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心理状况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9-04-12程红爱

中外医学导报·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焦虑抑郁心理干预神经功能

程红爱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心理状况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我院2017年1月-6月收治的3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017年7月-12月收治的2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和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45.2±4.3)、抑郁评分(23.4±4.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18.1±3.3)低于对照组(2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 心理干预;脑出血;焦虑抑郁;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225(2019)14-0079-0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1月-2017年6月的32例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的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本研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流程,做好入院宣教,遵医嘱给予治疗护理,限制陪护人员保持病房安静,减少刺激以利于患者休息。

(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給予早期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认知干预。脑出血俗称“中风”,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都较高,多数病人对患病后都有恐惧心理,担心愈合及经济问题。护理人员在做好入院常规诊疗护理后需详细介绍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知识,改变大众心理错误性认知。告知避免情绪激动的重要性、如何配合治疗加速痊愈等,积极鼓励患者采用自我缓解方法,如:转移注意力、情绪放松以及音乐缓解法等,改善自身的不良情绪;②家属干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入院后,家属的情绪及对患者的关注程度同样重要,家属的陪伴和态度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情绪及愈后。所以做好患者心理干预的同时也要与家属沟通,让其对疾病及转归有基本认知,取得其配合,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社会的关爱从而减轻对疾病和转归的焦虑、恐惧感。③针对性护理。此外,还要根据每位患者年龄、病情、家庭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锻炼情况适当地进行激励和安慰,对于患者取得的任何效果均需要给予表扬和奖励,能够有效地缓解不同每名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入院和出院当日进行焦虑、抑郁及神经功能的评估。(1)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20个子项目,每个项目4级。标准分越高,症状越严重。(2)抑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小于50分无抑郁,得分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3)神经功能:采用脑卒中量表(NIHSS),该量表包含11类共15分项,每个项目2-4级不等,评分范围0-42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s)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干预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18.1±3.3)分低于对照组(21.1±3.6)分。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3.1早期心理干预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焦虑抑郁 本研究显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入院早期常规诊疗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提供支持、认知干预、家属干预等早期心理干预措施后,能有效改善患者入院时的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促进疾病的转归,干预后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早期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 早期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稳定患者情绪,减少血压波动;且心理干预促进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进一步提高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进而更好地控制患者病情。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早期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刘一鸣[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通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对疾病及转归方面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和后期康复,有利于神经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慧梅,陈君霞,陈琴芬,等.Neuman理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2):130-133.

[2] 付红杰,李超,张建军,等.高压氧联合心理干预、康复训练治疗脑出血患者疗效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12):159-161.

[3] 魏英梅,宋玉霞,刘一鸣.早期心理干预对新发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0):43-44.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安徽 宣城 242000)

猜你喜欢

焦虑抑郁心理干预神经功能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米氮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的疗效观察
焦虑抑郁情绪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影响的研究进展
心理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