些地栖生物遗体和砂粒混杂在一起。
“海陆空生物杂烩”琥珀的身世
海洋中的菊石如何遇上树脂?它又怎么跟空中飞的、地上爬的动物相遇?
大约在白垩纪中期,缅甸热带海滨有一片树林,树林里有一些池塘。海边的风浪如同一个搬运工,将菊石、螺类等带到小池塘边。树木分泌的树脂在下滴的过程中,一些蠓、蜂等飞舞的小昆虫经不住树脂的“香味诱惑”而飞过来,首先被包裹进树脂;树脂沿树干向下滚动的过程中,树栖的甲虫、蜘蛛、螨虫等也被包裹进来;当它滴到地上后,又将路过的蟑螂、千足虫以及被海浪卷来的菊石、螺类等生物的空壳也包裹进来。
来自海陆空的动物相聚在树脂中,经历复杂的地质作用后便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块琥珀。
发现缅甸琥珀的意义
这块缅甸琥珀的发现,主要有两大意义:
一、菊石化石对于判断地质年龄具有指示意义,通过分析这块缅甸琥珀中的菊石,可以确定缅甸琥珀的时代约在1亿年前。
二、通过这块琥珀,可以推断当时缅甸琥珀森林位于热带海滨地区,其环境类似于现在的热带海岸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