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拉瓦乔与戏剧化效果

2019-04-12王娅婷

神州·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卡拉瓦戏剧化基督

王娅婷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德·卡拉瓦乔,作为16世纪末17世纪初著名的意大利现实主义画家,对于文艺复兴后巴洛克画派的形成起到了推动性作用。卡拉瓦乔所开辟的明暗对照画法对于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其中,卡拉瓦乔绘画中对于黑白效果的的独特处理与精巧构图设计所形成的戏剧感,开创了西方绘画的新视域。

“巴洛克”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形容外形不规则的珍珠。最初使用这个词语是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性的作品”。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明暗黑白对比强烈、线条起伏、情感热烈,与文艺复兴时期追求极致的舒缓流畅、四平八稳、力求获得和谐统一的风格特点形成鲜明对比。巴洛克时期放弃了古典艺术严肃古板造型,追求运动变化、热情奔放的艺术效果。卡拉瓦乔凭借自己个人天赋,学习达芬奇、吉奥乔尼等大师作品,作品中大胆运用光影对比,运用“酒窖光线绘画法”以及极强的立体感,形成独特的戏剧化效果,并且推动宗教艺术朝着写实方向的发展。

戏剧化,广义的来说指的是有文艺作品中所含有的由矛盾冲突导致的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性质或出人意料的转折变化。通常能激起观众强烈的兴趣和情感反应。卡拉瓦乔反对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散漫平面光影”,反对学院派僵化的线条,追求略带夸张的明暗黑白对比,以激起观众强烈的兴趣与情感反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分调动观赏者情绪。卡拉瓦乔将画面光线的集中照射在主体物上,被照射的物体明暗对比强烈,轮廓清晰可见,而其他物体、人物则隐藏于暗部。灵活运用汇聚光,利用画面光线形成强烈对比以强调主体物,表现其体积感与分量感,凭借此突出主题。与汇聚光与相对的,散射光营造出柔和柔美的画面气氛,是文艺复兴时期大部分画家所追求的。散射光与卡拉瓦乔追求的明暗对比相悖,并不能充分表现强烈甚至带有夸张的黑白对比,所以极少出现在卡拉瓦喬的作品中。

受德尔·蒙特影响,卡拉瓦乔与1600年创作出《圣马太蒙召》与《圣马太殉难》。其中《圣马太蒙召》作品中光线从右上角斜射入画面,将画面整体分为上下两个梯形部分。而汇聚光从右上角笔直照射于圣马太以及他苦难的工友身上。充分表现出耶稣到来时的场景:耶稣以及门徒西蒙彼得的出现,带给圣马太的惊喜,而正在数着一年劳苦所赚的辛苦钱的工友并没有注意到耶稣的到来。阴暗的画面中,一束光照在主人公圣马太的脸上,形成强烈黑白对比与视觉冲击,同样暗示着耶稣带着希望降临在圣马太身上。作为卡拉瓦乔的第一份公共委托,他将自己的苦难经历与内心的坚定充分表现在画面中。

《圣马太蒙召》与《圣马太殉难》宛如卡拉瓦乔作品风格的转折点,背景从柔和的层次转变为为冷峻强烈的黑色,强烈的明暗黑白对比成为卡拉瓦乔的之后的标志性特色。他将人物形象部分隐藏于背景之中,只露出强调形象的转折点,将其暴露于强光之中,大部分背景运用黑色或深暖棕色衬托。卡拉瓦乔开创的这样的表现特色被后人成为“黑暗法”,或者说“酒窖光线绘画法”。

卡拉瓦乔最著名的一幅祭坛画《基督下葬》,充分运用“酒窖光线绘画法”体现作品的戏剧化特点。《基督下葬》中的六位角色各具特色,相互交融而形成了宛如纪念碑般的戏剧化效果。运用对角线构图,画面主体物由画面左下角基督下垂的胳膊与画面底部白布的褶皱开始,到最右表情绝望的女子举起的双臂结束。人物构图与动作走向一致,光线投射方向与画面构图的对角线呈垂直的状态。光线从高处直下,停留在六位主人公身上。从右上角至左下角的对角线式的人物构图,被基督的身体横向截断,使观众观赏画作时自上而下的注意力被横向的基督打断,目光集中于画面主人公基督惨淡的脸上。

《基督下葬》体现出卡拉瓦乔绘画中的经典且必须的要求:通过光影与构图的精巧融合表现人物个性与主体物的分量感与体积感,利用光线来获取画面的全体感与雕刻感。卡拉瓦乔擅长利用暗色调,运用暗灰色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卡拉瓦乔所创造的“黑暗法”也被广泛用于摄影之中。

巴洛克时期艺术充满运动与变化,富有韵律感。巴洛克时期的构图富含对宗教与神权的隐约委婉的抗拒,与文艺复兴时期稳定常规的构图完全不同。《以马忤斯的晚餐》中,以耶稣的头部为中心,他伸出的手臂与他左边的门徒伸出的手臂相呼应,形成横向的构图。而耶稣右边的门徒与画面左右的门徒形成一个开放的稳定三角形,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构图。画面纵深感强烈,观众被带入画面中,将视线中央集中在画面正中的耶稣身上。画面光线从左上方射入,照射在各门徒以及基督的脸上,在暗黑色背景的衬托下,红、白、黑三种主要颜色的衬托下,使耶稣成为整个画面的焦点。

当然不仅是从构图上对宗教神权产生反抗,卡拉瓦乔作为巴洛克时期伟大艺术家,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谓是充满了人文气息与民主主义思想。卡拉瓦乔中后期的作品以表现中下层贫民形象为主,《捧果篮的男孩》堪称经典。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肖像油画,其中的果篮刻画的生动,水果饱满富有光泽,可以说为后来静物画的出现奠定一定基础。卡拉瓦乔保留了强烈明暗对比关系,运用深棕色色调将果篮中的水果表现为赭石色,篮中水果有的已经熟透裂开,表现尘世间万物总有消逝,描绘“生命稍纵即逝”永恒的绘画主题。卡拉瓦乔熟练运用明暗黑白对比关系,将一位街头普普通通卖水果的小男孩也描绘出了戏剧化的效果。他的这一幅作品反映出当时的绘画开始描绘现实生活,充满人文关怀。与文艺时期一味崇拜歌颂神权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这也是巴洛克时期的风格特点之一。

卡拉瓦乔不仅仅与画面表现中体现出强烈戏剧化效果,他的一生也是充满了戏剧性。卡拉瓦乔生性叛逆,画作出名之后性格变得更加暴戾恣睢。即便卡拉瓦乔生活在一个暴动与纠纷冲突频繁的时代,因为他的狂乱的生活,他还是名声狼藉。如此性格增加卡拉瓦乔的绘画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与感染力。

卡拉瓦乔对于当时绘画界的冲击和影响是无法想象的巨大,他对于巴洛克艺术的形成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巴洛克艺术至吸收了卡拉瓦乔创造的明暗对照法和戏剧化效果,并没有很好的传承其人文主义精神。数十年后,他被忽略引人反感。一直到20世纪,艺术史学家罗伯特·隆吉才将“卡拉瓦乔”的名字重新带回公众的视线。卡拉瓦乔为人文主义绘画向现实主义绘画的转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思潮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袁世全.中国百科大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9

猜你喜欢

卡拉瓦戏剧化基督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浅析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
卡拉瓦乔巨作 遗失百年后估价1亿欧元上拍,真伪存疑
为施政和立法之依据:近代中国政府基督宗教调查研究
巴洛克之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从基督绅士到职业俗人——美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