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笑看方圆

2019-04-12谢梓飞

神州·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潘金莲雪莲画幅

谢梓飞

影片《我不是潘金莲》讲述了一个名叫李雪莲的农村妇女,为了纠正前夫一句话、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耗费十年光阴坚持上访,从镇政府告到省政府、再到首都“告御状”,一路上同形形色色的各级官员不断周旋、斗智斗勇的荒诞故事。因为荒诞,所以会笑看;因为现实,所以有所反思。

影片获得观众好评,原因不仅在于影片叙事方式包含的幽默因素和对社会现实辛辣的讽刺意味,还在于拍摄过程中创新地使用了圆形画幅的表现手法。圆形构图的艺术在世界范围内虽非史无前例,但在中国电影史上却鲜有使用圆形画幅进行拍摄的作品。银幕上视野范围的缩小和信息量的减少并没有引起观众的反感。那么,圆形画幅的表现手法究竟妙处何在?下面,笔者以《我不是潘金莲》为例,从画面表现、丰富内涵和提示主题等几个角度,试分析圆形画幅表现手法的功能和意义。

一、圆形画幅突显画面表现力

1.构图中的东方元素蕴含中国古典美学韵味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和诞生之初的摄影艺术中,都曾出现圆形构图,而《我不是潘金莲》中圆形画幅的灵感则源于中国风情画。导演冯小刚说,这个故事非常“中国”,而古代的文人画是圆的,圆形画幅很有中国味道,会使李雪莲的故事从视觉上更加“中国”。

文人画布局多将人物、花石等实景置于右下,与山水、天空虚实对比,营造出空灵的美感。导演拟再现这种东方之美,特意在江西婺源小镇取景。那点缀着水墨画般的江南村落风光映在圆形画幅中,恰如其分地解读了江南古韵。前景的枝蔓、中景的桥梁以及背景的树荫形成多层次空间结构,配上一抹凝练的墨绿,使整幅画面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张张唯美的画面极富感染力,如瞻宋代绘画遗风。值得注意的是,潘金莲本人正是生活在宋朝,导演通过此种拍摄手法刻意将李、潘二人在时空上融为一体的做法十分耐人寻味。

2.对空间的运用丰富画面表现力

圆形画幅的拍摄手法对空间把握能力的要求极高,要求从初始构图即须采取圆形标尺,而绝非简单地后期裁剪。影片中多呈现汇聚在圆心处的对称和带有透视感的纵深镜头,这需要画面中出现的人物、道具事先经过合理定位,形成烘托主题需求的景致。如影片中马市长和郑县长在河边进行私密对话,此时两支“V”字形的树干恰好处于虚化的前景位置,“托起”对话的双方,这种构图设计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视角,直接观察到官场中下级对上级的唯唯诺诺、鬼鬼祟祟。

圆形画幅的采用缩小了视野范围,大幅减少了背景信息,将观众的视线集中于一片以演员为中心的狭小空间内,角色即为构图的重点。由此引导观众聚焦人物形象,实现对其性格特征的极致表现。如影片中李雪莲向秦玉河苦苦哀求复婚、在法庭上“据理力争”时的神情变化和身姿手势都通过圆形画面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坚忍的李雪莲;多年后当上县法院院长的王公道来到李雪莲家,提着一只猪腿满面堆笑地叫着“姐”,结果李雪莲径自走出房间留下王公道一人,此时的圆形画面内只剩下王公道和方形的桌凳,他的形象似乎也比二人首次见面时更加世故、圆滑。

二、画幅转换丰富影片内涵

电影即浓缩的社会,而画幅作为其元素之一,从圆到方、从方到圆,每一次变化都隐含深意。

1.“方圆”转换间推进情节发展

全片分为三种画幅:圆形画幅、方形画幅和正常画幅(16:9)。每种画幅出现在不同地点,也蕴含着不同的寓意。

(1)圆形画幅,出现在县城、省市。圆形视角下的江南水乡颇有几分古画的美感,是和谐通融的寓意,同样也衬托出人与人间的世故圆滑。

(2)方形画幅,出现在首都北京。反衬制度、规矩和庄严。从长途汽车进京时严查证件、各级政府官员赴京参加“两会”等场景均可看出严肃、权威的一面。

(3)正常画幅,出现在故事结尾。从李雪莲和被革职县长的对话中得知她已看破人生、放弃上访,回归正常生活。

2.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暗喻中国法治化道路进程

导演表示:“中国会用方圆两个字来形容规矩规则,所以我觉得用方圆的转换来表现这个故事特別好。中国过去几千年来是一个人情社会,这个圆就是要把所有的事做得很圆滑,不像法律是带有很强的约束性和规则。李雪莲的故事就是中国社会从人情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过渡期出现的故事。”影片中马市长也说:“这件事情本身,李雪莲并不在理。当年她离婚的事情,法院并没有判错。可为什么至上而下都怕她告状呢?我们是真想帮助李雪莲,还是想保住自己的帽子?我看,还是后者为多吧。为了自己的帽子,必然不敢担当,只对上面负责不对下面负责。”

中国社会从人情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尚存在许多矛盾,如大力推进依法执政和人民法律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之间的矛盾、规则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未能坚决贯彻执行之间的矛盾等。由于部分官员在管理国家事务时,未能坚持遵循公正合法的程序,而是脱离了群众、为保“乌纱帽”而选择逃避,致使规范社会的“方圆标尺”失去作用,群众无处伸张正义,最终酿成闹剧。

三、圆形画幅辅助提示主题

影片创新地使用带有间离效果的圆形画幅,构建故事之外的“第三只眼”,令观众置身于银幕之外,去观察人物和故事的真实与荒诞、去解读戏谑背后真实的社会痛楚。通过圆形画幅这一“潜望镜”,记录了由于官员不作为等因素导致十年上访闹剧的全过程,突显了女主人公的悲惨遭遇的现实与荒诞。

1.提供“旁观者”视镜,突显现实性

圆形画幅的拍摄手法制造了“管中窥豹”的感觉,让观众作为旁观者真正地被剥离,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审视一个对抗社会现实的人物的命运。采用圆形画幅叙事,能够营造与观众的距离感,影片中观众既是上帝视角(知悉所有)、又是路人视角(目击所有),既不在此中、又身在此中,以此提醒观众,现实主义的故事不是童话,而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2.怪异的圆形画面突显荒诞性

比起满足观众的心理诉求,影片更注重的是挖掘潜藏在旁观者背后的社会心态,因此将观众局外。这种距离感让人避免过多投入情感,而是以一种冷静的视角去审视人物的悲欢离合。透过一个“圆圈”,围绕一个“告”字和一句不得体的气话——“我咋觉得你是潘金莲呢”,上演了一场从县法院官员到县长、市长的撤职风波,不禁令人感到荒诞至极,而片刻思考后却发现这确是一段极其现实的黑色幽默。

猜你喜欢

潘金莲雪莲画幅
1000人数据大调查
1000 人数据大调查
为什么雪莲不怕严寒
如果武大郎没有错过潘金莲的排卵期
全画幅机身
PAUL GALL AGHER 大画幅黑白风光
雪莲: 高处的绽放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PAN JIN LIAN'S DIARY 潘金莲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