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郁的美男子》中“逃离”主题的三重表征

2019-04-11亓欣

文教资料 2019年3期
关键词:逃离朱利安

亓欣

摘 要: 朱利安·格拉克的《阴郁的美男子》描写了一群知识分子去海边度假,探讨了爱情、死亡等多重主题。由于其他主题皆围绕“逃离”主题展开,“逃离”可视为整部作品的中心主题。该主题内容丰富,蕴意深刻,凸显了作者在战争、文化、自由、两性等层面的反思和思考。小说中的人物“逃离”战争、自我、两性,在三重表征的背后是原因的追寻和意义的探讨,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朱利安·格拉克 阴郁的美男子 逃离

朱利安·格拉克是法国20世纪文学大家,曾先后就读于巴黎高师及政治自由学校,后来在中学教授地理和历史学科,1937年才开始写作。格拉克是法国文学界一位低调的作家,并且多年隐居于乡间。格拉克始终与主流文学界保持一定的距离,更不喜欢别人称他“某某主义作家”,也不愿意专职搞写作,曾拒绝法国最高荣誉——龚古尔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有一次访问法国,密特朗总统邀请格拉克到爱丽舍宫一起共进晚餐,也被格拉克回绝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是《阿尔戈古堡》,《阴郁的美男子》是第二部小说,发表于1945年。1945年是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两部作品的发表相隔了6年,这也是战争的六年。《阴郁的美男子》讲述了一群知识分子选择海边去度假,他们相识之后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其中阿瑯是中途加入的,他充满了神秘感,吸引了其他人的眼光,看似充满无限光环的他最后却选择了自杀,小说到此结束。《阴郁的美男子》呈现出“逃离”的主题,并表现在三个方面,在战争期间,小说中的知识分子选择“逃离”战争,充满着对战争的恐惧;格拉克的个人经历影响了小说中的人物,阿瑯有着多种逃离自我的表现,体现了对欧洲文化的逃离和对自由的向往;小说的人物表现出对两性关系的逃离,这种逃离是对自由的渴望。

一、逃离战争:沉默的反战情绪

战争对《阴郁的美男子》的创作有着重要影响,在特殊的背景中,小说中的人物选择逃离战争,体现出他们对战争的恐惧,同时是一种沉默的反战情绪。

(一)二战的威胁。

《阴郁的美男子》发表于1945年,这个时间正是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小说创作于战争时期,战争作为社会背景对小说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法国号称欧洲军事强国,可是从1940年5月10日至1940年6月17日,在仅仅5个周的时间内法国就被德国击败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格拉克应召入伍,被俘虏关入集中营,《阴郁的美男子》就是在这期间构思出来的,并且获得了雷诺阿文学奖的提名。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时间都对这部小说产生了影响。20世纪是动荡的年代也经历了空前的大萧条。二战爆发,法国人对战争的态度都很消极,尽量回避战争、躲避战争,士气十分低落,很多人都被迫参战。在二战中,法国节节败退,并兴起了逃难的浪潮,很多知识分子都选择“逃离”。比如,以布勒东为首的超现实主义作家们。面对法国的突然战败、当权政府的傀儡统治及战后惨案的恐怖威胁,法国的知识分子表现出对政权的失望,选择逃离。

(二)逃离战争的方式——沉默。

一方面,《阴郁的美男子》中出现的人物多数都是知识分子:雅克是浪花旅馆的诗人,房间里堆满了深奥难懂的书籍;阿瑯在小的时候就开始读那些晦涩、前卫的现代文学作品,并且醉心、狂热地读书;热拉尔和亨利也经常在一起讨论文学和哲学。在最后的化装舞会中,每个人都装扮成某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通过文学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阿瑯和多珞萊丝装扮成蒙莫朗西情人暗示了阿瑯的自杀;热拉尔本是装扮成《战争与和平》的安德烈王子,却被大家认作拉斯蒂涅。可见,文学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他们的休闲娱乐中离不开文学。另一方面,小说中的人物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个偏远的海边旅行,但这种所谓的旅行却持续了几个月,直到小说的结束他们也没有离开。看似是美好的旅行,然而在那样的特殊时期实则是一种“逃离”——对战争的逃离。其一,在热拉尔的意识流中出现了被铁丝栅栏圈围起来的战俘营地,随后一辆微型火车划过那片风景。在静态的风景中却出现了动态的火车,火车这一意象实则暗示了“逃离”,战俘营地的人想要通过火车逃离那个荒凉的地方。格拉克通过热拉尔对战争的意识的模糊、混乱、无逻辑性,揭示了他隐秘的内心——想要“逃离”战争。其二,在热拉尔和亨利的梦中体现出小说人物对战争的逃离,首先是在热拉尔的梦中,热拉尔梦到了战场上士兵,可是梦中并没有太多关于士兵的描述,在发现自己梦到士兵后有意识地“逃离”了士兵,转到了其他画面。其次,与热拉尔不同,亨利在梦中真实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惨烈,并且也是其中一员,但随后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人催促亨利赶紧离开战场,暗示了亨利在梦中通过他者的力量想要“逃离”战争。弗洛伊德认为,梦揭示了个体最本真的愿望,人们压抑的冲动可以在梦里得到释放。梦中的愿望与潜意识欲望有关。在梦中潜意识的欲望通过特殊形式的伪装表达出来。热拉尔和亨利的梦就表达了他们潜意识想要“逃离”战争的欲望。通过梦的形式更能体现出人物真实的感受。二战期间,很多知识分子都不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新的大战,面对战争的血腥和残酷,他们以“逃离”的方式躲避着战争、反对着战争。

(三)逃离战争,逃离恐惧。

逃离意味着对战争的恐惧。在《阴郁的美男子》中,虽然没有对战争的直接描写,但战争一直贯穿其中,使读者感到压抑,延伸了想象的空间。小说中人物对战争的逃离实则是对战争的恐惧。小说中人物多次通过梦境表达对战争的逃离,原因在于对战争的恐惧。一是在亨利的梦境中出现了有关战争的场景,他看到通信兵的状态是“战战兢兢”、“哆哆嗦嗦”、“蜷缩”,他们听到的也是前方不断战败的坏消息,通信兵不是满怀激情地战斗,而是没有生气的,行动也像昆虫一样,他们因为终日带着的头盔而变得浮肿,无法直立站好。士兵们被步步紧逼,连逃跑的机会也没有,生存的机会是渺茫的。在最后的战斗中,士兵们所依靠的城堡完全塌陷了。在亨利的梦中虽然没有激烈的打斗场景,但处处表现了士兵对战争的恐惧感。梦中城堡的闲逛者,让亨利赶紧离开,亨利便逃离了那个恐怖的地方。虽然是一场梦但这种对战争的恐惧感挥之不去,一直萦绕在亨利的脑中。二是在热拉尔的梦中也出现了战争。他梦到士兵佩戴者武器,刺刀是闪闪发亮的,眼神是凶狠的。场景马上又切换了,热奈尔逃离了战争的画面。在热那尔的梦中对战争的恐惧是以“凶狠”的画面体现出来的,在热奈尔潜意识里产生恐惧感时,他便自动逃离到另一个场景中,想要摆脱恐惧。小说中人物对战争的恐惧感与格拉克的成长和创作背景有着重要关系。一方面,格拉克从小就阅读过有关战争的书籍,每周都会阅读《图画周报》,在童年时期战争就带给作者一种极度紧张之感。格拉克的幼年时期(4岁—8岁)是以战争为背景,在居住的镇子中经常听到有关战士战死沙场的消息。格拉克从小就被战争的黑纱所笼罩。这种对于战争的敏感性也体现在他的创作中。另一方面,《阴郁的美男子》的创作时间也在二战期间,战争的背景及对战争的看法影响了小说里所创作的人物,恐惧感深深地印记在小说中。《阴郁的美男子》中人物的梦境中多次出现战争,格拉克通过对梦的潜意识表达了人物对战争的感受。

二、逃离自我:向往东方文化与渴求自由

小说中人物以逃离西方文化、向往东方文化的方式及死亡的方式表现,这种逃离的方式实则是对自由的无限渴求,想要到达一个流动着自由的世界。

(一)向往东方文化。

《阴郁的美男子》中的人物体现了自我的逃离,寻求一种自我解脱。首先,这种自我逃离体现在文化上。阿瑯的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法国人,他也入了法国籍,是一个典型的欧洲人。阿瑯的父亲是戏剧导演,从小就受到欧洲艺术、文化的影响。可是,阿瑯在浪花旅馆的房间却充满了异国情调;“喜马拉雅之旅的纪念品”、“印度武器”、“华丽的阿拉伯式乌木箱”、“阿拉伯花瓶”、“藏族巫术图案”、“中国折扇”。这些物件都属于东方文明,阿瑯从小受西方文化的熏陶,但房间里却有着异域文化的屬性。“背景即环境,尤其是家庭内景,可以看作对人物的换喻性的或是隐喻性的表现。一个男人的住所是他本人的延伸,描写了这个住所就是描写了他”①。阿瑯作为一个欧洲人,房间却处处体现了东方文化,与他典型的欧洲身份格格不入,这种在文化上的逃离表达了阿瑯的逃离自我。为什么阿瑯要“逃离”欧洲文化呢?《阴郁的美男子》创作于二战期间,欧洲在半个世纪内就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在经济、文化、政治上对欧洲造成了巨大损失,使得欧洲实力衰弱,对整个世界来说也是惨痛的灾难。战争中的欧洲既给世界带来了灾难,又使得欧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欧洲是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一直以文化、艺术等自傲,这样“文明”的欧洲却给世界带来了血腥、暴力、悲惨,充满了讽刺。战争使得西方野蛮的本性进一步张扬,给人们的精神造成了创伤。阿瑯的逃离意味着对欧洲文明的失望,想要逃离欧洲文化,于是他转向东方文明,渴望在东方文化中体味到人类文明。东方不仅是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东方的力量也正在慢慢扩大,吸引了西方人的注意。通过这种文化上“逃离”,进一步批判了战争的荒谬、非理性和残酷。战争给欧洲文化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这种破坏是难以弥补甚至有些是永远都无法弥补的。野蛮的战争更是一种文明的倒退。

其次,阿瑯的逃离自我体现在行为中。阿瑯的初中是寄宿学校,其他学生都不能随意离开,阿瑯却总是“逃离”那个监牢。“对他而言,这个监牢从来就是个来去自由的地方,可以随意地神奇地把门强行打开。守则中最不可触犯的禁令对他完全不适用”②。阿瑯经常“逃离”学校去看演出、演唱会或上流聚会。阿瑯在初中的时候就熟读一些晦涩、前卫的现代文学作品,表现出与同龄人的不同。死亡对他也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甚至为死去的同学守了一夜的灵,陶醉其中。阿瑯总是做着与其他初中生不一样的事情,在无规则中不断地逃离自我。最后,阿瑯的逃离自我体现在自杀上。阿瑯从小就生活优越,后来从事外交官,在事业上也是春风得意,干得十分出色,还深受女人的喜欢,具有魅力。这样看似令人羡慕的人生,他却不可思议地选择了自杀。但正是在各种光环下,阿瑯想要通过死亡逃离自我,寻求解脱。“我被某种东西诱惑着,我内心的某种东西,仿佛一只蝴蝶,扑向这道光,灼伤了自己。”③“只有火焰才能让我们在黑夜中恢复本来的面目。”④在阿瑯看来,死亡是光,只有结束生命才能感受到真正的自我,死亡是他彻底的“逃离”。

(二)到往“自由天堂”。

阿瑯的逃课及自杀行为体现对自由的追求,首先,阿瑯逃离地点是“海边”,小说从头到尾都贯穿着对大海的描写,阿瑯在海边与其他人物聊天、散步,发表对人生的思考,“大海”这一意象有着特殊的含义。小说的开始就描绘了一幅秋日海边风景图,将读者拉到海边的沙滩,等待故事上演。大海是广阔无边的,从视觉上看,有着无限的延伸,充满了无限的可能。阿瑯的逃离地选择了大海,在海边的沙滩上徘徊,面对的也是未来的未知性。自由也是没有边际的,当他选择了这无边的大海时,实际上是对自由无尽的渴望。大海常是波涛汹涌、白浪翻天,暗示了人物对自由的追求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曲折艰难的,在特殊的战争时期,知识分子渴望自由的环境、自由的评论空间、自由的思想。格拉克曾在访谈中曾提到:“‘离开去度假的想法在我进入高中,开始住校时最为强烈。它旋即成为自由的象征,漫长的学年幽闭生活让我对它充满了渴望。”⑤小说中的人物都是“离开去度假”,这种“逃离”实际上是人物对自由的追求。其次,阿瑯在初中寄宿学校的时候就体现出对自由的渴望。寄宿学校本是纪律严明的,不可以随意出校,然而阿瑯却经常随意“逃离”,寻求自由的生活空间,渴望校外自由、新鲜的空气。成年后的阿瑯逃离了学校,得到了童年时幻想的自由,又开始了新的自由的思考和探索。最后,成年后的阿瑯虽然拥有了金钱、权力、女人,多数男人所梦想的一切,但这并没有让阿瑯得到满足,他依然在寻求。最后以死亡的方式得到了永恒的自由。因为死亡是最决绝、最彻底的自由。阿瑯从小就受文学、艺术的影响,并且大量阅读文学作品,他对死亡看法从小就是与众不同的,在他看来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人生的高潮,死亡是一种权利、一种征服、一种行为。海德格尔也提出“向死的自由”即也在死亡中获得自由,死亡不是人存在的限制,而是一种超越性。阿瑯最后以饮毒酒结束生命,可见对死亡的态度是毫不犹豫的,对自由渴望是决绝的,在弥留之际阿瑯听到了门开,迎来了最后他的最后时刻朝他走来,终于到达了他所向往“自由的天堂”。

格拉克的个人经历也影响了《阴郁的美男子》的创作,小说中人物的逃离自我与格拉克的经历有着重要关系。格拉克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共有著作18部,其中评论5部,代表作有小说《阿尔戈城堡》、《阴郁的美男子》、《林中阳台》、《沙岸风云》等,评论及随笔《边读边写》、《涓涓细流》、《偏爱》等。首先,但他在文学上始终远离主流,对主流文学持批判态度,保持低调。格拉克曾猛烈批评巴黎文学界,还有各种文学奖项,其中他的小说《沙岸风云》获得了龚古尔文学奖和格拉克拒绝领奖,轰动一时。格拉克用自己的行动表明对学院文学奖项的逃离。格拉克拒绝参加任何文学组织,也不签署表态声明。其次,格拉克作为一名作家在高中教学却逃离文学,选择了地理学科,从事自然地理形态学的研究和教学,他虽然在文学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荣誉,却有意逃离作家的身份,并不愿做一个全职作家。最后,格拉克在高中时期曾有过寄宿经历,“离开去度假”是他高中时期对外界生活的渴望,在他上学时期就有了“逃离”的想法,想要逃离幽闭的生活环境,这种逃离的思想也影响了他的创作,比如《阴郁的美男子》的人物也是“离开去度假”。小说中人物的逃离自我也带有作家本身想要逃离的影子,在某种程度上是格拉克想要到达“自由的天堂”。

三、逃离两性:另一种自由

小说中的人物陶醉于两性的温柔乡中,可是他们也面临着甜蜜爱情破碎的困境。当两性关系出现了裂缝时,他们背离了婚姻,以各自的方式选择逃离,想要呼吸曾经自由的空气。

(一)爱情美梦的破碎。

爱情是人类感情中的一种,但当婚姻变成爱情的枷锁时,人们便想要逃离,打碎了婚前爱情的温暖。亨利与伊蕾娜虽然已经结婚,但连接他们婚姻的却不是感情而是性。伊蕾娜与亨利·摩尔幡是一对新婚夫妇,去海边是他们的蜜月旅行。本应该甜蜜的新婚夫妇在一起的相处却是干巴巴的。亨利被伊蕾娜充满女性魅力的风情所吸引,他以为这种性的吸引力就是爱情,就可以支撑他们走入婚姻的殿堂,開启另一种幸福人生。“在这种极度温暖感人的关切背后,也许他已经对伊蕾娜有点厌烦了,他们之间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它们就是生活中的一切”⑥。生活中的小事充斥在他们的爱情中,在独处中无所事事也体现了他们缺乏心灵沟通。婚后他们发现,性不是婚姻中的唯一,更需要其他重要因素维持婚姻的坚固,而在他们的两性关系中缺少这样的纽带。

(二)逃离两性的方式。

小说的末尾,伊蕾娜引诱了雅克并与他发生了性关系,“逃离”她与亨利的婚姻。“现在你和我不是同路人了——这个也许没办法挽救了。没必要把眼睛瞪得老大,那么吃惊,你很清楚我在说什么”⑦。伊蕾娜已经清楚地感受到他与亨利婚姻的断裂,在行为上以“出轨”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两性的关系的“逃离”,她的逃离是主动的,但也充满了不安和恐惧感,在和雅克的相处时,她要求雅克紧紧拥抱她,想要缓解这种紧张与不安的情绪。当亨利得知伊蕾娜有了孩子之后,也选择了开车“逃离”。逃离的地点也是十分安静的,安静的场景与亨利复杂的内心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了他渴望早两性关系中逃离出来,可以呼吸到新鲜、自由的空气。在亨利开车逃离的途中,格拉克描写了路上的风景,还提到了一些意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亨利的内心。“视觉的意象是一种感觉或者说是知觉,但它也‘代表了、暗示了某种不可见的东西、某种‘内在的东西”⑧。在亨利把车开出车库时,格拉克对浪花的描述是汹涌澎湃和水花四溅的,这体现了亨利内心的不安和紧张的心情。格拉克也运用了视觉意象,提到了“金黄的落叶”、“墨绿的树林”、“青绿的苔藓”,这些色彩也表达了亨利阴郁的心情。在他的逃离过程中,作者提到了亨利的梦境。“弗洛伊德认为,成人的梦大多都是象征的、经过化装的。象征的用意在于逃避检查。我们梦中的所见所闻都是梦的化装,而不是梦的真面目。梦的化装称为‘梦的显相,而潜藏在梦的意象、情景后面的真实欲望则是‘梦的隐义”⑨。在亨利的梦境中虽然没有出现对两性关系的直接暗示,但出现了士兵们坚守城堡和战斗开火的场面,战争场面让亨利感到害怕及不知所措,通过对战争的紧张与恐惧间接暗示了他对婚姻的恐惧,表达对自由的追求,所以他选择“逃离”。

(三)呼吸另一种自由。

亨利对两性关系的逃离也是对自由的渴望。在亨利与伊蕾娜的感情断裂前,亨利就做了对两性自由关系梦的暗示。亨利在梦中变得年轻了,同样的梦重复了半个月,梦中的其中一个场景是一片大高原,高原无边无际地伸展,草浪也无限延伸,广阔的草浪在下,灿烂的天空在上。亨利置身于无限宽广的天空和高原中。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满足,梦表现着自我的愿望。人的本能欲望不能赤裸裸地表现出来,便通过梦的形式曲折、隐晦的表达。宽阔的梦境和紧张的两性关系形成强烈的对比,在紧张的关系中,亨利通过梦境体现了对享受自由的渴求,并且相同的梦重复出现,更体现了亨利潜意识想要摆脱他与伊蕾娜的婚姻,渴望奔向自由。

朱利安·格拉克的《阴郁的美男子》人物为了摆脱战争带来的恐惧感而逃离战争,为了表达对欧洲文化的失望和寻求自由而逃离自我,为了挣脱婚姻的束缚而逃离两性。虽然格拉克没有在小说中直接表现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但在三大逃离中,读者感受到作家对战争的控诉和追求自由的渴求。在《阴郁的美男子》中,格拉克运用意象、梦境、意识流、隐喻等,表达了人物“逃离”的主题,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然而“逃离”的主题是否也存在于作者其他作品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注释:

①⑧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27,177.

②③④⑥⑦朱利安·格拉克.阴郁的美男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42,75,76,16,80.

⑤朱立安·格拉克,著.孙圣英,译.“一位探索边界的作家”——格拉克访谈[J].世界文学,2017(4).

⑨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56.

参考文献:

[1]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文学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2]朱利安·格拉克,著.王静,李玲玉,译.阴郁的美男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

[3]朱立安·格拉克,著.孙圣英,译.“一位探索边界的作家”——格拉克访谈[J].世界文学,2017(4).

[4]康慨.法国大作家、“拒绝先生”于连·格拉克去世[N].中华读书报,2007-12-26(004).

[5]张泽乾.弥足珍贵的精品——评介法国当代著名作家格拉克代表作《沙岸风云》[J].外国文学研究,1991.

[6]廖星桥.他从神秘中走出来——访问当代著名作家朱利安·格拉克[J].法国研究,1990(9).

[7]倪昕.论二战后法国国际地位的改变[J].北华大学学报,2008(5).

猜你喜欢

逃离朱利安
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 of Sense of SchoolBelonging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逃离”新三板:羊群效应还是理性抉择?
高房价逼韩国人“逃离”首尔
中国商人正在“逃离”迪拜(海外日记)
年轻人“逃离”心态值得关注
他们这样上学
外国多格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