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益民:关注药物性肝损伤前沿,建设中国药物性肝损伤数据库
2019-04-12陈词
本刊记者:陈词
记者:由于药物性肝损伤涉及的药物种类繁多,再加上复杂的人群异质性,决定了针对药物性肝损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监管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此次美肝会药物性肝病主题相关报告对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方面是否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相关经验哪些值得国内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借鉴及应用?
茅益民:本次美肝会在药物性损伤方面有很多研究报道,涉及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特别关注:第一,关于肿瘤免疫治疗引起的肝损伤问题。目前肿瘤的免疫治疗领域进展非常快,肿瘤患者经免疫治疗后有获益,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是这类药物治疗后可以引起包括肝脏毒性在内的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此次美肝会也有相关报道提醒临床医生关注肿瘤免疫治疗导致的肝损伤问题。这类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肝脏损伤基本可以恢复,这与传统的由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问题可能并不完全一样。但是由于此类药物是新近上市的,医生使用经验有限,所以报告中也提出,这类由免疫治疗引起的肝损伤需要开展前瞻性研究,了解发生此类肝损伤的高危人群,以及如何诊断、预防和治疗。第二,关于慢性肝病基础上的药物性肝损伤的问题。目前的研究显示,慢性肝病的这类患者一旦出现药物性肝损伤,肝损伤的程度会更重,患者的死亡风险更高。这是需要引起关注的,尤其对于中国来讲,具有慢性肝病基础的背景人群非常大。但是,患有基础肝病是否会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易感性,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尽管在有些研究中提示脂肪肝的患者可能会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风险,但这只是初步的研究,还不能下此定论。第三,涉及到新药研发过程中肝损伤的评估问题,尤其是慢性肝病的新药的研发。在针对慢性肝病新药的研发过程中,我们如何评估患者的肝损伤是由于本身患有的慢性肝病引起,还是由于新药引起,这是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中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记者:我们都知道,美国LiverTox网站是美国DILI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次美肝会上有无来自LiverTox的最新研究数据和成果? 您也牵头构建了中国药物性肝损伤的首个专业网络平台“HepaTox”,依托该平台所进行的研究和获取的数据结果,对于促进我国在DILI领域的国际发声有何积极意义?
茅益民:2014年“HepaTox ” 在上线以后,基于“HepaTox” 这个平台,我们在2015年启动了回顾性研究,目前工作已经完成;2016年后启动了前瞻性研究,目前正在进行当中。依托“HepaT ox”平台的数据库,样本量目前超过3万例,从数量上来讲,已经是国际上样本量最大的药物性肝损伤数据库。团队目前在总结数据库中中国药物性肝损伤的特点,相关的研究成果正在发表中。就药物性肝损伤来讲,临床病例很多,但是由单一的药品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数据有限,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多中心、前瞻、大样本的数据支持,才能更好地了解药物性肝损伤。所以,基于“HepaTox”平台建立的数据库,对促进我们国家药物性肝损伤相关的临床和转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的发表也代表在这一领域有更多的来自中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