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高学生科学理财意识,防止校园贷现象发生?
2019-04-12李昕雨
李昕雨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先贤便告诫我们,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在时代的变迁中,我们早已远离战火纷飞的年代,生活在和平发展时代的我们,奢,对于现代人来说,尤其是青少年,是极大的恶行。然而社会上的诱惑就像霓虹灯一般,五花八门,层出不穷。这不禁让我们自问,面对诱惑,我们当如何自处?这便涉及了近年来的一个热点——校园贷。所谓校园贷,又称校园网贷。定义是指一些网络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各类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其中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恶瘤”,校园贷便是其中之一。
1.校园贷现象产生原因分析
近日在河南某高校大学生,因无法还贷自杀的事件,震惊社会。一笔8000元的校园贷债务,在半年内经过借款还款再借款,最后总金额达8万之多,这类案件在近年来时有发生,屡禁不止,是什么使得校园贷如此猖獗?
当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压力增大和需求膨胀下,消费的欲望愈发加大,贷款就似乎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学生群体社会经验不足,防骗意识很低,很容易受到诱惑。再加上其虚荣心强,攀比心高,对自己的未来预期收入过于自负。一开始未能意识到其风险,当债务由小到大时,才发现事情的严重性,并且,由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些学生或许已经认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依旧停不下手,拆东墙补西墙,最后东墙西墙一起倒,可悲可叹。
固然,学生借款人的个人因素是导致校园贷泛滥的一大原因,但是看到这里想必大家都会想问一个问题,那么社会呢?政府难道没有进行管理吗?
市场是决定因素,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其自身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需要政府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加以管理,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完善,秩序混乱,导致了不法分子有了许多可乘之机。网页上随处可见的贷款广告,商业诈骗“低息骗局”,放高利贷的人在网络上“各显神通”,污染了纯净的校园。
2.校园贷实质剖析
校园贷虽然被称呼为校园贷,但实际上这个名字只不过是给高利贷加的一件外衣,大部分校园贷都具有高利贷性质,是一种对于大学生来说,极具危险性的贷款。首先,校园贷看似利息不高,但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校园贷所收取的利息甚至达到了普通银行贷款的20到30倍,不可不谓之曰高息。更重要的是学生若不及时还贷,借款人会采取各种手段向学生讨债,恐吓威胁,殴打学生,甚至其父母,严重的威胁到了学生的人身安全与校园秩序。与此同时,校园贷也增长了学生的虚荣心与攀比风气,学生是不具有自身收入的群体,需要依赖父母的生活费维持学业,一旦染指恶习,父母给予的生活费,将无法满足其消费要求。如此一来学生将会十分容易落入校园贷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终,最终被校园贷的,泥潭埋没,甚至染上了赌博,酗酒等恶习,其债务也将会成为一个无底洞。校园贷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决定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如何避免校园贷事件再次发生?
《周易》曰,君子以俭避难。作为学生群体,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对攀比心理说不。培养量出为入,适度的理性消费,将校园贷拒之门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做一名学生,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与其日日想着不切实际的梦,追寻用别的方式来赢得别人对自己认可,学业上的成就比来的其他的更具意义。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当你再回头看时,那一个个脚印,想必也会使你更加踏实。所以,请你再好好的问问自己,这些贷款对你而言真的是必要的吗?不是,就对他们说不。
自觉,是学生需要做的。管控,便是政府的职能了。市场秩序依靠市场规则来维护。政府应根据网络的弊端,制定相应的规定,明确市场规范。校园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满足了学生在学业就学方面的需求,这也是他盛行一时的理由。然而这几年来实在过多关于校园贷的负面新闻,如此校园贷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原因之一便是缺乏管理。政府也并不是没有参与监管,而是校园贷的合法不合法性质参半,难以对不法分子一网打尽。根据这些新问题,国家也应根据新情况及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降低其对社会的威胁。
4.作为收入弱势群体的学生如何科学理财?
但作为一个商品,如果没有市场,怎能存活?校园贷就其根源来说,还是因为学生没有正确的理财方式,所以,继智商、情商以后,对来说学生财商也因该占据重要的地位,应当努力培养。做一名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自然是最好不过的赚钱方式的。在日常生活中,衡量自己的能力,适当的进行一些小兼职,也不失为一种方式。但是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影响到学业。这样通过自己双手劳动而得来的收入,难道不比根本就不属于自己的贷款好很多吗?
贷款是对自己未來预期收入乐观为前提,提前透支的经济行为。如遇其预期收入不乐观的话,那就请不要尝试了。过度自信也并不是一个优点,做一名学生,未来预期收入乐观的可能不大,因此请远离高利贷,管好自己。在社会与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将不法的校园贷彻底拔除,还校园一片安宁。
参考文献:
[1]庄卫军.中学生需要理财教育[J].瞭望新闻周刊.2001 (Z1)
[2]李萌.独生子女引领第3次消费浪潮?[J].中国经济周刊.2005 (49)
[3]马祥林,王天桥.昆明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消费调查研究[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