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19-04-12韩燕华

神州·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文文章情境

韩燕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活动作为情、知相伴的认识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构成的。因此,语文教学活动不仅是师生知识的交流,更是师生双方情感的融汇。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因素,力求做到融情于教,启学于情,达到情知交融的教学境界。但是近年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却走进了一些误区,问题主要表现在:情感教育目标形式化,情感教育内容狭义化,情感教育手段简单化。针对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如何把握和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呢?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内涵,把握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的深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或清丽或崇高或悲壮的美感。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教师本身,要深钻课文,吃透教材,挖掘文本中蕴藏的情感因素,深入领会作者意图,自己先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然后将自己领受到的情感传达给学生。

教师若想善于把握这些情感因素,开掘情感的源流,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1.定好情感基调。“转轴拨弦三两声”,讲的便是试弦定调的事。从总体上讲,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或激昂愉快,或悲抑凄婉,或勃发豪放,或凝重深沉。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就可以从整体角度去把握好作品中的情感。如《伯牙绝弦》课题中的一个“绝”字为全文定了感情的调子。教学时,只有扣准了“绝”,才能使学生深刻地领略何为知音以及知音逝去时的绝望和悲痛。

2.理清情感层次。古人云“情者文之经,辞者文之纬”。优秀的文章,“情”往往潜隐于“辞”中,形成一条情感发展线,体现情感变化的层次性。教师在分析课文意境时,要顺着作者的感情波澜,用生动的语言,再现文章的情境,并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提高学生的情感水平。

3.辩明情感差别。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确定不同的情感侧重点,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有的课文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有的课文可以通过对比加深印象;有的课文可以抓住景物的特点,使学生产生喜爱之情等。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处处充溢着美好和亮丽的自然风光和大好河山了。

(二)增强教学语言的情感色彩,传达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寡味,学生对知识的感触就会迟钝。”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能否让文中的感染作用触动学生的心灵,关键是教师如何发挥语言文字特有的魅力。

这里,应特别重视以下教学环节:

1.教学用语要丰富。入选语文教材的篇目,大都是脍炙人口的古今中外名篇佳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特别注意运用恰当、生动、新颖、优美的词汇组合语言,力求准确、生动、精炼、新鲜。教师只有通过动情的导语和过渡语,才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渲染,拨动其心灵之弦,从而激发学生情感,达到共鸣。

2.课堂气氛要幽默风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用幽默风趣的口语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愉悦、思维活跃,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3.语言形式要多样。如通过适当得体的身体语言(动作、表情、眼神等)的综合运用来配合教学,以补充表达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帮助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其中的思想和感情。

若做到以上几点,教师的语言就具有了吸引力,就能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的热情,使学生在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陶冶情感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课中的情感教育就要在尊重语文课自身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课文的内容、讲课的方式方法来具体安排。

1.读书陶冶法。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感情真挚,声情并茂的朗读是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品味和理解的重要途径。通过饱含激情的朗读,使学生融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去品味和体会文章寄予的喜怒哀惧等丰富而深厚的感情。

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不同的朗读风格,能营造不同的情感氛围。教师在范读中,要把握“因文定调,因情赋声”,盡可能给学生以亲临其境之感,使学生能从教师范读的情感基调上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投入到课文特有的情境中去,增强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必须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其朗读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诵,“走进课文”,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心灵呼唤的同声,这样才能体味到文章的情感。

再次是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阅读范围。

2.作文抒情法。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是相辅相成的。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作文抒情法就是通过作文中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来了解学生的情感品质,并在为文与做人的关系中引导学生的情感向真、善、美发展。

(四)合理创设情境,触“境”生情,激发情感

情感教育是一种艺术,需要创造一种意境。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所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与文章内容协调一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音乐渲染、语言描绘、实物摆设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激发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升华情感!

要达到这一状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用力:

1.运用教学导语,创设情境。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描述性语言再现情感所产生和存在的情境,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引导学生进入到作品情境中去,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2.运用电影、录像、电脑等电教手段,再现真实场景。许多课文,由于地域年代的关系,与学生掌握到的现实生活经验相去甚远。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拉近学生和课文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课堂上进入角色,恍如作者本身,设身处地地因景生情,睹物思人,并获得丰富全面的喜怒哀乐情感体验。

(五)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体味情感

语文课程的独特性,决定它很适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教学。科技的日益发展,使得教师有机会,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到课堂之中。

1.配音朗读,烘托情感。悦耳动听、抑扬顿挫的配音朗读,易使听者进入情境,凝神入静间似乎时空交错,进入了课文所描述的天地中。

2.钻研字词,品评情感。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教师要联系课文进行具体解读,通过对文章字、词、句、篇的分析,以真挚的情感去扣动学生的心弦,以文章的精要去启发学生的心智,进而可使学生达到动情、激思的目的。

3.利用图片,激发情感。教学挂图及幻灯片有鲜明的色彩,配上课文内容的讲解,图文并茂、诗情画意,能使学生心驰神往,浮想联翩,与作者抒写的情感产生共鸣。

4.综合全篇,升华情感。学好文章的重点句段,再进而由段落到全文,把握整篇文章的内涵精华。

5.深入生活,实践体验。情感体验有很多方法,可以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教学或观看影片,以强化某种有益的情感;可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既可培养学生的组织才能,又可丰富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班集体的情感;其实更可以让学生直接走入生活,走入社会,走入大自然,拓宽情感的内涵,体验生命与世界的美好,获取直面挫折、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力量,从而大大拓宽了情感的内涵。总之,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体验积极的情感。

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道德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期的小学生而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注重以语文教材为基础平台,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与情感的升华,充分发挥情感体验的效能,不断探索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真正培养、塑造出具有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课文文章情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