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封建时代制度文明的发展与桎梏

2019-04-12徐政

神州·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桎梏文明发展

摘要: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第一次游历中国时感叹到,这是一个西方人都有自愧不如的世界。历史上的中国是西方国家所不能比的,相比于西方国家,中国要更早的进入封建时代,发达的手工业,伟大的四大发明,都曾是中国的骄傲,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为何最后落得被列强瓜分、任人宰割的局面。封建时代文明虽然处在不断的发展、不断完善之中,但封建制度后期却成为文明发展的桎梏。从秦王嬴政始称皇帝的君主专制形成的那一刻起,中国的封建制度文明便朝着这个大方向发展,根深蒂固。

关键词:封建时代;文明;发展;桎梏

引言:

纵观中国两千年封建时代制度文明的发展史,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更多的人对之是嗤之以鼻的,他们认为若不是那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国早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也不会有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侵略的悲剧,两千年足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历史命运。但不可否认的是,封建制度下也有太平盛世,更会有社会的繁荣昌盛,百姓的安居乐业。但是却不能忽略封建制度的弊端。

一、中国封建时代制度文明的发展性

提起中国封建时代的制度文明,我们不得不提的是各朝代为巩固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所实行的官僚制度,在历史的大长河中,在朝代的更替中,它就像一块美石被冲刷的越发精致,越发耀眼,但美石只能是美石,终难成玉[1]。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六国,“功高三皇,德迈五帝”,史称皇帝,灭六国之后为加强皇权管理设立三公九卿制度,三公包括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九卿负责分掌具体的政务管理工作,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户,卫尉掌宫门卫屯兵,中尉掌京畿警卫,廷尉掌刑辟,治粟内史掌谷货,此外还有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等,同时在地方设立郡县制,分层管理,分工明确,最后统一由皇帝掌权。三公九卿制度的设立巩固了君主的统治地位,使得皇帝能牢牢的把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和民族的统一,防止了地方割据和战乱的发生,可以更好的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使得社会稳定,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汉朝时期延用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在选官上,实行察举制度,四科取士,统一由考试进行官员的选拔,这样既保证了选才的标准,又促进了人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保证了选官的公平性。察举考察的范围较多,包含了各个方面的人才,为有志之士提供了很好的仕途机遇。到魏晋时期开始演变为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并存,相比于之前的察举制度,虽然还是以举荐为主,但门第限制较为宽松,公平性相比较于之前的察举制度更高一些。

隋朝时期,废除丞相,建立三省六部制,分散行政权力,各个行政部门直接对皇帝负责,由皇帝掌管,由门下省来代替御史大夫的职位,以此来防止监察部门专权现象的发生。同时把三公中的太尉一职设到六部中的兵部之中,这样可以防止太尉的权力过大降低其军事地位,防止其影响皇帝的权力。可以说,三省六部制度是对皇帝权力的进一步加强,尽管三公九卿制度也巩固了皇权,但是由于部分官职权力过大影响了皇权的掌控。唐朝时三省六部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也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在选官制度上,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从隋文帝开始实行分科考试制度,到了隋炀帝时期设进士科,唐太宗时期主要以进士科、明经科为主;武则天在位期间设武举考试和殿试;唐玄宗时期任用高官来主持科举考试,科举制度的设立,使得一些门第不高的地主阶级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扩大了其政治权利,进而扩大了封建社会政治的统治。明朝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八股文,也称时文,有固定的格式,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八股取士的实行为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培养了一大批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忠实奴仆,加强了皇权的统治。

二、中国封建时代制度文明的桎梏性

然而灿烂辉煌蕴含着伟大智慧的制度文明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危机。从秦确立封建君主专制起直到明清八股取士,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虽然这一过程中制度愈来愈精致合理,但这一过程也将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一步一步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大使统治集团力量愈来愈大,一方面统治集团力量的强大利于改善封建社会产生的一系列的弊端,可以及时有力的调整保障其繁荣昌盛,使之具有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给统治集团有强大力量就能轻易压制新兴经济因素兴起。使之缺少素新性,新兴经济因素被压制就使制度文明缺少了先进阶级引领。而长期的繁荣稳定又使得中华民族因长期遥遥领先于西方而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社会出现危机则通过量变式的改良政治加以缓解。这就使得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长期得以保存无法质变,而同时期的西方面对黑死病,天主教会残酷的盘剥与四分五裂,连年战争等等集挑战贫则思变积极向古希腊古罗马与中国吸取氧分。终于完成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而我们却因曾遥遥领先西方而笑其为化外蛮夷,不再寻从文化多样性,沉浸在尽善尽美的封建太平盛世之中,终致让曾经盛极一时以制度文明号称世界的中国制度文明被辉煌桎梏,陷入落后被动挨打。

三、总结: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民族要想长期领先于世界,就要始终坚持文化多样性。一方面对国内要以包容的心态,包容不同阶级不同地域的文化主张与发展要求。以求同存异的环境给予文化繁荣经济顺应历史潮流,政治随历史大势的國内土壤。另一方面对国外,无论我们繁荣还是贫困,强大还是渺小都应该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虚心学习各国优等先进文化促进发展积极融入世界之中。故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定深化改革。中华民族始终代表最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世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周书灿.论徐中舒的中国封建社会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7 (04):38-46.

[2]方光华,兰梁斌.侯外庐的中国封建社会史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 (02):31-40.

[3]冯天瑜.中国社会史论战中的两种“封建”观[J].学习与实践,2006 (02):115-120.

作者简介:徐政(2001.8)男,民族:汉,学校: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桎梏文明发展
纵身一跃
破茧重萌
请文明演绎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漫说文明
《家》:在激荡青春中挣脱人生桎梏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对不文明说“不”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