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上法古人”
2019-04-12刘芹
刘芹
中国画已积累了千百年丰富的传统经验,其中不光包括许多可借鉴的形式,更可贵的是还有许多能反映主观世界活动的规律或揭示其奥秘的真知灼见。故历来,中国画家总是主张一手伸向现实,一手伸向传统,现代潘天寿《听天阁画随笔》云:“画事除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还须上法古人,方不遗前人已发之秘”。从古至今在承传学习山水画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从临摹入手。笔者认为临摹,重要上法古人更为重要。在学习山水画的前期阶段,还必须从临摹开始。临摹是学习山水画的初级阶段;外师造化,是學习山水画的中级阶段;而上法古人则是学习山水画的高级阶段。上法古人不止是浅表意义上的临摹,我认为学习山水画须深层次地对古人绘画作品中道理意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和学习,才是临摹的真正意义。
一、道法古人
何为道?道的孕育便是画中所体现的境界,中国画论中道就是绘画的最高标准。学习古人绘画的方法、规律和意境,分析古人探讨天地万物之道和丰富的修养、广博的学识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揣摩古人画以体道,道以运画,艺道相会而运用无间的方法。道,是古人绘画作品中蕴含的中国古典哲学。
道,即方法论也,道是过程。这只是道的第一层含义。道不仅是对万事万物的系统性的概括,而且是对万事万物发展过程的高度抽象的概括。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道转化为一,一转化为二,二转化为三,三转化为万物。道是本原。这是道的第二层含义。道是天地万物之母,无和有都来自道,是最为玄妙和深奥的。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道是规律。这是道的第三层含义。道是物质运动的规律,道是天地万物变化的终极原因。老子说:“道者万物之奥”。道是法则。这是道的第四层含义。老子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意思是要遵循古代的法则,驾驭现实的实有。临摹就是学习古人绘画技法的一种方法。临摹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指模仿(书画)、临摹碑帖等。书画中的临摹概念是从古代汉语中来,古代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临摹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概念,即临与摹。临是临写,摹是摹写。摹,就是用透明不渗水的纸蒙在要摹写的画上,用笔按画的线型单钩出来,这就是摹写。摹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中国画的方法,不仅仅是初学者用摹的方法来学,其实也是许多学有所成的画家在学习用笔画法作深入细致的理解与把握时常用的方法,从而解决笔墨与技法中的基本问题。临,就是看着画帖临写,无论是形态还是神态都尽量写得接近原画帖。其中方法有三,即对临、背临和意临。对临也称实临,是对画帖上画一笔一笔临写。背临一般可以通临,即根据记忆将画帖中的图形背写出来,要求做到尽量与原画一致。这就要求对临时对所临画的笔墨特征、造型特征有深入的观察与研究并加深记忆。意临出来的画要在形态上与神态上与原帖中的画基本一样,能充分表达意境。意临是临摹的最高境界,是既不失古人笔墨又不失古人笔意。临摹还有很多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用半生熟的画纸来作为临摹用纸,效果会更佳。
二、研究古人画中的画理
理,是儒家哲学中关于宇宙本原及其运行规律的核心概念,理就是指物质的纹理和层次,后来引申为事务的规律、事情的道理。寻找领悟画家主观的人品、胸次、情思以及特定的气质情怀在画面上的表现。宋代米芾在《画史》中称赞董源的山水画:“董源《雾景》横披,全幅山骨隐显,林梢出没,意趣高古。”意趣即意味和情趣,思想与品趣。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云:笔墨超绝,傅染得宣,意趣有余。”是说“画中的妙品”是借景以抒发主观的情趣。清代王昱《东庄论画》云:“善于用笔者,一转一束,皆成‘意趣”。又云:“位置落墨,做于不画煞处,忽转出别意来,每多奇趣。”是指反映画家因景触动情思,融景而成,借景以抒发主观情趣的一种笔墨美。清代谢堃《书画所见录》云:“画不在形似,而务求意趣。”为借景抒发表现画家特定的气质、情怀在画面上的气氛与趣味。在临画前应该是先读画,在读画中品味、领悟画家在创作构思中想要表现的画意,包括主题思想、构图布局、笔墨色彩、画格气韵等。在读画中了解画家的惨淡经营,运用形象素材,施展笔墨技巧,使画面反映出事物的既有生命又有美感的特性,又要认知画家利用客观事物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思。寻求古人画中的简朴、奇幻、韶秀、苍老、淋漓、雄厚、清逸,墨之浓淡焦润,图成法高,超乎匠习之外。师法古人,不能浮躁,不能误解古人。如果认为古人写意画是意在笔先或意在笔后,随手挥毫,大胆泼墨一蹴而成,那就是无知而进入误区。学习古人的画法,还应该明确一点,前人已成大器的画家,那些笔墨纵放、洒落简略描绘物像形神的写意画,无不是从有法到无法递进而成的。“写意画非精熟之笔。则漫无法则,必神行气中,笔忌平庸。墨求生动,工放兼到。能收能放,随手万变,意到笔随。”(清代邵梅臣《画耕偶录》)。我倡导师法古人,要读懂古人的画意,读懂古人绘画作品所表现的意境和表现的主观情感。
明代祝允明在题《沈石田花果图》中写道:“绘事不难于写形而难于得意,得其意而点出之,则万物之理,挽于尺素间矣。不甚难哉!”通常说:“书画同源。”书法有“点、横、竖、撇、捺、钩、挑、折”八种基本笔画。永字八法,将“永”字分解为八笔,是古代书法家用于练习楷书的用笔技法。学习书法同学习国画方法相同,需从传统的书法经典作品中吸收营养。中国画线描中有“十八描法”与此类似。
黄伯思《东观徐论·论临摹二法》:“临,谓以纸在古帖旁,观其形势而学之,若临渊之临,故谓之临。摹,谓以薄纸覆古帖上,随其细大而拓之,若摹画之摹,故谓之摹。”后泛指以名家书画为蓝本,摹仿学习。在书法界,学习书法还有一种别称临池。东汉张芝学书甚勤,“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来成为“草圣”,于是后世习称学习书法为临池。书法界还一种叫“法书”。法书,汉学书迹,与“名画”对称,是指有高度艺术修养的书法家所写,能继承与发扬前人优良法度、又能创出新风格、书迹可供他人观赏取法的作品。这种观赏取法,即有临摹通意,在观察欣赏分析的同时获取古人书写汉字的方法,也就与绘画中的摹仿学习一样。当达到这个阶段,观其形势而学之,摹仿而习之,也就是“上法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