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趣味活动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2019-04-12朱应徵
【摘要】本文论述利用趣味活动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具体做法,包括实施观察活动,引导想象分析;设计竞赛活动,经历学习过程;动手制作活动,提升实践能力;创新设计活动,培养创造能力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农村 初中信息技术 趣味活动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A-0137-02
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学习硬件设备、软件设备配备不足,导致他们较少有机会接电脑。由于学生不熟悉电脑,信息技术基础差,所以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组织与实施存在较多困难,课堂氛围冷清,教学效率低下。为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入手,利用“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借助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参与到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讨论、实践、探究中。趣味活动教学体现了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玩的理念,也体现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那么,在具体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开展趣味活动呢?
一、实施观察活动,引导想象分析
观察是大脑思维的过程,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包含很多电脑的操作技巧、软件的布局设计、工具的作用差异等知识,需要学生认真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在心中形成初步印象。可以说,观察是技术学习的基础。为培养学生静心观察和专心思考的学習品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观察类游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互动分析,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并发展学习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逐帧动画和补间动画的制作》时,引入“大家来找茬”的游戏模式设计了一次观察活动。笔者首先制作了一个关于逐帧动画、补间动画两种技术形式下制作动画的微课视频,课上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然后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对比分析这两种动画的区别及优缺点。在此要求下,学生观看视频时注意力集中,大脑快速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完毕,笔者让学生分组回答问题,回答得又对又多的小组获胜。在此类同时具有游戏性质和比赛性质的“找茬”活动中,既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为后面的技术学习打下基础。
二、设计竞赛活动,经历学习过程
初中生一般都具有好胜争先、喜欢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根据这样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适当把竞争机制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也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以操作为主,设计竞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感受竞争氛围、操作趣味及目标实现后成功的喜悦。
例如教学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Windows寻宝路线图》时,笔者设计了“搜索寻宝图”这样一个竞赛活动。在课程开始阶段,将一个名为“Windows寻宝路线图”的文件藏在每台计算机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找出这个文件。
具体的操作步骤为:
1.选中“我的电脑”图标,单击鼠标右键选中“搜索”;
2.输入“Windows寻宝路线图”文件名;
3.点击“搜索”按钮。
学生操作完成之后,组织学生比赛回答如下问题,并选出寻宝“最快小能手”:
1.从第1步操作开始,直至找到“Windows寻宝路线图”为止,约用了_________秒。
2.“Windows寻宝路线图”的具体位置在_________。
3.“Windows寻宝路线图”的大小是_________KB。
4.寻找“Windows寻宝路线图”过程中共有_________个“寻宝驿站”。
进行了个人的“寻宝”竞赛,学生兴致勃勃,意犹未尽,笔者又设计“听指令操作”竞赛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继续进行比赛,根据速度与答案的正确率,选出“最优胜小组”。具体操作是教师说指令,学生动手操作。所有指令如下:
1.查找所有的Word文档。
2.查找近一月内修改过的BMP。
3.查找C盘Windows文件夹中的所有文件。
4.查找D盘中内容含有“计算机”三个字的文件。
在“听指令操作”活动中,竞赛氛围浓厚,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并且这类活动,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三、动手制作活动,提升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一定要动手操作,才能真正掌握知识与技巧。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方法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观摩式的学习方式,对技术操作的提升没有太大帮助,因此,为了提高教学实效,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例如设计一些动手制作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边思考边动手。制作出成品后,进行互动交流与展评。
在教学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编制“献爱心”通讯录》内容时,笔者设计了一次制作活动,先组织学生模拟演示一次献爱心活动,由班长记录“献爱心”的过程与实际情况,最后将相关数据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学生分小组交流后,开始动手制作“献爱心”通讯录。制作内容主要以设计表格为主,包括序号、姓名、班级、电话、日期、捐献物品名称或资金数额等项目。同一任务导向,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表格,填写班长统计好的信息,并运用“填充”命令操作,也指导学生使用“美化表格”“数据排序”等操作技巧。在动手制作的活动中,学生感悟到生活与信息技术课程的紧密联系,因而自觉地在生活中多应用所学信息技术与知识。
四、创新设计活动,培养创造能力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教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通常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能较大程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依托创新设计活动,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基于已学知识,参与动手操作、创意设计,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设计趣味小游戏、小程序等。为学生创设开放、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学习的快乐。
例如教学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创新设计活动——设计“我爱地球”幻灯片:在学生学习了幻灯片制作的相关知识后,笔者先让学生对农村或家乡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回忆,分析农村环境的变化,发现现阶段农村的环境保护问题。基于此,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对策,并以此为内容进行“我爱地球”主题幻灯片创新设计;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搜集资料、拍摄图片、整理文字,最后运用幻灯片技术,展开创意设计;最后评出最佳设计小组进行奖励。契合学生认知,引导学生融入生活进行创意设计,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趣味活动,可将死板、枯燥的理论变得有趣,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积极搜集、设计与开发不同的趣味活动实施于课堂,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融入到活动中,实现寓教于乐及教学的高效性。
作者简介:朱应徵(1975— ),男,汉族,广西田林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理学学士,自1999年至今在百色市田林县初级中学任教,研究初中信息技术教育。
(责编 黄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