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石头、剪刀、布”引起的

2019-04-12庄小丽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统计

庄小丽

[摘 要]每一项数据统计后,都需要分析,以助于对实际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而低年级的数据分析更多地停留在较浅显的层面,学生无法感受统计的意义。通过“石头、剪刀、布” 这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突显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核心价值,让学生真切体验到真实记录的必要性。

[关键词]统计;收集数据;真实准确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8-0023-02

“生活已经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了学生的面前”,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数据收集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

二年级下册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按不同标准对数据进行分类,并学会用“正”字收集和整理,通过分析统计数据,得到数据背后的信息。在学生初步体验收集、整理数据方法后,教材设置了一个活动:“同桌两人做‘石头、剪刀、布游戏,做20次,并画‘正字记录自己每次游戏的结果。”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欲望和意向,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景,是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

在学生完成活动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游戏背后的本质,决定把这些“背后”的细节放大,引发学生更深刻的思考。

一、化解游戏背后的消极情绪,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小学生的学习基本是靠兴趣支撑,当他们对某件事失去兴趣时,往往会知难而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及时化解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负能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

【现象1】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张没有完成的表格,可它的主人怎么都不愿意再继续填写,对这个执拗的小家伙,我觉得有必要好好做做工作。

我第一个展示她的半成品。当其他学生看到这份记录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题目要求用‘正字进行统计,这样打钩是不对的。”(从读题审题的角度给出的提示再一次引起全班的注意)“他们‘平的次数多,她‘赢了一回,‘输了两回。是不是她输了就不想继续玩了呢?”(她的同桌表示:这位十分要强的小钱同学在发现自己多输了一次后,不能接受这个结果,决定不玩了。)

我将问题再一次抛给学生:“你们知道她们已经玩了几次吗?”“接下来玩的一次,你觉得谁会赢?”“你们当中有没有一开始赢后来输的?有一开始输后来赢的吗?”“如果再来一局,她会不会赢?”“如果还能赢,不玩可就亏大了!如果输了,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各抒己见:“这只是游戏,输赢都没关系,就当放松一下。”“这个游戏是为了让我们学会收集、整理数据,不玩,也就失去了一次学习机会。”……没完成表格的学生低下了头,于是我接着说:“让我们一起见证他们这一次的输赢,好不好?”在大家的齐声欢呼中,这位学生立即和同桌“石头、剪刀、布”,虽然她这一次又输了,但不再输不起,还在大家的鼓劲中完成了剩下的次数。

尊重学生主体,及时调节他们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情绪,可以让他们不因为情绪的波动影响学习的兴趣,从而保证课堂上每一个人在每一分钟都“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二、端正数据记录的态度,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统计活动中,先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得到数据,然后让学生自觉运用数据来解释相关的问题或现象,不断利用可靠的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就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推动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不要出现不尊重事实、收集虚假数据的现象。

【现象2】在记录游戏数据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明显受情绪影响的数据记录。这些显然是爱面子、好胜心极强的学生所为。于是我故意取了两组学生的4个样本混在一起,让大家观察和讨论。

“请大家观察这四张图片,你能知道哪两张对应的是一组同桌吗?”很快,有学生举起了手:“图1和图4,这两张记录表是同桌的两个人记的,因为两人‘输‘赢的次数正好调了个个,而‘平的次数一样多。因为他们在玩‘石头、剪刀、布时,一人‘赢的同时就是另一人‘输,而‘平是同时的,所以次数一样。”“我看出图1的同学赢了。”“20次里赢了9次,输了7次,也是险胜。”

“如果我说图2和图3也是一组同桌的记录表,你们觉得有问题吗?”“这两人游戏的总次数都不一样,‘输‘赢‘平的次数也不一致,不可能是同桌。”(学生自发引入“总计”作为检验项,又是教学的一大突破)“如果真是同桌的话,那就有可能他们没有好好做游戏,数据是随手写的。”“也可能一人的数据是对的,另一人的数据是自己输了以后随便写的,把自己赢的次数写多了些。”

“你们觉得这样行吗?记录数据要注意什么?”“要按事实记录,赢了就记在赢的上面,输了就记在输的上面,要不然別人总会看出问题来的。”

“事实”二字道出了统计的真谛!数学学科的求真精神,是每时每刻都不能忘记了的。对于刚刚接触数学的二年级学生来说,跟他们谈严谨的精神,可能太过于高深了,但随心所欲、胡乱应付的态度一定要不得。通过比较样本,悄悄地给他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你的应付了事,只会产生问题,别人一定能发现!这样的讨论虽然花了一些时间,但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值!

三、放大游戏背后的粗枝大叶,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严密的学科,数学的严密决定了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它表现为考虑问题缜密有据。统计学习中,考虑问题是否严谨、全面,也直接决定了数据是否有效。

【现象3】我发现了一组同桌的输赢各12次、8次,平2次。显然,这组学生没有按要求“玩20次”,把多玩的数据也记录下来了。而另一位学生则在纸上写下数字“1、2、3……”。我好奇地问她为什么要写这些数字。她轻声告诉我:“游戏要求我们一共玩20次,我们玩一次就写下一个数,免得玩的次数多了或者少了。”我心头一喜:多么严谨的做法。

在呈现这两种做法后,我特地提到了她的做法:“虽然是一次游戏,大家在边玩边记录的过程中也动了脑筋。大部分同学都能将真实的结果记录下来,是合格的记录员,应该颁发合格证。如果你对你的记录不满意,可以利用课后再玩一次游戏。”

发现问题后,教师应及时对错误认识进行分析,以便采用适当的措施,从而使学生克服粗疏的思维习惯。学生从中也深刻体会到“记录源自切身的需求”,让记录的意义落在了实处。

此前,对学生统计学习情况的关注与考察,我更多停留在数据各类项与合计、总计之间是否吻合,计算是否正确,而本节课上,从课堂的即时生成发现了有的学生统计数据不完整、不全面,有的学生统计数据误差偏大,还有的学生只顾操作忘记记录数据,最后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就伪造数据或者涂改数据……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学生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运用数据进行解释预测的实效性。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课堂不仅要关注能力的形成,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真正的数学素养。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统计
高中数学《统计》浅析
道路运输行业统计工作研究
浅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2008—2015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的统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