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团魂五因素
2019-04-12盛湘娟
摘要: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关于团队的认识自人类文明早期已经出现,团队的出现能够放大个体的力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1+1>2”。现代社会团队建设更加科学化,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团队内部凝聚力,这个凝聚力就是“团魂”。本文以精品“团魂”为研究内容,从五个方面对精品“团魂”加以阐述,以期加深人们对于“团魂”的认识。
关键词:团队;团魂;凝聚力;团队建设
“团魂”一词是对团队内部文化的高度概括,它代表着团队的价值观、凝聚力、愿景、形象和精神。任何一个团队的发展除提高硬件能力,提高软实力亦不可或缺,关注团队内部的文化创建便是基础。因此,基于“团魂”的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涉及内容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因素。
一、活力“团魂”
活力不可失,制造生产、设计创新乃至成员心态、工作氛围均以其为基础。营造适当的仪式感是一种方式,这一点在服务、营销团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团队技术、产品、理论等长期的创新、实践,既能保持团队活力,又能提高团队能力,是一种双赢途径,在新科技、新能源研发应用十分广泛;适当的户外团建活动是培养成员积极性、提高其活力的好方法。
例如,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团队成员的压力和不满情绪将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而不断积累,这对于团队凝聚力和效率着一定的影响。组织各种团队活动,能够释放团队成员的压力,发泄工作中的不满,员工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团队工作中,从而保持团队的活力。
二、纵向“团魂”
团队上下齐心协力,能力无虚假,和睦无条件,氛围清正则内部无忧。成员虽有职位之分,但不应以层级论断,而应用尊重凝聚向心力。敬重、为善是双向的,也是成员的基本素质,是一个优秀团队的素质“标配”。尤其是以团队管理者的身份对团队成员进行必要的人性化管理,创造融洽的上下级关系,这就是所谓的“纵向团魂”。
例如,团队管理者需要及时了解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心理状态等信息,对于状态异常的员工,及时进行谈话沟通,从而了解其状态异常的真正原因,并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员工恢复状态。这种来自管理人员的关心,能够给团队成员足够的慰藉,进而在纵向上提高团队凝聚力。
三、横向“团魂”
关怀行至细处,让个体获得归属感,团队凝成一股绳,培养高度的忠诚。切实解决内部问题,关心每位成员,提高员工福利,让团队的关怀渗透入成员的个人及家庭生活。譬如在儿童节、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为员工赠送礼物,开展特色活动。
横向“团魂”的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营造温馨、融洽的团队工作氛围,将人文管理理念融入现代团队管理建设当中。
在团队管理实践过程中,对于横向“团魂”的理解,应当在传统意义上加以延伸。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建设横向“团魂”应当准确把握物质关怀与人文关怀的尺度,从而使横向“团魂”建设的效果达到最佳。
四、独特“团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环境中打造独特的团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增强每一位成员的自豪感,提高其生产积极性。通过创作譬如专属LOGO、特制內部纪念品、团队服装等完善“私”文化。比如,中国燃气具十强企业迅达集团于1984年8月4日建厂,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是集团成员的独特节日,公司举办了篮球赛、拔河比赛、唱歌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各式活动冠上“迅达”二字便充满了大家庭的暖意,也正是在这些文体活动中,迅达集团的员工更了解企业的历史、精神,能够更好地融入企业。
无论何种团队管理模式,创建团队文化是塑造精品“团魂”的关键,这除了依靠成员的自觉以外,还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体系,对团队成员的行为加以约束。如此一来,将实现团队文化的不断渗透,促进团队成员对企业文化形成统一认识。
五、品质“团魂”
内部文化建设,贵在精、重在实、珍在长久,泛而滥的团队文化是没有价值的。或许从表面上看,许多团队的文化建设大同小异,然经久不衰、不断壮大的企业必定有无可复制、难能替代的文化内核,即其拥有高品质的团魂。
以三鹿集团为例,作为我国老牌知名企业,三鹿集团以其产品质量获得了全国人民的认可,在国内乳制品市场占有巨大的优势。然而,就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三鹿集团严重缺失了品质“团魂”的建设,利益至上的错误思想主导了企业品质要求。“三聚氰胺”事件曝光之后,三鹿集团长期积累的信誉瞬间崩塌,最终导致这一民族品牌消失。
所以,在精品“团魂”建设中,只有以品质“团魂”为核心,才能够为团队建设指明正确的方向,实现团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六、总结
在精品“团魂”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对“团魂”的多元化认识,够根据团队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团魂”建设,促进团队凝聚力的形成,为团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文化与团队[J].生美心.中国建材.2018 (07)
[2]和你的团队谈谈[J].张凌,付常青.中国医院院长.2016 (06)
[3]团队知识共享结构与团队绩效——团队情绪的中介作用[J].黄昱方,俞蔚.情报杂志.2016 (10)
作者简介:盛湘娟(2001.9)女,民族:汉,学校: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子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