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辽代陶瓷的继承及发展

2019-04-13隋志刚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契丹纹饰瓷器

隋志刚

(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辽是由契丹民族所建立的封建王朝,其政权统治始于公元916年,止于公元1125年,在此209年间基本趋于和平稳定,经济、文化、艺术均得到了良性的发展。辽瓷印证了辽时契丹民族的繁荣,且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辽瓷最初由金毓黻发现,于1930年4月22日确定,此后辽瓷作为历史文物逐渐被发掘与保存,现已在文物研究领域以及瓷器仿制中得到了一定发展。

1 辽代瓷器及其研究的历史沿革

辽由古代游牧民族契丹人建立,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最初定都于临潢府,即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的南波罗城。后期在赤峰地区所发现的赤峰缸瓦窑辽代窑址,为这段历史加以佐证。契丹人受到汉族及中原文化的影响,在建立契丹政权之后逐步淘汰了原本的木质器具、皮囊器具及泥质器具,借助掠夺来的瓷匠力量,开始制作并使用陶瓷器具。

由于缺少文献的查证,辽代于何时何地开始设窑制瓷不能完全确定,但从其早年间的纪年墓中出土的辽瓷看来,具有代表性的鸡冠壶已出现后期的圈足特征,其制瓷工艺已较为成熟,做工精美、纹饰清晰、色泽饱满,经历了漫长的烧制历史。由此可以推测,辽代的制瓷业在契丹民族统治的初期就已经出现。辽代的疆域较广,契丹民族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较大,在治国理政与日常生活中保留了很多汉文化,辽瓷实际上是对汉文化制瓷工艺的承袭与发展。

“辽瓷”是辽代陶瓷的简称,这一称谓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1930年,永庆陵被盗,在盗掘哀册及文物整理研究中,将鸡冠壶、鸡腿瓶及三彩器等少数几类器物认定为辽瓷。1933年,伪奉天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在沈阳成立,届时提出了辽瓷的称谓。1937年,之后其他窑址陆续被发掘,虽然出土了大批文物,但是由于辽、金、元代的瓷器并存,且没有过多的墓葬资料,辽瓷仍旧没能得到明确的界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对考古方面的重视度增加,辽瓷研究得到发展。李文信先生在《辽瓷简述》中对辽瓷的造型、胎釉及纹饰、器型等方面进行界定,辽瓷研究具有了理论基础,辽瓷有了较为清晰的概念界定。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辽代考古工作的整体性发展,辽瓷研究逐步深入,理论研究已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本阶段为辽瓷研究的黄金时期,研究涉猎的领域范围广,对辽瓷的烧制工艺、造型、装饰、鉴别、鉴赏、编年及演变、制瓷工匠来源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及探讨。

总的来说,辽瓷研究史主要为3个阶段。①李文信先生的《辽瓷简述》开启了辽瓷研究的大门,建立起辽瓷研究的基本框架;②以路菁先生的《辽代陶瓷》为标志,对辽瓷本身如鸡冠壶的编年分期与其演变,以及辽三彩、辽代官窑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③以1994年在赤峰召开的“中国北方古瓷研讨会”为起始点,对辽瓷研究领域进行了拓展及深入,辽瓷研究逐步走向规模化、系统化、规范化,且已在一些研究领域中获得了一定成绩。

2 辽代陶瓷概述

2.1 辽产陶瓷种类

辽代的制瓷业主要依托于中原地区的汉人工匠,辽瓷以统治的区域为界,主要以辖区范围内的古代窑口所产瓷器为主[2]。目前已知的辽瓷产出地主要包括辽上京故城窑、林东白音高勒窑、赤峰缸瓦窑、辽阳江官屯窑、宽城缸窑沟窑、阿旗小南沟窑、阿旗水泉窑、大同青瓷窑、北京门头沟龙泉务窑、北京房山磁家务窑、北京密云区小水峪窑等,同李文信先生所总结的分步区域保持高度一致。

从器物形制及纹饰色泽等方面看来,辽瓷的形状各异,不同器物之间的风格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辽代瓷器的风格主要有中原类型与契丹类型[3],中原类型是指时代、产地及背景等属于辽代瓷器,其风格、工艺及器物类型倾向于中原地区所产瓷器,包括温碗、盖罐、小罐、盏、托、香炉、盘碟杯、梅瓶、瓜棱形水注葫芦形瓶等;具有契丹民族特色的器物形制以鸡冠壶为主要代表,有单孔、双孔等,其他器物形制主要有长颈瓶、凤首壶、穿带壶、鸡腿坛、海棠式盘、盘口长颈瓶、盘口长颈壶、葫芦形执壶、方碟、花式碟等。

2.2 辽瓷胎釉

从胎釉角度看来,胎可以分为细胎、粗胎。不同窑口所产的瓷器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主要依靠胎质、釉色、器类等来辨别其出自哪个窑址。

以辽上京故城窑为例,该窑口受定窑烧制技术的影响较大,窑炉为馒头窑,装烧窑有泥条、泥珠、圆饼形、三角形等多种支烧或垫烧窑具。该窑产品主要为白瓷、黑瓷,兼烧低温绿釉陶器。既生产中原传统形式的产品,也生产契丹民族形式的产品。多为拉胚成型的器皿,方形及多角形的器物较少。

其中,白瓷胎质细白而坚致,瓷化程度高,不施化妆土,釉层较薄,光泽强而温润,无流釉现象,挂釉多至足。受定窑影响也烧芒口器,器类有盂、碗、盘、碟、杯、盒、瓶、壶、罐等。黑瓷胎白,较之白瓷而言质地略为粗糙。大器胎色通常为灰白或含有杂质,多为瓶、罐、盂类器,釉色黑中闪暗绿。釉层多薄厚不匀,存在一定的堆釉现象。至于绿釉陶器,其胎质要比白瓷和黑瓷更为粗松,但仍旧要比其他瓷窑所产的釉陶器精细坚致。其釉色而混浊不透明,基本上呈现出正绿色,光泽度不佳,没有开片纹,目前仅发现瓶、罐两种器类,如图1所示。

从整体上看来,该窑所产瓷器主要为素面,仅见少数刻画弦纹或塑贴装饰,且器底常刻画标记。相较而言,官窑中所产的辽瓷的品质通常处在中上游,因烧制温度之间的差异性,釉色存在一定不同。除黑褐色等低温铅釉之外,饱和度较高的单色釉主要采用高温烧制方式,而使用不同种类着色剂所制的辽三彩的成釉温度则相对较低。

2.3 辽瓷纹饰

不同窑口所产辽瓷的纹饰方法不尽相同,整体看来,其纹饰方法大致为雕刻、塑贴、剔填、镂空等。纹饰图案主要有花、草、云、水、人等形象图案以及具有某种寓意的图腾。能够体现出契丹风格的纹饰如通过模仿传统皮囊容器中的一些细节来保留契丹民族的文化传统,如鸡冠壶中的孔,基本类似于皮囊容器的穿带鼻,以便于契丹民族在流动迁徙的过程中携带更加方便。在使用锥刺技法时,通过模仿皮质用品中的缝线形状,起到装饰的作用,形成别具一格的瓷器花纹(图2)。

不难发现,辽瓷纹饰重视的是文化、气势及精神,很少过分追求细节精致。作为我国陶瓷史中的后起之秀,辽瓷的纹饰种类繁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其纹饰技法及烧制工艺已然是袭承汉族古代制瓷技术方法,是我国古代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表现,体现出对陶瓷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3 仿辽陶瓷的技法继承

对于辽瓷的继承与发展除了在学术方面的研究及探析之外,辽瓷中的器型、纹饰、技术、风格特征等仍旧在现代陶瓷的制造中得到了一定的继承。如今辽瓷技艺已经正式被划为沈阳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中,掌握制瓷技法的传承人虽少,但也足以证明这种技艺尚未断流。自从辽瓷的价值被发掘之后,各种仿制品及赝品充斥在古玩市场中,高水平的仿制品为考古及鉴别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虽然滥竽充数的现象较多,但实际上,古代辽瓷的仿制作业对辽瓷的推广和继承具有一定的帮助。作为我国陶瓷中的一个特别的分支,应当将辽瓷制作的技法及辽瓷中所具有的精神文化传承下去。在现代陶瓷工匠的努力及不断尝试下,辽瓷中的白釉、黑釉、绿釉等高温色釉的烧制方法及胚体已经被探索出来,通过对辽瓷的仿造及学习,能够对原有技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调整,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辽瓷的技法进行创新性继承及改革性继承。

(4)多功能整合性。商业综合体一般都能够提供包括了休闲、娱乐、采购等一条龙式的消费服务,这种完善的设施配置以及完整的消费服务能够对消费者形成和保持较大的吸引力。

4 仿辽代陶瓷的纹饰及色彩

我国艺术作品、服装、器物中所使用的纹饰是有一定的传承性的,辽瓷中所使用的图案也是在原有的基础性造型及类别的基础上,结合契丹人民的民俗精神及人文情怀,对原有的图案进行及纹饰技艺灵活变通地进行使用。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使用陶瓷的领域较多,且瓷器的制作已经基本走向批量生产的模式,辽瓷的发展受制于这种具有市场化倾向的整体性格局中,导致现代匠人数量较少,对辽瓷中独特的纹饰图案及表现手法的继承使用较少。

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复杂的纹刻的生活用品,使用时、存储及清理时多有不便,而且当时辽瓷的器具形状很多都是结合当时契丹人的生活起居习惯进行制作的,同现代生活之间存在很多不符,想要在生活中进行推广需要将辽瓷进行现代化转化。瓷釉的色彩不够多样化,通常以单色及辽三彩为主,而且介于游牧民族粗犷大气的性格,对于纹饰不够精雕细琢,对于现代人而言缺乏充足的视觉冲击力及吸引力。

辽瓷作品需要经过手工拉胚、印胚、刻花等多个工序[4],制作的作品是独特的,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及精力。这种制作方式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被替换,通过注浆翻模等手段,进行大量生产。当前的仿辽瓷器已经可以在技法、纹饰及色彩方面习得仿造方式,而且能够满足市场化的需求,为更多人提供带有现代审美及使用价值的辽瓷器具。

很多艺术家开始将彩绘图案应用在设计方面,灵活使用辽瓷的纹饰技法及上色方法,在效仿出土的文物的同时,逐步摸索出了新的表现形式,使辽瓷能够再次现身于人们的生活中,在实践方面得到了继承与发展。

5 辽瓷的未来发展方向

辽瓷是中原文化与契丹文化间的碰撞及结合,这种碰撞使温润的瓷器具有了少数民族潇洒豪迈的性格气息。仿制辽瓷传承了辽瓷制作技法,但并没有将其所承载的精神传递下去。

当今时代,工匠的实际身份不同于封建社会,且由于工匠数量较少、质量不高、创新创造能力不足,手工制品所具有的质感无法在批量生产中得以充分体现。辽瓷相对较为小众,想要对辽瓷及其文化进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辽瓷,让更多工匠能够参与到辽瓷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尽管现代改良技艺制作仿制品的精美程度远超辽瓷文物,在继承辽瓷技法、风格及主要精髓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多样化尝试,但在内蒙古、辽宁等辽瓷的原产地,仍有一部分人坚守辽瓷本心。一些地区已开始尝试将辽瓷作为旅游宣传内容,通过制作及销售仿辽瓷器,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传承了辽瓷文化。

辽代瓷器中包含着唐宋时期的陶瓷制作方法及技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特色化处理。而同样作为游牧民族统治的元朝,在制瓷方面却同契丹人存在诸多差异,“元代之瓷,大概以釉色为主,其釉厚而垂,浓处起条纹,浅处仍见水浪,为其特征”[1]。

在进行辽瓷的传承实践时,应本着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找到核心内容,抓住特色及重点,归纳并总结辽瓷的各项特征,结合现代生活的实际情况,保留文化韵味与辽瓷精髓,对其进行继承、创新与现代化发展。辽瓷的理论研究工作能够在现有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和细化,从多学科视角诠释辽瓷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精神,拓展辽瓷的研究领域。

当前,我国的陶瓷文化基本趋向于融合状态,在进行辽瓷的研究时,应对比其他时段的陶瓷,以为辽瓷寻找来源及去路。在辽瓷发展的过程中,应避免死守不同朝代瓷器之间的差异性,在实践中寻求创新及融合。

在研究辽瓷的过程中摸索辽瓷的工艺、技法,很多艺术家及匠人能够将传统技艺进行再现,从艺术领域及生活领域中寻找创作灵感,进行新辽瓷的创作,如辽宁博物馆曾展出的林声先生所制的新辽三彩作品等。

6 结束语

针对辽瓷的艺术表现形式,应对辽瓷的历史源流、品种、器型、胎釉、纹饰、工艺技法等进行全面细致地梳理。在继承技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审美,对辽瓷的技艺及文化进行发掘及传承,学习契丹人所具有的精神品质,探寻辽瓷文化的复兴及融合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契丹纹饰瓷器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藏族日常纹饰与文化符号研究
由蒐狝为务到崇儒之美:契丹大族社会性格转变述论
雕漆纹饰的修复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契丹喝死外交官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
北京毛家湾瓷器坑那些事
公务员醉死酒桌,一千年前的官场就很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