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校沟通冲突及其化解对策研究
2019-04-12刘彩红
刘彩红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家长与老师容易因为双方教育理念、文化观念的不一致引发沟通冲突问题,本文提出,在家校沟通中,应该努力帮助家长树立合作教育的意识,转变教师在沟通中的权利地位以及引入新的家校沟通模式,从而缓解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冲突问题。
关键词:小学;家校沟通;冲突矛盾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众对于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由于家长与学校两大主体系统在教育过程中受到了双方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容易在学生的教育沟通上产生问题。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冲突具有普遍性、复杂性的特点,由于家长对于学生升学的期望过高,而学校对于培养方式的兼顾不到位等内在原因以及社会制度等外在原因,家校沟通过程中的合作细节管理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因为家长与学校减少沟通而消失,尽可能的避免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冲突,并且让家校冲突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能够维持良好的家长学校关系,推动家校合作的正常开展[1]。
二、家校冲突现状原因分析
(一)家长缺少合作教育意识
中国大多数的小学家长拥有全职的工作,整天十分忙碌,将教育子女的工作统统交付给了老师,也没有额外的时间参与学校的课外活动。很多家长的家庭分工教育观念很弱,坚持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责任是分离的。很多家长表示,既然学校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专业机构,那么“教导”学生的责任自然都在学校,而自己仅仅需要负责学生的生活日常,从家庭教育上放松了对学生的管理。由于家长缺少科学的教育意识,也不愿意积极与学校老师沟通学生在校表现,在教育过程中推卸责任,也更加容易在出问题时与学校老师产生冲突。
(二)教师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偏狭
在家校合作中,往往是任课老师、班主任承担起与家长直接沟通的角色,但是,很多学校、老师对于家校合作的认识比较偏狭。一方面,专业化的教师可能无条件的排斥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尤其是针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教师认为学校是教育的场所,自己是接受过专业师范教育的老师,如何教学生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希望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过渡干扰,当家长提问过多时,教师会认为自己的教育权威受到了威胁与挑战。另一方面,教师在家校活动中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对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家长态度不好,甚至认为家长没有素质文化。这些问题会导致老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出口伤人,不在乎家长的想法与感受,不断的向家长传递学生的负面信息。
(三)家校沟通模式选择不合适
许多学校仅仅在学生出现了问题时,老师才会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并且,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采取老师-家长的单向沟通模式,或者是随时前往学生家里进行家访。这些沟通模式限制了教师对于学生以及家长的了解,在向家长传递学生问题的时候,采用了单向的负面信息灌输方法,也容易引发家长的不满,无法取得既定的沟通效果,甚至发生家长动手打老师的情况。
三、家校沟通冲突化解对策分析
(一)强化家长合作教育意识
家长应该意识到小学的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财富,学校和家庭都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每个主体都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树立明确的合作教育意识,尤其是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学校老师无法代替的,家长要体谅老师的辛苦,学会主动承担教育责任,主动与老师进行学生情况的沟通,保证双方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同步增加,统一看待孩子的眼光,在合作教育意识下,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到学校的课外活动中,通过与任课老师、班主任以及学生沟通,了解孩子在家庭与学校的区别,参与孩子成长与教育,从而减少在沟通过程中的冲突与矛盾[2]。
(二)转变教师合作沟通观念
对于教师而言,也应该转变自己对于家校合作、家校沟通的权力主导地位。尽管教师拥有更加丰富的学校教育经验,但是家长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也参与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因此,教师需要主动、积极、放低姿态与家长进行沟通。教师需要意识到,一个班级有众多的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充分尊重家长的选择,在学生犯错时,态度严厉但不失温和,才能获得家长的欢迎。尤其在与学习成绩落后、调皮捣蛋的学生家长沟通时,更需要把握沟通的语气,维持温和的态度,争取家长的配合,而不是与家长就学生的问题争吵,尽可能的减少与家长沟通中的冲突概率[3]。
(二)加强并完善传统的沟通模式
在传统的家校沟通中,往往采用家长会的模式进行沟通,教师介绍学生的成绩、排名等等,这种单向的沟通模式并不能帮助家长与老师双方就学生的教育与成长问题达成一致的看法。因此,应该对传统的沟通模式进行完善,增进家长与学校的沟通联系,从而减小沟通冲突。例如,在沟通过程中,可以针对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商量,如学生在什么时候可以带手机或者利用电脑进行娱乐活动,如何看待学生的早恋问题等,在这些容易引发双方不同意见的问题上充分了解对方的看法,积极沟通出合适的解决方式。除此之外,也可以尝试让学生主持家长会议,将传统的家长会转化为讨论会的模式;尝试进行定期的额任课老师、班主任家访,感受学生、家长的生活环境与模式,从而更好的因材施教,减少与家长沟通中的矛盾[4]。
四、结论
在学校老师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容易因为双方对于教育的不同理解、对学生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矛盾。本文提出,家长与教师都应该转变自己对于沟通本身的看法,并积极探索新的沟通模式,减少家校沟通中的矛盾冲突。
参考文献:
[1]王锐.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冲突及其应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李倩倩.基于信息平台的小学家校沟通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好家长,2017 (66):22-22.
[3]王众力.关于小学家校沟通与合作的相关分析[J].都市家教月刊,2017 (5):289-289.
[4]吕婷.冲突与和谐:论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的家長阻力——基于利益者相关理论的视角[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 (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