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2019-04-11包万仓
包万仓
玉米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饲料作物,其在整个粮食生产总量中居于第二位。在近些年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酿酒业和养殖业在玉米生产的推动作用下大力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因地制宜选种
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雨季和积温等自然条件,不同的玉米品种对自然条件限制的适应性不同,要选出生长期各种特性最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玉米品种,抗旱的、耐低温的,或者抗病性强的品种;另一方面要借助人的主观判断,玉米种胚的色泽、形状和大小等都需要通过肉眼观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浸种催芽方式,测试种子的发芽率,尽管这种方式耗时长,但准确性更高。
2种子处理
优质的玉米种子是同时具有抗病、稳产和抗逆性强等特性的,同时具有95%以上的纯度和发芽率。更需要做好的是前期种子处理。首先是人工筛选,主要去除霉、破、病一类的杂粒,随后在播种前一周将其晾晒在向阳的地方,为防止种子受潮,还要在白天多次翻动,最后在播种前两天左右,进行多功能种衣剂包衣处理,放置于干燥处阴干。
3选地、整地
为了保证获得较高的产量,应选择通透性好、土壤疏松、耕层深厚且保肥力佳的土地,与此同时还要在开播前做好精细整地工作,提升土壤的疏松度,平整土地后再开沟起垄,在整地的过程中施入栽种玉米的基础肥料。
4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及有关生产条件,以种子为中心选择适宜播种时间,通常情况下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土壤通透性以及品种的抗病性和生育期。
5控制好种植密度
種植密度与玉米高产稳产的成功率有极大联系,但密植的合理性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土壤肥力、自然条件、品种特性等。早熟和晚熟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5000~5500株/亩和3500~4000株/亩;披散、半紧凑和紧凑株型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3500~4000株/亩、4200~5000株/亩和4800~5500株/亩。
6科学合理施肥
玉米施肥量的确定是一个综合性考虑过程,玉米计划产量的大小影响营养元素种类的选择和需求量、肥料的利用率、施入肥料中的有效养分以及土壤对各种养分的容纳度等等。通常情况下,撒施、穴施和条施是常用的3种施肥方法,其中肥料养分靠近根系程度最高的就是条施,养分易于吸收这一点让其成为了多种施肥方法中最佳选项。条施最好选用配方施肥法,即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期、作物本身特性和土壤情况等将各种肥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这需要根据植株生长的实际情况合理追肥,避开苗期,以5公斤/亩的尿素、5公斤/亩的钾肥科学施肥。
7加强田间管理
播种后10天再进行以5天为一时间间隔的查芽、查种,及时的做好催芽或坏种处理。幼苗三叶期间苗,定苗通常在4~5叶期间,在不要求等距的情况下留壮苗、大苗和齐苗,值得注意的是,在单位面积内要以保证密度为原则留苗,追肥前还要去小、病、杂苗,留苗时可多留一成,从而保证定足苗。玉米植株长至大喇叭口期灌头水,以后每隔15天灌水1次,全生育期灌水5~6次。
8防治病虫害
玉米会比较频繁的发生病虫害,而且很多属于暴发性危害,可能对植株产生严重损失,主要有蚜虫、玉米螟、大斑病、霜霉病和纹枯病等。主要采取的防治措施有合理选种,即选感病轻、抗病性强的品种,加以轮作换茬,或者合理提高钾肥的用量,进而增强植株抗病力;同时要彻底杀灭越冬幼虫、清除玉米植株残体、拔除枯心苗,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虫害。
9适时收获
当观察到玉米田中的植株茎有变黄倾向,即将进入收获期,在变黄程度达到90%,且每株玉米的籽粒开始变硬,表示正式进入收获期。与此同时,基于大多数玉米都属于晚熟类品种,可适当延后收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