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纺织品 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第2部分: 动态水分传递法》新旧标准探讨

2019-04-13

中国纤检 2019年12期
关键词:干性纺织品标准溶液

1 引言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GB/T 21655.2—2019《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第2部分: 动态水分传递法》(以下简称“新标准”)于2020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替代已施行10年的GB/T 21655.2—2009《纺织品 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以下简称“旧标准”)。新标准在旧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增加了对仪器的组成结构描述和要求,增加了对测试液、考核指标的修改和产品标识,考核内容更加科学合理。本文对新、旧标准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有利于做功能性产品的企业、质量控制人员以及实验室检测人员更好地理解、掌握和使用新标准。

2 内在质量与标识

2.1 新旧标准考核指标的差异

新标准性能指标分级与旧标准保持一致;新标准在性能评定技术要求中将吸湿性和速干性指标合并,统一考核吸湿速干性;删除了旧标准的综合速干性指标,不再单独考核排汗性,增加吸湿排汗性,具体差异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新标准删除了旧标准的综合速干性指标,因为穿着者对产品的真正需求是吸湿速干性和吸湿排汗性两项指标,对液态水动态传递综合指数考核的实际意义不大,新标准考核吸湿速干性和吸湿排汗性更为合理。

表1 性能评定技术要求差异

2.2 增加了吸湿性的标识

按新标准测试并标识具有性能评定技术要求中相应功能的产品,应在使用说明上标,例如吸湿速干性或者吸湿排汗性。

2.3 增加了对仪器的组成结构描述和要求

新标准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测试仪,主要包括传感器模块、供水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应符合以下要求:传感器模块,上传感器组件总质量为(1000+15)g;泵水模块,能在(20±1)s时间内向织物滴入(0.22±0.01)g测试液;数据采集模块,各测试环之间的数据采集频率不低于10Hz,在测试溶液扩散的过程中,连续测试相邻环之间的电阻,在相邻两环之间,施加电压和取样电阻,在测试过程中,由于水分由中心注入纺织品浸水面,水分在纺织品上下两面渗透和扩散,连续监控取样电阻的电压,就可以得到纺织品在该环的表面含水量数据。

2.4 传感器结构参数差异

新标准修改了传感器结构示意图,以及探针环距和接触面的直径。新标准上传感器弹簧探针规格的接触直径为(1.54±0.05)mm,旧标准上传感器弹簧探针规格的接触直径为(0.54±0.02)mm。新标准下传感器探针接触面直径为(1.2±0.05)mm,铜质镀金;旧标准下传感器探针接触面直径为(1.2±0.02)mm,铜质镀金,电阻<50mΩ。新标准对测试用的仪器组成结构和要求有所改变,特别是上传感器弹簧探针接触面直径改变较大,由原来标准的0.54mm更改为1.54mm,接触面更大更加合理地模拟人体皮肤汗滴大小与织物的接触面大小,模拟了人体将汗水和湿气导离皮肤表面并向四面八方分散的过程,测试的结果也更为准确。

2.5 滴入织物测试液的差异

新标准测试标准溶液(NaCl)电导率在25℃为(16.0±0.2)mS,旧标准的标准溶液(NaCl)没有明示温度,电导率为(16.0±0.1)mS。新标准规定在(20±1)s时间内向织物滴入(0.22±0.01)g测试液,旧标准规定在(20±1)s时间内向织物滴入(0.20±0.01)g测试液,测试时间依旧为120s。新标准将测试液提高0.02g,模拟人体每滴排汗的质量得到了更加准确的测试参数,滴入织物测试液的质量有所增加和电导率允差范围变大,说明加大了适用的人群,更加合理地模拟了人体大量运动之后的排汗量。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配制标准溶液的三级水温度应调整到25℃,且允差范围控制在(16.0±0.2)mS内,旧标准没有规定标准溶液的温度;在试验操作手法上基本与旧标准保持一致即可。

猜你喜欢

干性纺织品标准溶液
薯蓣皂苷元调控Nrf2信号通道干预大鼠干性AMD氧化应激机制的研究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碘标准溶液的均匀性、稳定性及不确定度研究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夏季频发溺水事件,“干性溺水”是怎么回事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 for induction of selective hepatic hypertrophy prior to major hepatectomy: rationale, techniques, outcom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标准溶液配制及使用中容易忽略的问题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夏季游泳要提防“干性溺水”
欧盟通过纺织品使用NPE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