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自我成长的信心
2019-04-12陈蕾蕾
陈蕾蕾
假期,读李镇西老师的《自己培养自己》,书中表露的一种和自己心态鲜明的对比让我很快将该书读完。作为教师,尤其是一位工作近二十年的老师,很容易在专业成长的路上失去动力,在各种事务挤压下心灵变得麻木,出现职业倦怠,再也无法体会成长的快乐,无法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而李镇西老师作为一名工作了三十多年的教师,却始终保持着对教育的深厚情怀,洋溢着一种幸福滋养出来的工作激情。从他的书中,我似乎听到一个声音在呼喊:“人一生,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成长是快乐的!”就如本书的书名一样,李镇西老师如今的成绩是他自己培养自己的结果。每个人只有让内心不断成长,才能不断成就新的自我、卓越的自我。
好心态永远最重要
心态不好容易迷失方向,迷失自我。读李镇西老师的书,仿佛看到的是一位刚刚入职的老师,满怀教育理想与激情,把教育当诗创作一样,充满浪漫的情怀。李老师虽然已工作三十多年,但对教育的热情、对孩子的爱却是一点儿没有变。如果说有变化,那就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变得更有智慧。好的心态,使李老师对教育、对孩子永远是那么纯粹,把人永远放在中心,放在第一位。他不去想如何取得荣誉表彰什么的,也不考虑如何讨好领导,也不会把学生的成绩看成他牟取名利的砝码。他所想的是如何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如何让校园里的每一处都体现出对人的尊重。而在我们看来一些所谓的成绩,只是教师对学生成长关心之后的一种附带产品,不用去强求。这种心态,使他能心无旁骛地做真正的教育。也正是这种心态,使李老师不仅能闻到教育过程中的芬芳,而且能坦然面对困难与挫折,在喧嚣的世界里保持那份纯洁与理性,保持那纯粹的初心。正如李老师所说:“什么都别去想,只要守住自己朴素的教育心,善待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岁月总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这是‘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一句话,好心态能使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之间不迷失,知道孰轻孰重,知道自己是谁,永远知道自己想要到哪里去。
成长是终生的事情
李老师认为,其实每一个教师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个“卓越的自己”,所谓“成长”,就是不断地挖掘并发展那个“卓越的自己”,而这个过程没有止境,伴随终生。每一次成功,都是起点;每一个教训,都是财富;每一次创造,都是庆典;每一次超越,都有惊喜……这样的成长,多有意思!这的确是教育对自己人生最好的奖励。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楣上镌刻着这样一个神谕——“人啊!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特别爱用这句话来教育他的学生。所谓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省察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人最重要的事就是促使自己成长,丰富自己。如果某人说自己这一生就这样了,言外之意就是其精神世界已经老态龙钟。这是颓废的表现。反之,以一种进取平和的心对待每件事、每个人,把每一天都当成新的,就会让自己充满活力,保持精神上的开放与年轻。这里的成长,对教师而言,更多的是精神世界的丰富,比如知识的扩充、道德境界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学生交流时的情感融入等心智方面的提高。古希腊哲人说“不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因此把智慧的增长看成是一种庆典,不仅欣赏自己,而且省察自己,应成为老师生活的常态。
在阅读中积累心智的能量
毫无疑问,李镇西老师的成长与他的阅读是密不可分的。他阅读了大量的哲学、文史、教育教学著作。阅读使他的教育信仰更纯粹、更有力量。“文学形象所传递并最终过渡结晶的精神内核——正义、理想、气节、忠诚、刚毅、激情……融入了我的血液,化作了我一生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使我将我的教育视为实现我社会理想的途径。”不仅“读出自己”,也要“读出问题”,让自己“与作品在精神上融为一体”。读书,不仅使他获得了知识,更促成了他精神的发育与成长,使他找到了自我,增长了智慧。与苏霍姆林斯基对话,使他有了“能够给我的学生留下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就是我的教育追求。如果他们感到在李老師身边生活的三年,是他们生命中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便有了职业幸福”的深刻体验;与雷夫的相遇,使他有了“每一次意外都是对智慧的考验,每一个顽童都是对意志的磨砺,每一道难题都转化为课题,每一回绝望都蕴含着希望”的行动指南;与陶行知对话,有了“当今中国许多学校,人(教师和学生)并没有生活在‘人当中,而是生活在知识、训练、分数、考虑以及各种形式主义的‘假教育当中”的觉醒……正是通过与大师的对话,李镇西老师的精神世界一步步走向丰盈和成熟。当然 ,“勤于思考,我细腻而敏感,能够从一些琐碎的或者说人们司空见惯的地方思考一些问题”“乐于写作,再加上我笔头很快,于是我记录了许多原汁原味的‘教育现场”,这些也是李老师不断积累心智力量、提升教育智慧的方法。
认识自己,发展自己,追求卓越的自己,对于每个人而言,不在于起点的高低、时间的先后,而在于是否能认识到这一点。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感谢李镇西老师的《自己培养自己》,是这本书,点燃了我内心的光亮,重拾了成长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