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银冈书院读书一百一十周年记事

2019-04-11王立斌

博览群书 2019年2期
关键词:铁岭书院教育

王立斌

2018年8月,秋高气爽。我和几位朋友驱车行程2400公里,来到了东北的第一所传统书院——铁岭银冈书院,追寻少年时周恩来足迹。这所书院始建于康熙十四年(1675),由广西巡抚郝浴所建。郝浴理学造诣很深,移居铁岭十五年,为扬鹅湖、白鹿易简理,传教致知格物为学方,而创办银冈书院,把程朱理学文化带到铁岭,填补了东北有史以来的书院教育的空白。使偏远的辽北大地有了儒家文化正统的传播。用儒家思想教化育民,使东北民风淳正,受教育者心向尧舜,其功如春风化雨,利在千秋万代,可与关内鹅湖、白鹿、嵩阳、岳麓四大书院齐名。

郝浴(1623—1683)河北定县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为人正直,才华出众,为官品行高尚,政绩突出,是清朝康熙皇帝所重用的能臣,当时官员们的行为模范。屠沂在他的记文中说:

公学探理窟,才蔚国华,岳岳怀方,不移不屈。前后历任,政绩昭然,而直言敢谏,则吕献可(宋代河南南阳太守)之先见,范景仁(北宋四川著名学者,与司马光、苏轼等均有诗和存世)之勇决,殆又兼之矣……作人之化,则是公大造于是邦也。

郝浴创办的银冈书院,因其人而影响远大,继而扬名朝野。这是屠沂看重银冈书院的因由之一。

二是在清代,东北教育的发展较南方相对滞后,人才输送不足。银冈书院作为北方少有的教育基地之一,一度引起朝廷重视,寄望银冈书院,在改善北方教化的萧条局面上,在提高北人的文化素养上,在培育边地人才上,作出突出贡献,为巩固清廷政权服务。

三是清代有许多官员关注北方文教,重视银冈书院办学。有诗文、碑铭存世。其内容反映出银冈书院不同时期的兴衰状态,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为后人了解书院发展史,留下了宝贵资料。如清廷高官郝林、大学问家黄叔琳、屠沂、卢铨、延茂等,这些人官居高位,学问渊博,重视教育,希望银闪书院为朝廷培养、输送人才,文脉传承经久不衰。而且,始终密切关注着银冈书院办学,不断给予支持和帮助,贡献巨大,并留下许多诗文、碑镌存史录事。

四是书院曾聘请过一些名气较高的教师主讲,也培养出许多优秀学子,如:郝浴,书院创始人。辽北历史上有文字记录的,讲授致知格物之学第一人;董国祥,承接郝浴教鞭,为求学士子解析书院办学宗旨及“致知格物”之学精神内旨,编撰首部《铁岭县志》。

1946年9月,在南京灵谷寺,周恩来接见了美国《纽约时报》驻南京记者李勃曼时,谈述自己的革命经历时说:“12岁那年我离开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这句话原载于中共党史资料,指的是1909年,周恩来“从伯父召趋辽东”,到铁岭、沈阳两地求学之事。很显然,这次离家是周恩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没有这一次离家,就没有日后的伟人周恩来。那么,这次离家究竟给周恩来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为什么被称之为是周恩来生活和思想转念的关键?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了先天遗传和后天主观能动性这些内因条件之外,环境和教育则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外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它提供了人的身心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能否实现,向什么方向发展,决定于后天环境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先天遗传因素,虽然一般是不可能改变的,但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可以起到加速或延迟其发育的作用。

周恩来天赋的秉性和灵气,在后天的环境、教育的变迁中,得到了“加速发展”,并在一条与人民和时代结合的轨道上发展,这种“加速”的直接外因,就是环境和教育。从江南水乡淮安来到塞外的铁岭、沈阳,使他的思想发生了一次关键性质的变化,这里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两地环境和教育的巨大差异。

环境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这里所说的环境,指的是除学校教育以外的,对身心发展起影响作用的周围的客观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们在所处的环境中获取社会生活经验。同时,特定的社会环境、家庭关系也为一个人的发展创造了特定条件。所以说环境对人的发展方向和性质有着很大影响。淮安与东北,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条件,都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地域差别,这些不同,深刻地影响着周恩来的生活道路和思想品格的形成。

1962年6月15日,已是国家总理的周恩来,视察铁岭时重登龙首山,向身边同志介绍着这里的今夕变化,感慨万千、陪同前往视察的邓颖超,对铁岭县委书记张新田等同志说,周恩来到铁岭前,在沈阳时回想少年时期在铁岭的情景,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他登的第一座山就是铁岭的龙首山,他进的第一所学校是银冈书院学堂”。

淮安古城,坐落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和东流入海的淮河在此交汇。铁路兴建以前,这里曾是水运一方重要的物质集散地,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可谓是风光秀丽,地灵人杰。而东北相对于淮安的自然环境来说,则迥然不同了。首先从气候上看,地理位置毗邻的铁岭、沈阳,地处内陆,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一年四季风沙很大,从四季葱茏的南国水乡,来到寒冷干燥的东北城市,周恩来文弱的身体一时很难适应。但是,坚韧的少年周恩来没有屈服,他深信环境是可以适应的,继而以顽强的毅力从各个方面进行刻苦的锻炼,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坚持早起,在凛冽的寒风中跑步做操,登山,踢毽子……经过持之以恒的锻炼,身体终于变得强壮起来。

其次,由于南北地理区域的差异,生活习惯也有很大不同。当時铁岭人的主食是高粱米,这对于吃惯了家乡白米饭的周恩来而言,实在难以下咽。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他还是适应了这种变化,而且得益于这种改变。

再次,南北风光物态的不同,极大地开阔了周恩来的视野,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铁岭龙首山,是他一生中登的第一座山,这就难怪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留有深深的感情,并且说这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上述这些生活转变,周恩来自己也谈到过,1962年8月,周恩来在与亲属的谈话中,回忆起他求学辽东的生活时说:

到东北有两个好处,一个好处是把身体锻炼好了。小学时,无论冬天、夏天都要做室外锻炼,把文弱的身体锻炼强健了。再一个好处是吃高粱米饭,生活习惯改变了,长了骨骼,锻炼了肠胃,使身体能适应以后的战争年代和繁忙的工作。

后来,他在接见辽宁大学学生时还说:“我身体这样好,感谢你们东北的大风、高粱米,给了我很大锻炼。”

1909年冬天,周恩来到东北后,首先进入银冈学堂,是他一生中进入的第一所学校。此前,他在家乡淮安接受的完全是家族式的私塾教育,银冈学堂前身,即辽北著名的银冈书院,曾以传授“致知格物之学”为教学宗旨。1904年,书院引入西学,成为新式学堂。既教授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也介绍西方的新学。教学内容和方式主要是效仿西方。开设的科目如:国学、算术、历史、地理、体育、音乐、图画、珠算、手工等。从最初念家塾私学,到求学于新式学校,周围的一切,对周恩来来说都充满新鲜和好奇。他学习非常勤奋,很快适应了这里的教学方式,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地方史学家徐天欣先生,在《周恩来读书斋房》诗中,记述了周恩来当年的读书环境:

三间瓦舍浴春风,更有严师启后生。时论纷纷评政事,书生朗朗破窗棂。小星撑起通天柱,炕暖了赤子情。翔宇江南飞塞北,银冈展翅第一程。

东北这个有着特殊历史背景的地域,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之后,在慢慢觉醒。铁岭银冈学堂,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编写乡土教材,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切切不要忘记国耻家恨;教学生演唱爱国歌曲《何日醒》《快猛醒》等。这是周恩来接触最早的革命歌由;组织学生演出唱本《辽东梦》《东市哭》,控诉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号召人们“快起来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此外,为了加强教育,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们的思想进步,学校还特别注意介绍西方文明。一些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书籍“频频传入”。如涉及地理学的《瀛寰志略》、宣传“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理论著作《盛世危言》、涉及西方文化的《西学启蒙》,还有宣传爱国思想的《汤氏危言》等。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周恩来抓紧每一寸光阴,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在沈阳求学期间,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以及《苏报》都是他经常阅读的报刊。他关心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变革,养成了每天读报的习惯,自订《盛京日报》,了解“关于人生生活、时事政务要项。标点特记,持久不懈”。开明的教育方式,进步的教育内容,积极的诱导倾向,对周恩来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主导作用。

周恩来的少年时代,受到了不止一位良师的教诲,令他终生难忘,在他成长过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在铁岭银冈学堂,周恩来的班主任张兆芬是位工作勤奋、富有新思想的人。历史教师姓王,是孙中山先生的积极拥护者,据说是同盟会员。他们在课堂上除教授学业外,还向学生们宣传反帝爱国救国思想,这两位老师对周恩来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诱导作用。

在奉天东关第六高等小学堂,周恩来遇到了同样富有正义感的进步教师高亦吾。当他发现周恩来不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思想敏锐,具有远大抱负之后,经常指导他看一些革命书籍,如《革命军》《猛回头》《警世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扬州十日记》等。周恩来从中了解到许多关于民族危机的情况和反清革命的道理,使他朴素的爱国救民的感情不断得以升华。多少年后,他对高老师的女儿说:“高老师的帮助,为我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良师是永远值得尊敬的啊!”

12岁的周恩来“从伯父召趋辽东”,这使他的生活有了彻底改观。在东北,有了堂伯父周贻谦和大伯父周贻赓的照顾,周恩来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彻底摆脱了家庭羁绊,生活内容发生了巨大转变。这一转变,一是使周恩来增强了积极向上的求知欲;二是使他有机会接触市民、商人、农民的子弟(同学),扩大了视野,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去思考问题。

银冈书院,是铁岭地域文化的窗口,更是铁岭人民的荣耀。她300年的沧桑历史如春风化雨,哺育了周恩来、任辅臣、石璞等无数英才;她那求实、纯正、奋进的精神,直至今天,仍在激励着人们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郝浴等古代先贤忠梗刚直、清廉无私、逆境不颓、致力教育的奋斗精神和治学之风,也将代代传承,生生不息,正可谓“三春净露滋桃李,一院清风浴古今。鹅湖白鹿易简理,岳麓嵩阳万古名”。

屠沂关于银冈书院可与天下四大书院并列为五的说法,虽有自诩之嫌,但作为在北疆任职的朝廷高官,对当时银冈书院的状况是清楚的。正因为他清楚地了解该书院在北方文化领域中的独特地位、影响之大、高超之处,所以,才将银冈书院列入全国名书院之列,称其为第五。其实,银冈书院能否跻身全国四大书院行列,能否称为第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特定区域间的影响是否够大,它为人们奉献了什么。笔者赞同于景頫先生观点:“郝浴创办的银冈书院把中原文化带到铁岭,填补了铁岭教育的空白”,“使偏远的辽北有了文化传播”,“用儒家思想教化群民使民风淳正”,“使受教育者心向尧瞬,其功如春风化雨,使柴水生辉,使千山增色”。

银冈书院,于2013年列入国家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1987年,国家二次拨款维修。1988年重新布展,多次获中央、省、市领导的好评。

(作者系江西省上饶市鹅湖书院管委会原副主任、研究员,鹅湖书院原院长,上饶师范学院朱子研究所研究员,江西省2011计划朱子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江西书院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文博与书院文化研究工作。现任北京七宝阁书院《书院纵横》主编。)

猜你喜欢

铁岭书院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铁岭关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地位
力挺赵本山的铁岭市委书记落马了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清代河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