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水功能区水质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9-04-12
(1.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镇江分局,江苏 镇江 212028;2.江苏省句容市水利局,江苏 镇江 212400)
水功能区是指为满足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需求,根据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生态系统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依其主导功能划定范围并执行相应保护和管理要求的水域。水功能区管理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及时客观地掌握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需要。同时,也是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客观要求。
1 水功能区概况
1. 1 自然地理概况
镇江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的长江下游南岸。东南接常州市,西邻南京市,北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总面积3843km2。
1. 2 气象与水文条件
镇江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5.6℃,降水量1088.2mm,其中梅雨量263.3mm,日照时数2000.9h,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10.1℃。
1. 3 水功能区区划及断面布设
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镇江市水功能二级区划(含一级区划)包含河流59条,湖泊1座,塘坝1座,水库36座[中型7座、小(1)型29座]。规划河流总长度803.265km,湖库总集水面积为1293.1km。共区划出一级水功能区5个(其中保留区4个,跨流域调水保护区1个);二级水功能区116个(其中饮用水源区30个,工业用水区33个,农业用水区27个,渔业用水区17个,景观娱乐用水区7个,过渡区2个)。根据水功能区断面布设原则,结合镇江地区实际情况,镇江市共监测121个水功能区的131处水质监测断面。
2 水功能区监测及评价
2.1 监测依据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和《关于江苏省地表水新增水功能区划方案的批复》,每月对镇江市范围内的121个省属水功能区(监测断面131处)进行全覆盖水质监测,监测频次为每月1次,全年12次。
2.2 评价方法
评价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出现不同类别的标准值相同的情况时,按最优类别确定。水功能区达标评价采用水利部颁发的《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 395—2007)的方法,对照2020年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对各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进行评价。对于水功能区有多个水质监测断面的,饮用水源区采用水质最差的水质断面评判该功能区达标情况,其他水功能区采用各断面水质监测数据的河长加权平均值作为水质评价代表值。水功能区评价结果不能满足该水功能区2020年水质管理目标即为超标,反之即为达标。
2.3 评价项目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相关规定,选取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5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氰化物、挥发酚、砷、铜、铅、锌、镉、汞、硒、六价铬、氟化物等17个项目进行水质评价。饮用水源区增加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5个项目。
3 水功能区现状水质评价
全年共监测121个水功能区的131处水质监测断面,据监测数据统计:综合评价水质类别为Ⅱ类的断面占总监测断面数的48.1%,Ⅲ类的占31.3%,Ⅳ类的占6.1%,Ⅴ类的占3.8%,劣Ⅴ类的占10.7%;累计满足Ⅲ类水标准及以上的断面占79.4%。各断面水质类别比例见图1。
图1 镇江市水功能区各断面水质类别比例情况
4 水功能区达标评价
4.1 总体达标情况分析
全年共监测镇江市各类水功能区121个,其中,跨流域调水保护区1个,保留区4个,饮用水源区30个,工业用水区33个,农业用水区27个,渔业用水区17个,景观娱乐用水区7个,过渡区2个。据2017年水质监测数据统计:镇江市监测的121个水功能区中,97个水功能区达标,达标率为80.2%;24个水功能区未达标,占监测水功能区总数的19.8%。
4.2 各类水功能区达标情况
a.保护区:镇江市水功能区划中保护区只有长江镇江谏壁调水水源保护区一处,该功能区水质监测断面设于谏壁码头。由于附近水域有索普醋酸厂等工业废水的排入,使该断面水质污染严重。2017年该水功能区的综合水质评价类别为Ⅲ类,不能满足2020年水功能区Ⅱ类水质目标的要求,超标项目主要为氨氮,超标倍数为0.6。
b.保留区:4个保留区综合水质均达到2020年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达标率为100%。水质状况良好。
c.饮用水源区:30个饮用水源区中有28个达到2020年水质目标,达标率为93.3%。未达标的水功能区为句容河(一支河)句容饮用水源区和句容河(二支河)句容饮用水源区,超标项目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
d.工业用水区:33个工业用水区中,除江南运河丹阳工业、农业用水区设有陵口人行桥、吕城大桥和辛丰铁路桥3处监测断面,江南运河丹徒工业、农业用水区设有越河桥、辛丰桥2处断面,句容河句容工业、农业用水区设有兆文桥、赤山闸下2处断面,长江句容-丹徒高资工业、农业用水区设有镇扬汽渡、龙门口、高资汽渡、高资港和桥头农场5处断面外,其余水功能区均设1处断面。33个工业用水区中26个达标,达标率为78.8%。工业用水区现状综合水质为劣Ⅴ类的有4个,Ⅴ类的有2个,Ⅳ类的有2个,Ⅲ类的有19个,Ⅱ类的有6个,分别占工业用水区总数的12.1%、6.1%、6.1%、57.6%、18.1%。未达标的水功能区超标项目为氨氮,部分水功能区氨氮的超标倍数较高。
e.农业用水区:27个农业用水区,每个水功能区均设1处监测断面,其中16个水功能区达到2020年水质目标,达标率为59.3%。水功能区现状综合水质为劣Ⅴ类的有7个,Ⅴ类的有1个,Ⅳ类的有3个,Ⅲ类的有13个,Ⅱ类的有3个,分别占农业用水区总数的25.9%、3.7%、11.1%、48.1%、11.1%,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
f.渔业用水区:17个渔业用水区,每个水功能区均设1处监测断面,17个渔业用水区均达到2020年水质目标,达标率为100%。
g.景观娱乐用水区:7个景观娱乐用水区除古运河镇江景观娱乐用水区设有南水桥、京口闸上和丹徒闸上3处断面外,其余水功能区均设1处监测断面。其中,4个景观娱乐用水区达标,达标率为57.1%。水功能区综合水质为劣Ⅴ类的有2个,Ⅳ类的有2个,Ⅲ类的有1个,Ⅱ类的有2个,未达标水功能区的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
h.过渡区:2个过渡区,每个水功能区均设1处监测断面。2个过渡区均达到2020年水质目标,达标率为100%。
各达标率见图2。
图2 镇江市各类水功能区达标率
5 超标原因分析
2017年镇江市水功能区达标率为80.2%,与2016年水功能区77.1%的达标率相比,水质状况略有好转,但从上述评价结果看,部分水功能区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少许水域已丧失了水体现有的功能。
a.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利用效率低,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普遍未达到设计处理能力,镇区排水管网系统为雨污合流制,污水收集能力无法满足城镇化发展速率和城镇人口增长速率,未接管的城镇生活污水通过雨水管网进入河道中,对水体带来较大的污染负荷。
b.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到位。农村及小镇镇区基本无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除农民使用部分生活污水作为肥料外,其余部分直接排入当地水体,许多农村居民直接将生活污水出水管设置在河流两岸。
c.种植业及畜禽养殖业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偏粗放。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偏高的化肥施用量导致氮磷等流失量增加,造成水体中氮磷浓度逐年提高;畜禽粪便产量较大,综合利用处理工艺欠佳、设备性能较差,因而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环境污染隐患较大。
d.农村地区河流沿线支流水质差。主要体现在支流与干流交汇处的涵闸前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体中漂浮大量的浮萍,汛期闸门开启时大量的N、P等有机污染物随径流汇入干流中,对干流水质带来不利影响。
e.河道底泥淤积现象仍存在。近年来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工程措施,部分河道情况有所好转,但是淤积现象仍然存在,造成河道引、蓄、排的能力降低,排水能力降低直接导致了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停滞,大大影响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f.不达标水功能区普遍水体流动性较差。多年来,为了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形成了防洪、挡潮、供水、灌溉、除涝降渍等水利工程体系;随之而来的是:多数控制闸在非汛期不作特殊调度管理,处于关闭状态,导致区内河流处于滞流状态,水体自净能力受到制约,对于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扩散也较为不利。
6 对策建议
a.以环境容量严格控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镇江市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大量的生活、生产废水,对镇江市水环境质量构成影响。因此,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同步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合理、科学地布设污水管网路线,严格限制污水管网到达地区设置单独的入河排污口。根据水功能区环境容量,一方面要加强污水处理工艺和排放方式的研究,严格限制区域排污总量;另一方面要以环境容量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将治理污染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对重点工业污染源要明确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削减目标,提高入驻工业区企业准入门槛,严格禁止高耗能高排污的项目进区建设。在进行工业规划和布局时,要合理安排,统筹考虑,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优先发展无污染、少污染行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中水回用和节水型城市建设。
b.提升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合理选择就近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就地建设小型设施相对集中处理以及分散处理等治理方式。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应与配套管网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有效发挥污水处理设施的作用。
c.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全面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建立连片绿色农业污染控制区,从源头控制种植业污染,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和机具,推进化肥使用减量化,调整优化种植业用肥结构,鼓励使用农家肥、商品有机肥。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落实畜禽养殖场户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指导小散养殖场户提升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水平,集中力量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的技术改造和治理力度,按照“一场一策”原则落实治理方案,建设和完善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畜禽粪便收集、处理和利用等基础设施。
d.科学实施清淤疏浚。在综合调查评估河道水体水质和底泥状况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并实施清淤疏浚方案,既要保证清除底泥中沉积的污染物,又要为沉水植物、水生动物等提供休憩空间。
e.生态调度,引水活水。在确保防洪安全和抗旱的前提下,通过利用沿江各闸开闸引水,使长江和内河水量充分交换,从而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
f.逐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镇江市是国内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是江苏省第一个海绵试点城市。利用现有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逐步对辖市区建成区雨水排放口收水范围内的建筑小区、道路、广场等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方式进行改造建设,从源头解决雨污管道混接问题,减少径流污染。
g.开展水功能区划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加大水功能区监管力度。合理设置水功能区是实现水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有效保护的基础,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镇江市省级水功能区成稿于2001年,2003年由省政府批复,距今已超过15年,尽管有一些增补,但许多河湖的功能定位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的治水理念及思路与15年前相比都有较大调整,亟待对水功能区划进行修订和完善。
h.深化河长制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水利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河道良性管护机制,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发挥全社会维护河道水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逐步实现全市河道管护全覆盖,构建“互联互通、引排顺畅、水清岸洁、生态良好”的现代河网水系。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确保到2020年完成全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5%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