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次习作教学竞赛课引发的思考
2019-04-12李美丽
【摘要】本文针对湖南省永州市举行的一次习作教学竞赛课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思考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习作教学 竞赛课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A-0101-02
多年以前,作为赛课评委,笔者观摩了我市举办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竞赛课,发现参赛的每一位教师课前都做了充分准备,课中千方百计创设情境,注重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帮助学生挖掘习作素材,较好地完成了习作教学任务。但是,这次竞赛课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笔者整理了其中四个问题,与同仁交流、共勉。
一、如何有效地进行习作指导和习作讲评
对于学生,教师似乎总有一种天生的母性的关爱,特别是小学教师,对学生总是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恨不得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全都传授给学生。关爱学生是好事,但教学上的包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爱。教育家巴士卡利雅在《爱的生活》一书中说:“只有自由,学生才能学到知识。”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方面倡导的最重要的理念是:放开手脚,自由表达。这就要求我们轻指导、重讲评。可是,从这次赛课中笔者看到的很多习作课却是重指导、轻讲评。例如,第13号选手的习作课,教师组织了一次场面热烈的活动,也让学生说了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在学生已经有了满腹的话要写的时候,教师却说道:“等一下,‘磨刀不误砍柴工,停下来听老师讲一讲……”又来进行一番拟题的指导和写作顺序的提示。等教师讲完,学生的写作热情消散了不少,这让人感觉像刚刚燃起的火把被泼了一盆冷水,真是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还有其他教师的课也存在这种现象,拟题指导、结尾指导、开头指导、结尾指导,结构详写、略写指导……一些写作专业术语既抽象又不适用,指导越多,对学生习作的束缚也就越多。笔者认为,习作指导应侧重于帮助学生找到和确定习作的素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习作讲评则应侧重于“怎样写”,它是对习作的真正意义上的写法指导,因为这时的指导已经有了具体的文章,而且每一篇文章的内容都是不同的,让学生对照实例进行讨论:“怎样改更好?”这样的写法指导会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习作教学与口语交际、阅读、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在这次习作教学竞赛中,有些课让人感觉是在上口语交际课,体现在让学生多说,甲说了乙说,乙说了丙说,还要比比谁说得好,谁说得有礼、有序、有理、有据,谁说得准确生动方罢休。有的课则让人感觉是在上阅读课,如一位教师指导学生写《我喜爱的小动物》时,让学生赏析《翠鸟》,先让学生齐读,又引导学生讨论:这段描写了动物的什么?讨论后得出结论并板书:外貌、外形、形状,接着引导学生讨论:哪里写得具体?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为什么能把动物的外形描写得生动具体呢?……接下来还赏析老舍写的《猫》,照样是读、讨论,还提问:“从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老舍对猫的喜爱?”这样的课让人感觉是在上阅读教学课,而不是习作指导课。还有的则让人感觉是在上综合课或科学课,如某位教师上《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习作课时,她把重点放在了想发明什么东西,怎样使自己发明的东西更完美方面,而不是把重点放在语言表达上。
应该说,习作教学和口语交际、阅读、综合性学习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但它们也是有区别的,如口语交际课侧重的是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阅读教学侧重的是语言的感悟與积累,综合性学习侧重的是合作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而习作教学侧重的是书面表达。开展教学时,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实际有所侧重。
三、学生的习作兴趣重要还是写作方法技巧重要
对于习作教学而言,方法、技巧固然重要,而培养小学生的习作兴趣则更重要。引发笔者谈这个话题是这次赛课中,不少教师过于强调方法、技巧,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与保护。体现在习作讲评课上,没有把修改习作的权利还给学生,而是用教师的眼光和标准来评判学生的习作,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叶圣陶先生曾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修改习作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像编辑那样,对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至于作者,他有权力决定采不采纳编辑的意见。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每个学生都有渴望成功的欲望。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欣赏学生的习作,要用放大镜寻找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毫不吝啬地、具体地指出他们习作中的成功之处。这样,学生才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从习作的成功体验中享受到习作的快乐,进而喜欢习作。
也许有人会问:不改学生的习作,那么学生的作文当中出现错别字怎么办?出现病句怎么办?中年级的习作要求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和改作文的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两种能力同步培养,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修改时,教师要把握好中年级习作修改的重点──“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这主要是指明显的与事实不符合或表达不清楚的语句,必须加以修改;对于那些典型的、用词不当的地方,语句不完整、不通顺的地方也一定要修改。而对于那些成人觉得不够妥当,但体现童心、童趣、童语的地方,又该如何看待呢?斯霞老师曾给我们举过这样的例子:
(1)昨天,有个法国阿姨,到我们学校来参观,法国阿姨是女的,我们请她坐小汽车。
(2)向日葵一天天地长大了,有的比老师还高,有的比同学还高。
关于例(1),斯霞老师这样说:孩子唯恐别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就写上了那么一句,这正是孩子的特点。因为在儿童时期,他们对阿姨等词的意义还不完全理解,只要他们不说“法国阿姨是男的”,我觉得没有什么关系。
关于例(2),斯霞老师这样说:孩子有长度的观念,可是不知道怎样表达。在生活中他知道老师比同学高,就把高的向日葵与老师比,矮的向日葵与同学比,成人绝不会这样比。但出于孩子的思维,是可以保留的。
斯霞老师的做法对我们当前的习作教学很有启发。其要求教师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习作,不要用成人的要求来规范学生。习作修改,要主张多留少删,多就少改,多表扬少批评,这对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是大有裨益的。
从这个案例中,笔者看到了斯霞老师对于孩子写作热情的保护和对孩子的关爱,正如她所说:“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有童心、有母爱。”她能用孩子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理解孩子的想法,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爱啊!笔者认为,学生习作,就好像孩子初学走路,我们可以不必过于注意他们走路的姿势,随着他们步伐的走多,自然会走得矫健而自信。我们要求学生这样说、那样写,这个句子不通顺、要那样改的同时,却加重了学生习作的心理负担。所以,我们在圈改学生习作的同时,也要考虑怎样不把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圈掉。如果学生没有了写作信心和兴趣,那么谈再多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四、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语文教师应该有一种很自然的、职业习惯性的语言敏感特质,以及时刻保持教书育人的意识。这次赛课还暴露了一些教师这些方面的缺陷。具体体现在:
1.不了解学生,没有做到因生而教。比如,对于一些过于抽象的词语和一些过于深奥的术语,教师并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表现在习作指导时要求学生“要遵循客观规律”,要“主题突出、中心明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这些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很难理解的,需要教师运用小学生容易理解的形象化语言进行引导。
2.教师的语文素养有待加强。在课堂上,随时都有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灵活处理。但这次赛课中,一些教师的做法让人遗憾,如谈到动物,不少学生说兔子、狗的毛是“羽毛”,教师却忽略不管;学生把“炯炯有神”中的“炯炯”说成“tónɡ tónɡ”,“吞没”说成“tūn méi”,教师都没有及时纠正……还有,在习作讲评时,教师对学生习作的修改也暴露出教师本人的语言缺陷,如一位教师要求写《难忘的 》,有一名学生的习作是《难忘的第一次》,其题为第一次,习作内容却不止写第一次的经历,而是写了很多经历,该教师建议学生将“第一次”以外的内容去掉。这时,有一名学生提出可以改题目,建议将题目改为《难忘的经历》,这是一个多么有见地的建议啊,该教师却直接否定了,还是要求学生删掉多余的内容。该教师的话大煞风景,令人惋惜。
3.忽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次习作教学,一到写作时间,笔者就发现不少学生的坐姿不端正,眼睛离本子很近,教师却视而不见。其实,遇到这种情况只需要教师一句话提醒,学生就会端正坐姿,但赛课教师却几乎没有一个对学生进行提醒。笔者认为,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应该是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的习惯性行为,教师应该时刻树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笔者认为,习作教学是一门功夫在外的教学艺术,它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次习作教学赛课还有许多值得大家探究的问题,如怎样将学生引向自然生活和社會生活,并学会观察,如何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如何积累素材和词汇,等等。笔者相信,只要语文教师认真钻研,努力实践,定能让习作教学更加有效。
作者简介:李美丽(1970— ),女,瑶族,大学本科学历,湖南江永人,中学高级教师,江永县第一小学校长,湖南省首届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具研发专家库成员、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