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维导图提高“三思”能力
2019-04-12李丽琼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知识体系比较完备的学科,如何教学已经有了成熟的模式,学生的思维趋于固定模式。这对于数学学科的课程改革颇为不利。基于现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三思”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8-0037-03
“思维导图”就是教育研究者所说的“心智图”,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思维导图的最大特点是借用文字和图片,将材料中所体现的关键点和图片进行记忆联结,运用人体左右脑的不同功能,促进对学习内容的准确认知,同时开发人脑的潜力。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是小学课程标准中直观性原则的体现,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基于小学生现有的思维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直观性和启发性授课原则,但数学学科的严谨属性容易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原则上体现不足。思维导图的出现,可以说很好地填补了这一空白。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授课时,会根据内容设计清晰、合理、简单的思维导图,以达到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厘清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中教师不管选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顺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选用的教学方法应适应当时的情景和课堂,要真正做到“因课堂制宜”。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巩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基于这样的标准,小学数学教师则应该采用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真正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堂学习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思维导图是一种被广大一线教师认可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将庞杂的数学知识点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有效提高学生理解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
例如,“单位换算”一课,长度、时间、重量和体积等换算内容非常多,学生很容易混淆概念。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则可以让知识条理清晰,具体如图1所示。
又如,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统计”这一课,书上的数据多而且杂,学生容易找不到其中的要点而影响理解和思考本课内容,这样不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将统计的数据用柱状图或扇形图的方式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抓住本节课的要点,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
二、运用思维导图解决难点问题,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逻辑思维能力不足、思维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小学生。他们有学习的主动性,但是由于心智上的不成熟导致他们学习持久性差、理解力有限。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如何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理解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就成为教学的主要任务。遇到教材中的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时,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克服这一困难。思维导图在解决重难点问题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很多问题的解决是没有一个特定的方法的,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开动脑筋,尽可能多地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当当问题中的条件较为复杂时,学生往往会受到能力的限制找不到合适的方法。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利用思维导图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和问题清晰地呈现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思维导图的观察与分析,推导、归纳出答案。运用思维导图解决难点问题,既让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又如,“小数的除法”这个章节,教材中涉及计算的内容非常多,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板书式教学则容易使学生逻辑混乱,影响教学效果。而利用思维导图(如图2)直接在多媒体上出示概念和计算的相关内容,就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知識点,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来复习,促进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教学内容结束后,复习成了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证明,知识的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的,呈现负加速的曲线。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合理地复习,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教师在经过一个单元的课程讲授后,应该及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合理的检验,以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对知识的反思能力,让学生对自己掌握的知识有一个很好的总结。教师采用何种方式让学生达到应有的复习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将单元内的重难点知识串联起来,将一个一个分散知识点串联成知识面,然后形成知识网状结构图,这样既可以提高复习效果,而且对于知识的正向迁移大有裨益。
例如,在进行“运算规律”的相关复习时,把以前各节所涉及的运算规律简单地整合到一起,很容易让学生混淆加减乘除之间的运算规律,而思维导图则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复习起到辅助作用,具体如图3所示。
又如,在进行“四边形”的复习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还有其他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边长与周长的关系以及其他特性等很多内容混杂在一起,学生很容易弄混。教师此时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如图4),直观地呈现各个图形间的特性,并将这些图形间的特性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复习。
复习还会涉及很多的课后训练。学生都有自己的错题本,以便对错误进行反思。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思维导图,将学生容易弄错的题目和知识点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学生从整体上去观察易错点,反思哪些内容掌握得不够牢固,从而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综上可知,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合理利用思维导图,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向学生清晰地传达学习任务,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新课程教学方式。它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 参 考 文 献 ]
[1]志勇.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未来英才,2015(8):12.
[2] 宋开红.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J].西北素质教育,2016(2):120.
[3] 李慧丽.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4-55.
[4] 蒋璐.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数学复习时效的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113.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