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与热读:罗伯特·林德的散文
2019-04-11朱复融
朱复融
作为20世纪初期复兴查尔斯·兰姆散文体传统的先驱人物,英国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诗人罗伯特·威尔逊·林德是个不得不说的人物。他的优秀散文列入了世界许多大学英语学生阅读书目之中,成为文学经典。遗憾的是,他的名字在我国还是十分陌生的,书店、图书馆甚至难以找到他的作品,只有他的代表性散文《无知的乐趣》偶尔在网上可以搜索到一些零星的文字痕迹。
罗伯特·林德是十分受人尊敬的一位诗人和散文家,之所以受人尊敬,不仅仅是因为他作品的艺术可读性,还因为他是一位用诗一样文字发言的思想家。自1913年至1945年,林德每周为《新政治家》写稿,他的散文便已成为该杂志上“不能替代的”文章。这些立论新奇、思辨犀利的文章,使他在文坛上锋芒毕露,确立了他早期在文学界的地位。尔后,《无知的乐趣》《最好奇的动物》《野草赞》《昆虫的嗡嗡声》《猫》和《最讨人喜欢的动物》的创作与发表,更进一步把他推向了文学的高峰,在读者的视野里,确乎认定了他就是一位兼具诗人思想家性格的散文家。今天,我们阅读这本《无知的乐趣》,从他的作品艺术及思想上更窥见一斑,似乎也知晓了他所有表达主题的、真切的弦外之音。他的作品始终能固守一种雍容博大,扎根自然环境,关注历史和时代,不仅有对生活的热爱,人生的思考,更有对社会和命运的忧思。他占据着艺术之外的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却是艺术的另一种存在——就是以艺术的自然与社会效应作为核心或主题。这仿佛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责任。我们感到他每一篇作品的张力在漫延,读后感受最深的仿佛不是被艺术熏陶后的灵动,而是艺术之外,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他将文字的触角伸向现实世界的每一个地方,不时透出历史的纵深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
人们有着追寻知识的好奇心,罗伯特·林德在《最好奇的动物》中通过一种直观的感受与描写,从一个深刻而多棱的视角,赞扬了这种好奇给人们带来的思考。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体会到真正思想深刻的散文家,除让自己的散文不仅能直白的议论,也能含蓄的议论。含蓄的议论凭的就是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或者味觉形象,它以叙述描写,或写景,或写人,或写事的过程中,把思想寓入其里。有一位评论家说过,散文发展到今天,空泛的抒情,犹如奶油蛋糕,早令人腻味;照相式的记述,活像未添佐料的米食,失之于乏味。唯有饱含人生况味的汪洋恣肆的议论,才更容易通向散文哲学的彼岸。优秀的散文,必定具有否定意识,这是思想深刻的表现。可以这样说,否定更能显示人们思想的独立性,更是对某个问题重新思考的表现。老生常谈的话与观点,最容易迷惑人,没有批判精神的人,除了人云亦云之外,不会有任何思想的光辉。有人说,散文是散文家的“心史”,罗伯特·林德的“心史”,就是一部感性与理性深度交织的意识流史。毕加索、梵高的疯狂,罗丹的痴迷,都不是平常的人达到的极限,能得成就的人,他的心就会指引他去他该去的高度。读罗伯特·林德的散文,会感觉到自己一次次在登高的过程中和精彩的议论邂逅,他的思想深邃,令人感叹,他的许多议论是那么新颖独到,富有哲理,让人开悟。
散文中出色的议论,有时也是作者给读者留下的思维空白。虽寥寥数语,夹杂与文中,不但可以让读者欣赏与领悟其新颖观点,还能诱导读者,使之或联想,或推理,或想象,悟出更全面或更深刻,甚至是其他方面的道理。罗伯特·林德的散文《野草赞》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出色。野草,在世俗人的眼里,是一个自然界中最卑贱、最无趣,甚至是令人生厌的植物。而在罗伯特·林德的笔下,他不但肯定了野草的价值,还要求人们“放弃野草必定是有害的”观念。他的目光很敏锐,我们常把邻近的概念错误当同一概念来理解,他却能迅捷地抓住不同处。因为肯定性散文只是描写结果或愿望,而否定性散文才是探究原因或方向。无节制地开垦荒地使得野草难以生存,鸟儿也随之减少和消失。罗伯特·林德用生动的事例说明了保护野生植物、保护自然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
罗伯特·林德喜欢亲近自然,喜欢从观察自然环境中获取知识与乐趣。他的《双腿》一文,借人体的双腿,愉快地去完成人本身更高层次的使命,步行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可以一路欣赏风景,了解自然与社会的真谛。可以说,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喜爱动物和植物,是罗伯特·林德的人文精神与自然生态观点交融的体现。世界上,有许多亲近自然,求索人类思想终极的作家、思想家,也自然会谈及文与悟道的问题。道是一种超技巧的东西,它是文字背后所包含的一种灵魂,一种心灵境界,一种精神存在,一种隐含于诗中的内在哲学意蕴(刘再复语)。这看起来玄之又玄,但我感到“道”就是人们对世界的理性把握,道既可以像《道德经》那样诉说出来,也有许多时候,就渗透到我们的行为、情感、审美、休闲等生命活动中。《昆虫的嗡嗡声》是罗伯特·林德散文中具有另一种表达倾向的作品。他说,听到昆虫的嗡嗡声所感到的乐趣也是一种回忆往事的乐趣。当昆虫进入他卧室,它的叫声常常令人烦躁不安,欲驱之而后快。而花园里昆虫的嗡嗡声就像鸟的鸣叫和大海的涛声一样是自然界美妙音乐的一部分。罗伯特·林德的散文,似乎就是让我们体味散文哲学而创作的。不仅在议论中,体现自己的所悟之道,也一定会在自己的叙述描写中,把“道”自觉不自觉地藏在文字背后。 作者在幽默的笔调中,蕴含着自己对生态平衡的看法。思想肤浅的人,绝不会写出意蕴丰厚的景色描写,意味深长的行为描写,哲理深沉的心理描写。
某个时代都会有某个时代整体的艺术倾向性,这是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强力致之的。罗伯特·林德的散文《鲱鱼的船队》,更是一篇有趣且充满思辨智慧及对现实批评的文章。文中各色人物的刻画,如渔夫威猛自信,衣饰光彩照人;各种场景的描绘,如船队出海时气势恢宏,渔船次日清晨归来后港口一片繁忙……大群的海鸥“像雪暴一样漫天飞舞”,发出尖利的叫声。男人、女人和孩子们身上沾满了鱼鳞,鱼腥味弥漫了很远。当老年渔夫想到当年的辛劳,而鱼的价格与现在相比却低得可怜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善良与怜悯。作者胸中自有泾渭,保证了自己的文字里尽量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不流于泛泛的“抚摸”这些风情,而是在平易的文字后面凝结了作者内在的深刻之思。这种文章有一种清明、机智和幽默;这种清明在很大程度得力于其篇幅的短小、分析问题的分立和对相关问题的悬置。看得远,又不卖弄,文章背后浸透着作者的善良、学养和气度。
罗伯特·林德在《为逃避叫好》中回应了一下文学批评家对一些作家“有逃避的倾向”的指责,指出像济慈、查尔斯·兰姆等等杰出的作家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更加美丽的世界。在《我,一个具有危害性的人》中,阐述了世界上有的人注定灵魂不是完整的,他们追求灵魂的绝对自由,享受一切可以享受到的感觉,快乐和痛苦在他们眼中,没有太大的本质差别,反而痛苦可以使人更清醒。
《無知的乐趣》这本书收录了26篇散文,几乎包含了罗伯特·林德重要的思想胚芽与行世观点。书中的文章所蕴含的精神法则,一直存在于自己固守的天地自然的中心。他所表达的每一种自然现象都可在它的特性中找到其根源。书中所表达的罗伯特·林德的美学观点,更是体现了美的创造是艺术,对美的爱慕便是对趣味追踪的神奇探索。
(作者系羊城晚报出版社策划编辑部主任、总编辑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