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降解茶皂素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优化研究

2019-04-12任泽文肖志红张爱华赵梦瑞彭映辉黎继烈

中国粮油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饼粕皂素黑曲霉

任泽文 肖志红 吴 红 张爱华 赵梦瑞 彭映辉 黎继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长沙 410004)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2,长沙 410004) (湖南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长沙 410083) (南开大学化学院4,天津 300071)

油茶(Camelliaoieifera),山茶科山茶属,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的一种木本食用油料树种[1]。油茶加工后产生了大量的油茶饼粕,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2]。油茶饼粕营养丰富,蛋白质质量分数大于15%,适合作为微生物发酵的基质[3-5]。油茶饼粕中的茶皂素质量分数一般在15%~25%,还存在少许的单宁、植酸等抗营养成分,导致其在饲料方面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6]。因此,寻求一种高效、安全的降解油茶饼粕中茶皂素的新方法尤为重要。利用微生物降解油茶饼粕中的茶皂素具有安全、高效、环保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目前,国内已有部分细菌和真菌被应用于茶皂素的降解研究上,如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和桔青霉(Penicilliumcitrinum)等菌种,降解率在60%~75%之间[7-11]。本研究旨在筛选到能够更高效降解茶皂素的菌株,探究其固态发酵降解油茶饼粕中茶皂素的条件,为提高油茶饼粕的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油茶饼粕: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提供,105 ℃烘干粉碎后过40目筛,茶皂素含量为13.8%;

1.1.1 培养基

真菌分离培养基[12]:葡萄糖2%,琼脂2%,KH2PO40.1%,MgSO4·7H2O 0.1%,链霉素30μg/mL,pH自然。

PDA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 g, 葡萄糖20 g,琼脂15~20 g,蒸馏水1 000 mL,pH自然。

PDA液体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蒸馏水1 000 mL,pH自然(添加20颗小玻璃珠)。

油茶饼粕发酵培养基:30 g油茶饼粕,24 mL蒸馏水,pH自然。做法:30 g油茶饼粕添加24 mL蒸馏水在不锈钢盆子里拌匀并覆盖一层保鲜膜,静置30 min,使油茶饼粕与水混合均匀后装进组培瓶中,121 ℃灭菌20 min。

1.1.2 试剂与仪器

无水乙醇、香草醛、浓硫酸、氯化钠等均为分析纯;真菌DNA试剂提取盒;CJ-1D洁净工作台;高速万能粉碎机;SPX智能型培养箱;电热鼓风干燥箱;自动高压灭菌锅;PHS-3C精密酸度计;V-51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2 实验方法

1.2.1 茶皂素含量及其分析方法

茶皂素的提取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法[13],测量方法采用香草醛-浓硫酸显色法[14]。

1.2.2 降解茶皂素菌种的筛选

初筛:取自然发酵的油茶粕,准确称取10 g样品用90 mL无菌水稀释并震荡20 min,梯度稀释涂布到分离培养基上,30 ℃培养3 d,根据单菌落大小、表面结构、质地、光泽和颜色等特征,挑选形态特征差异明显的单菌落进行划线纯化,编号并保存。

复筛:将实验所得菌株接种于PDA液体培养基中,30 ℃培养1 d后接种至油茶饼粕培养基中,30 ℃固态静置发酵,发酵72 h后测量茶皂素的含量,计算其降解率,并判断菌株降解茶皂素能力的强弱。

1.2.3 菌株的鉴定

1.2.3.1 菌株的形态学鉴定

按照《真菌鉴定手册》[15]和《中国真菌志》[16]的方法,将L-2菌株的孢子接种于PDA培养基平板上,30 ℃培养,分别于第 5天和第 10天观察菌落的颜色、质地、表面纹饰和生长速度等特征。

1.2.3.2 菌种的ITS鉴定

从 PDA培养基上轻轻刮取培养5 d左右的菌落边缘菌丝体5 mg,将其用液氮研磨成粉末状。采用真菌DNA提取试剂盒提取供试菌株DNA,引物:ITS1(5′-TCCGTAGGTGA ACCTGCGG-3′)和 ITS4(5′-TCCTCCGCTTATTGAT ATGC-3′)扩增产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 中进行 BLAST 相似性比对,最后用MEGA 6.0的Neighbor-Joining构建系统发育树。

1.2.4 培养条件优化的单因素实验

1.2.4.1 种子液的培养

将筛选出的菌种接种至PDA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温度为30 ℃、转速为180 r/min,恒温摇床培养18 h,作为发酵种子液备用。

1.2.4.2 固态发酵的初始条件

将油茶饼粕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后,接种10%的种子液,发酵温度为30 ℃,发酵时间为72 h。

1.2.4.3 发酵时间选择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设置发酵温度为30 ℃,初始含水量为80%,设置不同的发酵时间分别为12、24、36、48、72、96、120 h,之后检测茶皂素的降解率。期间每隔12 h摇瓶翻样1次,每个处理重复3次。

1.2.4.4 发酵温度选择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选择最优的发酵时间,其他条件与处理同1.2.4.3,设置发酵温度为24、26、28、30、32、34、36 ℃。

1.2.4.5 初始含水量选择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选择最优的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其他条件与处理同1.2.4.3,设置初始含水量分别为为60%、70%、80%、90%、100%、110%、120%。

1.2.4.6 初始加酸量选择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选择最优的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初始含水量,其他条件与处理同1.2.4.3,设置不同的初始加酸量分别为0.01 mol/L的HCl 2、4、6、8、10 mL。

1.2.5 黑曲霉降解油茶饼粕中茶皂素的条件响应面优化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nhnken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分析,设计温度、时间和初始加酸量3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以(-1,0,1)编码,根据相应的实验后,运用Design Expert 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二次回归拟合后得到二次回归方程,然后对各因素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进行分析,得到最优解,优化发酵条件并进行验证,最终确定利用黑曲霉降解茶皂素的最优的发酵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品的筛选结果

通过初筛得到6株目标菌种,经过复筛后得到目的菌株的降解率,目的菌种对油茶饼粕中的茶皂素的降解率如图1所示,各菌株的降解率有较大的差异。

图1 目的菌种对油茶饼粕中的茶皂素的降解率

本研究中的菌株来源于自然筛选,对于油茶饼粕中的茶皂素具有天然的降解优势,黑曲霉L-2在自然条件下的降解率达到了60%以上,对比其他的菌种来说,菌种具有一定的优势性;固态发酵相比于液态发酵在降解油茶饼粕中的茶皂素更具有优势,推测可能的原因是黑曲霉L-2是丝状真菌,在固态发酵中能够使油茶饼粕起到蓬松多孔的状态,增大了菌种接触营养和氧气的作用,液态发酵对于不溶于水的油茶饼粕的传质传氧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选取降解率最高的L-2作为后续实验的菌种。

2.2 苗种的形态学和分子鉴定

菌株L-2的平板培养正面形态图(左)和平板反面形态图(右)如图2所示。0 ℃恒温培养L-2,培养初期,培养基表面长出质地疏松的较干燥的白色菌落,外观形如丝状小绒毛,与培养基的结合比较紧密。5 d后,表面开始出现黑色孢子,均匀分布在菌落中间成熟部分。菌株L-2 rDNA-ITS序列同源性系统发育树如图3所示,菌株L-2的rDNA-ITS序列与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HQ305563.1相似性达到了99%,结合形态学特征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

图2 菌株L-2的平板培养正面形态图(左)和平板反面形态图(右)

图3 菌株L-2 rDNA-ITS序列同源性系统发育树

2.3 培养条件的优化

2.3.1 发酵时间对菌种降解茶皂素的影响

发酵时间对菌种降解茶皂素的影响如图4所示。发酵前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降解率在逐步提高;96 h后,茶皂素的降解率趋于稳定,达到88.33%。在油茶饼粕发酵初期,由于黑曲霉可以产生一些活性酶,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以及纤维素酶等,可以利用其产生的酶对油茶饼粕中大分子的营养物质进行降解,有助于黑曲霉L-2的生长。发酵中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茶皂素作为营养物质提供菌体生长的需要,因此发酵中期茶皂素的降解率在不断的上升。发酵后期,油茶饼粕中的营养物质由于大量消耗,不足以为黑曲霉L-2的生长提供保障,茶皂素的降解率也趋于稳定的状态。

图4 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含水量以及初始加酸量对于茶皂素降解率的影响

2.3.2 发酵温度对菌种降解茶皂素的影响

发酵温度对菌种降解茶皂素的影响如图4所示,随着温度的升高,茶皂素的降解率一直在升高,在32 ℃时,茶皂素的降解率达到了最大值86.12%。温度高于32 ℃后,茶皂素的降解率下降的趋势很明显。温度对于菌株降解茶皂素的影响比较显著,因此选择最佳的降皂温度为32 ℃。

2.3.3 初始含水量对菌种降解茶皂素的影响

初始含水量对菌种降解茶皂素的影响如图4所示,随着含水量的不断增加,茶皂素的降解率在不断的升高,在含水量在80%的时候达到最大88.15%。在含水量超过80%以后,茶皂素的降解率持续降低。固态发酵中,氧传递对于菌体的生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含水量在80%以下,油茶饼粕培养基呈现一种疏松、多孔的状态,这对于氧气的传递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随着含水量的升高,固体培养基越来呈现一种紧密的状态,影响氧的传递。含水量太低也会导致菌体生长缺水分而不能大量的生长,进而影响茶皂素的降解。因此选择80%的含水量作为最适含水量。

2.3.4 初始加酸量对菌种降解茶皂素的影响

初始加酸量对菌种降解茶皂素的影响如图4所示,随着加酸量的不断增加,茶皂素的降解率在不断的升高,在加酸量在4 mL的时候达到最大89.31%。在加酸量超过4 mL以后,茶皂素的降解率持续降低。霉菌的最适生长环境为酸性条件,因此,添加一定的酸可以促进黑曲霉的生长,同时可以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提高了茶皂素的降解率。初始加酸量超过4 mL以后,降解率随着酸的量的增加而降低,推测降解茶皂素的酶最适pH在加酸量4 mL附近,此时的pH=4.58。

2.3.5 响应面分析方案和实验结果

单因素实验分别从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加酸量和含水量分析了不同的因素对于黑曲霉L-2降解油茶饼粕中的茶皂素的影响,为了更加准确简便地分析不同因素对降解茶皂素的交互影响,结合单因素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选取对结果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发酵温度(A)发酵时间(B)初始加酸量(C)进行Box-Bnhnken实验设计,以茶皂素的降解率(Y)为响应值在全局范围内进行寻优,实验设计及结果,Box-Behnken实验因素与水平表见表1和Box-Behnken实验设计与结果见表2。

表1 Box-Behnken实验因素与水平表

表2 Box-Behnken实验设计与结果

回归模型方差分析见表3。应用Design-Expert 10.0.8软件对表2和表3中的结果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到降解茶皂素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由表3可知,从各个因素的显著性水平差异可知,对茶皂素的降解率的影响次序为B>A>C;二次项A2、B2、C2对茶皂素的降解率的影响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模型P<0.000 1,表明回归模型极显著,其校正决定系数AdjR2=98.46%表明仅有总变异的1.54%不能由该模型进行解释。相关系数R2=99.33%,表明该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实验误差较小,失拟项不显著,回归方程可以较好地描绘各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真实关系。

表3 回归模型方差分析

注:**为极显著(P<0.01),*为显著(P<0.05),R2=99.33%,AdjR2=98.46%。

所得的二次多项回归拟合方程为:

茶皂素降解率=93.44-1.66A+2.678B+0.39C-1.69AB-0.63AC+1.32BC-6.45A2-5.07B2-3.09C2

根据方程得到的模型极值点取值为A=-0.177B=-0.313C=0.147,此时响应值Y的取值为最大值94.036%,即发酵温度31.293 ℃,发酵时间103.507 h,初始加酸量4.574 mL,为方便操作,发酵时间取31.3 ℃,发酵时间取103.5 h,初始加酸量为4.57 mL。

2.3.6 验证实验

利用正交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培养基的配制,用响应面实验的结果作为发酵条件,重复3组实验进行茶皂素的降皂实验,实际测得降解率为93.96%,与预测值接近,说明回归模型真实可靠。

3 结论

单因素和响应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初始加酸量3个主要因素对黑曲霉L-2降解油茶饼粕中茶皂素有显著的影响,影响的大小为: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加酸量。黑曲霉降解油茶饼粕中茶皂素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时间取31.3 ℃,发酵时间取103.5 h,初始加酸量为4.57 mL,此条件下可使黑曲霉L-2对于油茶饼粕种的茶皂素有最佳的降解率,达到93.96%。

猜你喜欢

饼粕皂素黑曲霉
茶皂素控害及其增效作用研究进展
油菜籽粕饲料的物理脱毒及应用
响应面法优化胡麻籽饼粕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与细节问题分析
采用EEM-FRI方法研究黑曲霉对牛粪堆肥腐熟及纤维素降解影响
油茶饼粕的农业应用价值与方法
黑曲霉两步法与化学氧化联合浸出花岗岩铀矿石
饼粕类饲料喂鱼注意啥
茶皂素
取代苯甲醇衍生物对黑曲霉幼虫的抑制活性定量构效关系的量子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