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组织行为学》的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

2019-04-13齐晓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导向案例教学法

齐晓云 张 丽

(中国民航大学人文学院,天津 300300)

1 引言

《公共组织行为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通过学习该本课程,可以对公共组织中人的行为更好地理解、预测和管理,为组织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实施管理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课程性质的要求。传统教学的弊端:公共组织行为学将揭示公共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的行为特点及规律,由于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很难理解其知识点的含义,也难以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释周围发生的行为现象,最终学生只记住理论而不会灵活运用,未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行动导向法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应用能力的综合培养,被广泛应用于应用型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改革中,如公共关系学,该方法可以为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未来方向提供有益思路。基于此,为提升学生对公共组织行为学的学习效果,解决课程知识点过于抽象的问题,本课题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到相应的公共组织工作情景和个体行为意识中,充分引导学生“用心+用手+用脑”,以达到培养学生运用公共组织行为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教学目的。本项目通过对公共组织行为学教学的改革研究,设计一套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公共组织行为的理论和规律,培养学生对公共组织行为的理解和预测能力,为民航公共事业管理输送有效的人力资源。

2 行动导向教学的概述

行动导向教学法由德国兴起,从职业教育中衍生而来,旨在通过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它提倡“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

随着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发展,衍生出许多教学方法,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1)角色扮演法,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学生通过扮演情景中的不同角色,来学习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2)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相关案例,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进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3)项目教学法,旨在通过相应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训练学生掌握相关技能的方法。(4)卡片展示法,是一种典型的会议技术,由教师制作卡通纸片,通过添加、移动或替换卡片的方式进行讨论,进而达成教学目的的方式。(5)头脑风暴法,即教师剖析教学主题,让学生发散思维,揭示特定组织行为产生的原因、管理方法等。(6)思维导图法,是一种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教师可以据此推理课程教学知识点间联系,促进学生记忆、学习和思考。此外,还有实验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3 行动导向法在《公共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

3.1 明确课程建设目标

基于行动导向理念,综合运用多种实践性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氛围和学习环境,与学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使学生“脑、心、身”全面参与,“教、学、做”相互结合,提升学生公共组织行为学的教学效果。本文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3.2 教学内容改革

首先,教学内容民航化,通过行业调研和资料分析,设计民航教学案例,如机场航班延误群体冲突案例、民航管理机构改革等内容;其次,教学内容重组,各章节分别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案例、教学情境、以及教学问题等,重新修订教案和讲义。各章节的教学案例及拟采取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教学内容改革设计

3.3 教学手段改革

针对各章节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实验教学法对相应的教学知识点进行讲授,并建立相应的知识点方法库。如在《办公室来了个年轻人》的案例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扮演各类角色,进行充分体现不同个体在办公室情境中的知觉差异,让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掌握知觉的相关知识点;在个体心理特性环节,则利用微信问卷的方式,让学生填答问卷,对比自己进行剖析,并比较不同类型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特征,进而对照教学内容,找出自己的不足,并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的职业方向;同时结合《祁同伟解决分析》,利用卡片展示法,充分讨论他和侯亮平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进而让学生掌握个体心理特性在组织行为中的表现和影响作用等。在激励一章中,则充分运用《猎狗》的案例,让学生讨论、思考并反思组织激励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充分认识到激励的重要性;在《天津河长制治水的案例》,使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结合教材内容,找出案例中体现出的各种激励理论,夯实专业知识。《民航管理机构改革方案》中,则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改革的历史背景、动力、阻力及改革方式,既了解了民航发展史,又掌握了公共组织变革的相关知识点。本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每一章都通过多种手段的运用,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使学生课堂相应的课程知识点。

3.4 完善课程考核

课程原有的考核方式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构成,二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5%和85%。本项目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改革《公共组织行为学》的考核方式。首先,大幅度提高课程平时成绩比例,从15%增值30%,根据学生在教学案例分析(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中的表现计入平时成绩,充分考察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表现;期末考试,降低记忆性知识点的考核,增加理解和运用知识点的题目考核,并通过大案例分析,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各章知识点的综合能力,杜绝考试死记硬背的现象。通过增加平时成绩和综合运用知识点能力的考核,调动学生平时学习和理解课程知识的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本课题基于《公共组织行为学》实践性强的特点,综合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设计了一套教学改革体系。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丰富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的应用范围,还可以增加公共组织行为学课程改革研究理论,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方向。

猜你喜欢

导向案例教学法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偏向”不是好导向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犬只导向炮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