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双修”理念下工业遗产型历史地段更新研究
——以福州马尾造船厂旧区为例

2019-04-13荣玥芳蔡海根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城市双修船政造船厂

荣玥芳,蔡海根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044)

201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陈政高部长就三亚市规划建设情况,结合当下我国城市发展建设的宏观战略背景,提出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简称“城市双修”)理念。此后相关工作快速推进,相关政策也陆续出台。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新理念,学术界也给予了广泛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研究。工业遗产型历史地段作为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城市双修”的重要工作对象,相关研究者有必要在新的城市发展背景下开展新的研究。文章选取马尾造船厂旧区以及马限山公园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该区域聚集了众多以工业遗产为主的历史文化遗迹。现今,马尾造船厂主体正有序搬迁至福州连江粗芦岛,造船厂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和难题。通过调查分析马尾造船厂旧区的现状及问题,引入“城市双修”理念,探索工业遗产型历史地段的更新策略。

1 福州马尾造船厂旧区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历史文化亟须复兴

福州船政局(今福州马尾造船厂旧区),清末由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李鸿章赞其为“开山之祖”。福建船政开风气之先,不仅是近代造船工业和近代新式海军的始兴之地,还是近代新式教育的重镇,更是东西方文化双向交流的重要平台。福州马尾造船厂旧区船政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且保存较好,不仅拥有以官厅池、绘事院、钟楼等历史建筑组成的“福建船政建筑群”(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拥有马江海战烈士墓、昭忠祠等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船政历史文化遗迹[1](图1)。

如今,马尾造船厂旧区提出以旅游发展为主,通过整合马尾造船厂旧办公楼、旧车间,将其建设为现代化的造船工厂,并建设参观通道供游客参观,主推现代工业游和船政文化游,但实际运作效果不佳。一方面,厂区还未完成全部搬迁工作,导致可供游览区域有限,相关配套设施不足,整体环境也有待改善;另一方面,未能与周边船政博物馆、马限山公园等历史文化场所形成联动,发挥集群效应。

1.2 造船厂生产功能衰退

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闽江航道过浅,原本的船舶制造功能不能满足大型船舶制造与运输要求等因素,造船厂生产功能日渐衰退,面临厂区更新问题。在生产功能衰退的同时,造船厂承载的历史文化、保留的历史建筑正在不断受到重视。因此,在地段更新时,不仅要协调与城市的关系,合理处理城市的旧城更新问题,更重要的是保护好船政文化区的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马尾船政文化。

1.3 建成环境有待改善

(1)建筑质量参差不齐。马限山英国副领事馆等历史建筑得到了较好的修缮和保护,但大部分马限山居民区建筑以及造船厂厂房等建筑保存状况较差。旧建筑的更新与新建筑的融合将成为地段更新的重点问题。

(2)空间活力不足。由于造船厂处于外迁的过程中,厂区建筑除文保建筑外均未能进行及时维护,从而导致厂区日渐破败,厂区略显萧条;由于周边单位采用封闭式的管理方式,导致马限山开放程度不足,路线组织单一,从而影响空间活力。

1.4 交通系统不完善

造船厂旧区外部交通与城市联系便捷,贯穿造船厂的东江滨大道是马尾城区与福州主城区联系的主要道路,东北角的君竹路是马尾老城区的主干路。但内部交通系统不完善,主要原因是造船厂与马限山公园等单位管理割据,使得内部交通各自为政,各个功能区均处于交通网络末端,相互之间的联系被阻隔。

1.5 生态环境不佳

造船厂旧区地段及周边山水特色突出,自然资源优越。马限山位于其中,天马山紧邻其北,西邻闽江,形成了天然的生态屏障。外部生态环境优越,内部生态环境却不容乐观。厂区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薄弱。造船厂阻断了城市的生态廊道,未能形成良好的生态格局。与此同时,造船厂长期的工业制造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此外,马限山与闽江的生态廊道也被码头与相关单位阻断,部分登山道较为隐蔽,环境卫生差,使得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此外景观风貌也受到了影响。

2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马尾造船厂旧区城市更新思路

2.1 “城市双修”的概念

“城市双修”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从宏观层面来看,“城市双修”可以是城市转型发展的新模式,也可以是城市治理方法的新探索。从实施策略层面来看,生态修复是指用“再生态”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与城市发展的和谐共生;而城市修补是指用“更新、织补”的理念,通过有机更新,完善城市功能和公共设施,修复城市空间环境和景观风貌,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活力[2]。

2.2 马尾造船厂旧区城市更新思路

从外部与内部两个角度来研究造船厂旧区的城市更新:①基于自身文化价值的挖掘,充分考虑外部城市生态、功能、交通等因素,确定新的功能定位,织补与城市的空间联系;②通过内部服务设施的完善、功能的植入、建成环境的修补、船政文化特色的塑造以及生态系统的修复等方式,打造富有活力和特色的人居环境。致力于将传统的被动式保护转变为积极主动发展引导,实现工业遗产型历史地段的复兴。

3 马尾造船厂旧区城市更新策略

3.1 城市功能修补

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承接上位规划的定位要求,修补原本与城市功能断裂的现状问题。将马尾造船厂旧区地段定位为“依托船政文化和特色工业遗产资源,以文化旅游、创意研发等文化传承和创新功能为主的综合组团”,使之成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马尾区乃至福州的发展动力之一。造船厂旧区功能重组和置换以船政文化为源泉,以马尾造船厂、马限山为载体,借助毗邻三江的景观优势,将文化、商业、办公、旅游等多种功能进行合理整合,形成船政文化博览区、创意新产业区、商务办公区、工业遗址公园、马限山船政文化展示区、滨江游艇码头游览区等六大功能区,使之在继承和发扬船政文化的同时满足当代城市发展需求(图2、图3)。

3.2 建成环境修补

延续城市肌理是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塑造富有特色的建成环境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历史地段总体更新改造中,应尊重原有的城市肌理、强化城市特色,从而延续城市文化的空间载体。通过对造船厂旧区地段的现状肌理分析,把握现状肌理“三段式”的特点,并加以整合、修补和强化(图4)。

在单体建筑更新改造中,应对现状建筑合理分类,保护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改造或者拆除与整体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使建筑体现历史文化底蕴,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与风貌。

3.3 交通网络修补

对交通网络的修补,一方面是通过对基地内江滨东大道的改造,将原本高架的道路进行平交处理,加强与城市道路网络的衔接度,变阻隔为便利。另一方面,在现有道路网基础上,进行内部交通网络的修补,打通各个功能片区间的交通联系,构建以慢行系统为主,机动车交通为辅的复合式交通网络,提升地段的交通便捷性、开放性以及舒适性。 此外,还应注重街道空间的塑造,街道尺度应亲切宜人,街道界面及家具应彰显文化特色。

3.4 历史文化环境修复

通过整合造船厂、船政博物馆、昭忠祠等船政文化要素,构建适宜参观与体验的历史街区。具体更新策略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通过船政文化寻迹,缝合各个历史文化要素空间,特别是要建立造船厂与马限山船政文化空间的联系,重塑船政文化环境形象和氛围;②将造船工业主要的生产流线通过情景画方式展示,给来访者以沉浸式的船政文化感受,提高来访者的参与体验度;③造船厂的工业生产模式形成造船厂大尺度的工业建筑、设备及构筑物景观特点 ,为更新改造带来难度,但通过表皮更新、内部分割、连接成组、新老共建、保留结构等对旧建构筑物的更新改造利用,能够有效彰显船政文化特色,使工业元素成为重要的标志及活的纪念碑,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空间环境。

3.5 生态环境修复

生态修复主要包括马限山的生态环境修复和造船厂生态改良。拆除马限山临闽江一侧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建筑,根据现状地形特点进行台地式生态修复,建立起山马限山与闽江之间的生态联系。造船厂生态改善工程主要是以生态化方式建设造船厂工业遗址公园,在改良工业污染土壤的同时,也重塑造船厂旧区的生态本底。此外,还通过绿化道路两侧,建立地段内外山体、公园和街头绿地等生态板块的联系,构建完善的网络化绿地系统。

4 结束语

工业遗产型历史地段更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如今存在现有功能无法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建成环境破败和生态环境衰败等方面的难题。在更新中不仅要做到对工业遗产物质空间及其文化精神的保护与传承,也要兼顾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和演进。以马尾造船厂旧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城市双修”这一适应当今城市建设的新理念,研究工业遗产型历史地段的更新方法,以期达到对其功能及文化的修补、生态的修复以及对建成环境进行整体改善的目的。

猜你喜欢

城市双修船政造船厂
造船厂
后工业时代的“城市双修”
船政文化对现代高职人才培养的影响与实践探索
俄新一代航母的建造工作或将在圣彼得堡造船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