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线段图明算理
2019-04-12肖元莲
肖元莲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例2的教学一直是教师们头疼的一个问题。不少教师抱怨:明明很简单的一个计算法则,为什么偏要通过复杂的线段图加以诠释呢?这不是给学生添堵吗?线段图在这个例题里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
例题:小明[23]小时走了2 km,小红[512]小时走了[56] km。谁走得快些?
要算谁走得快些,显然这是一道求速度的题目。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我们很快就能列出两个算式:小明的速度=2÷[23],小红的速度=[56]÷[512],可这两个算式该怎么计算呢?直接告诉计算方法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那该如何让学生明白该题的算理呢?
1.借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促转化。理解“2÷[23]”的算理是本例的重点。为让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算理,笔者采用了画线段图的直观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23]小时是把1小时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有2个[13]。如果能把其中1份的路程求出来,就能求出3份的路程。而已知2份的路程是2 km,求其中的1份,就是用2份的路程2 km乘[12]。笔者结合线段图边操作边讲解,发现学生对“2×[12]×3”中每一部分含义的理解难度降低了,顺利地实现“除以一个分数”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的转化。可见画线段图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计算结果,更重要的是通过画线段图来找到计算方法,因为我们不可能通过画图解决每道题。画线段图的目的是建立图形与计算方法之间联系,找到计算任何数除以分数的基本算理。
2.巧用线段图为算理“撑腰”,助建模。在计算小红的速度时,笔者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由于学生有了整数除以分数的基础,通过迁移类比,很快就能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此时,笔者并不急于让学生进行计算,而是让学生说出[56]÷[512]能转化成[56]×[125]的理由。有的学生立马想到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1小时][[512]小时][[56]km][走多少km?]
[512]小时是把1小时平均分成12份,取其中的5份,即有5个[112]。如果能把其中1份的路程求出来,就能求出12份的路程。而已知5份的路程是[56] km,求其中的1份,就是用5份的路程[56] km乘以[15],1小时里一共有12份,所以小紅1小时走了[56]×[15]×12=2 km。由此证明“除以一个分数就能直接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算理是正确的。此时,“任何数除以一个分数等于这个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这一模式已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了,这就是线段图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