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感知觉视角下的住宅环境适老性研究*

2019-04-11

关键词:触觉居家住宅

谢 青

(重庆工商大学 艺术学院,重庆 400067)

0 前 言

据全国老龄办工作委员会最新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预计到2050年,我国将有4.8亿人超过60岁,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1],人口老龄化再次引发社会热议。目前,政府组织主导的机构养老体系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中国老龄化现象具有基数庞大、未富先老的特征,多数老人仍有居家养老的意愿。因此,“居家养老”成为符合我国国情和老年心理意愿的一种养老模式[2]。

居家养老,对当前住宅居住环境的适老性提出更高要求。尤其在目前住宅标准化、住宅配装式改革及住宅精装修大力推广的背景下,如何完善住宅环境质量和室内设施设备、满足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是应对中国超老龄化社会到来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关于住宅适老性的研究大多是对住宅内部设施提出规范性要求,但考虑到老年人各方面身体机能将会发生退行性改变,住宅环境质量与老人生理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分析感知觉系统作用下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的特征,为住宅环境设施确定适用于老年人使用的标准,是研究的重点。

1 老年人特征及住宅环境现状分析

1.1 居家老人情况分析

伴随经济发展及生活观念的转变,加上子女的事业、学习及结婚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已发生改变。城市和乡镇有着大量和老伴居住的空巢老人,还有少部分是独居孤寡老人。对住家养老的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00份。这部分老人意识清楚、具备自我表达的认知能力。通过调研,一方面对老人健康状态进行评级,收集居家老人的生理特征及患病症状,见表1;另一方面,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对老人居家养老设施设备满意度进行评估。

表1 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身体状态分级Table 1 Physical state classification of elderly living at the home

调研发现,超80%的60岁~80岁老人具备居家养老的意愿和能力,并且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待在居室内。同时,在这部分老人中虽然健康级别不同,但大多都具有视觉、听觉下降,行动迟缓等感官器官老化及身体机能衰退带来的各种疾病,见图1。因此,住宅环境适老化设计研究应充分以老年人生理特征为基础,提出针对性的设计建议。

图1 居家老年人身体问题调查Fig.1 The physical problems of the elderly at the home

1.2 住宅环境适老化需求

退休后的老年人在家里的时间更长,对住宅环境的依赖性远高于年轻人。舒适、便捷的住宅养老环境,可在日常生活中以较低的成本有效地提高老年居民的生活质量[3]。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布实施了《老年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40-2003)。参照标准,现将与老人住宅环境有关的各项设施项目进行归纳,其中包括房间的面积及距离、门窗大小、家具设施(包含家具的高度、细部设计及布置方式)、温度、湿度、通风、采光及照明、噪音、色彩环境、扶手设置、地面高差。将这11项内容设置“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无所谓”5个选项进行满意度调查,表2。通过调研分析,得出老人对住宅内的采光照明、噪音、地面高差、温度、湿度、通风这几项的满意度较低。这些内容与老人视觉、听觉以及触觉能力衰退有密切关联。

表2 居家老人住宅环境满意度调查统计Table 2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satisfaction for the elderly at the home

2 老人感知觉系统特征及需求

老人感官机能的退化,导致他们对空间环境的感知与年轻人有差别。研究表明,室内光照环境、声环境以及热环境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生理疾病和心理情绪产生较大影响[5]。因此,研究环境刺激下老年人的感官接受和反应特征,对视觉环境、听觉环境及触觉环境提出针对性设计研究,可更好提高老人居家养老的舒适性、便捷性及安全性。

对照组患者利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主要内容有健康宣教及用药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均接受优质护理[2],具体如下:

2.1 视觉环境适老性设计

2.1.1 老年人视觉特征

通过调研得出,超80%的老人具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除了生理老化的原因,还有部分是由于眼部病变造成。老人常见的视觉变化主要有几个方面:

(1) 角膜:角膜直径变小,产生视力模糊及重影的现象;角膜曲度变小增厚,对物体形象的敏感度降低。

(2) 视网膜:视网膜视觉细胞和视神经纤维细胞减少,造成看物体模糊和眩光现象。同时老年人多发的网膜黄斑性病变,会引发视力显著减退。

(3) 瞳孔:瞳孔直径变小,造成抵达视网膜的光线减少,老人眼球对光的感受降低,进而造成在弱光线环境下很难看清物体;瞳孔调节速度变慢,造成视觉明暗适应能力下降,突然从暗环境进入到亮环境的适应时间较长,反之亦然。

(4) 晶状体发黄或变硬:随着年龄的增加,晶体逐渐浑浊、变黄,使晶体的透光度减弱,从而引发“白内障”等眼部疾病。晶体变黄促使眼球对短波光源辨别能力衰弱,造成老年人对近似颜色的辨色能力退化[4]。

综合以上的原因,老人视觉感知主要体现于视力模糊变差、对比敏锐度下降、视野受损、眩光反应和颜色知觉缺失、明暗适应能力减弱等问题上。这些眼部结构的生理退化不仅直接影响老年人对周边事物的观察能力与行为能力,还会带来心理情绪上的影响。

(1) 增强环境视觉识别性。老人视力模糊、敏锐度降低以及辨色能力的缺失,会造成辨别物体远近、大小、高差以及颜色识别能力的退化。因此,增强环境视觉的识别性可有效提升老人对环境的观察能力。首先,在需要老人注意的地方强化设计,增强环境信息识别性。同时将有效信息并放置于视野有效区内方便老人看到。在颜色的选取上,应避免近似色,例如红色和橙色、黑色和青色,蓝色和绿色等。此外,居室环境的墙界面和家具设计应避免突然出现凸出的障碍物,造成身体磕碰与擦伤。在地面上则是避免高差的出现,或是筑起小于45°的斜面帮助老人通过。对于厨房、卫生间、阳台等因为挡水出现的高差,可采用水篦子的设计满足排水需求,图2。

图2 地面无高差设计Fig.2 Ground no height difference design

(2) 改善室内光环境。由于光感度以及明暗适应能力减弱,多数老人对居室内部的光环境不满意。调研得出,居室内光线暗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厨房及卫生间这两处空间,见图3。长期处于低照度环境不仅给老人生活带来困扰,还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室内照度的调节,首先应最大化让自然光线照进室内。研究表明,合理的阳光照射可以促进褪黑素的产生,从而改善老人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问题[5]。另外可通过人工机械照明,增强环境照度。根据老年人住宅照度推荐值,老年人活动的环境应比照度正常值高出1.5倍~5倍的范围[6],例如书写、阅读等精细作业需要比普通照明标准提高2倍。但是,单纯增加室内某一灯具的照明亮度对环境整体照明亮度的增加效果并不明显,并且过亮的灯具照明还会引起老人眩光的反应。因此,采用局部多点式照明来弥补环境照明不足是可行的方式。增加室内局部照明,一方面可满足一般活动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让老年人通过根据自身特点调节光源的布置,满足视觉障碍者的不同需求,见图4。同时,由于老人起夜次数较多,因此在一些交通空间布置一些夜灯,可有效减弱老人眼球从卧室的暗环境突然进入到亮环境中的适应时间,避免光环境突变带来的危险。

图3 老人居室空间光环境不满意度占比Fig.3 The proportion of light environment dissatisfaction in the living room of the elderly

多层次的光源设计对空间层次和氛围的营造也有帮助的效果,进而为老人带来更好的视觉环境体验。调研也发现,老年人对人工照明的光色类型也有自己喜好:大多数老人喜欢中间色光(白光),因为白光可以有效地照亮需要看清的物体;其次在卧室、餐厅等空间,老年人更喜欢选择暖色光。很少有老人喜欢冷色光源。因此在居室空间中应注意冷暖色光源的搭配,满足老人视觉照度和心理的需求。

图4 老年人住宅照明设计示意Fig.4 The illumination design for the elderly home

2.2 听觉环境适老性设计

2.2.1 老年人听觉特征

由于生理结构变化或疾病影响,听觉系统会产生老年性变化,主要有几个方面:

(1) 耳廓表面皱襞松弛、凹窝变浅,辨别声音方向能力降低。

(2) 内耳血管的管壁增厚、耳腔空间缩小,耳道感受细胞及感音神经减少,造成老年性听力衰退甚至是丧失。

(3) 听觉中枢对音信号的加工分析减慢,造成老人反应时间长,认知速度减慢[7]。

可见,老年人听觉系统的退行性改变主要体现在对高频率声音不敏感,反应迟钝、听力下降甚至是耳聋。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老年人对高频音的反应不敏感,但是低频噪声却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生活。

2.2.2 听觉环境需求分析

(1) 增强安全信息音量。某些场合,听觉信号的接收比视觉更加适用、快捷。例如门铃声、电话声和水壶的叫声,声音的传递能让人以最快时间接收信号甚至是察觉并躲避危险。而老年人听觉丧失,则会造成信息传递有效时间的丧失,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因此,住宅环境中设施设备设计应增强安全信息音量,或依靠智能化系统在墙面设计视觉识别信号灯,让听力低下的老年人依靠视觉感官接受信息。

(2) 控制噪音。调查发现,老年人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噪音是造成老人睡眠困扰的因素之一。长时期的低质量睡眠和噪音影响会带来烦躁、焦虑的心理情绪。因此,住宅声学环境的适老性设计应当考虑噪音对老年人的影响。控制噪音有两种途径:首先在声源控制上,应降低噪音的发声强度[8]。此外,可通过设计对声音的传播过程进行干预。例如在墙体结构的施工上,可采用轻质复合墙体,并在腔体内部填入离心玻璃棉等吸声材料,可极大提高隔音效果[9],见图5。这类墙板与传统砖体墙相比不仅有自重轻、厚度薄、安装方便的优点,墙板内的空气层和组成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吸音、隔声功能,保证住宅内环境安静低噪。在墙体装饰面层的设计上,可采用吸声系数高的材料,如吸音板、隔音毡、玻璃纤维等。同时,在家具陈设的选择上,应避免使用玻璃、金属等硬质光滑材质,多选用松软的木质家具以及厚实的窗帘也有很好的吸音、隔音效果。

图5 轻钢龙骨石膏板隔音墙构造Fig.5 The structure of light steel keel gypsum board partition wall

2.3 触觉环境适老性设计

2.3.1 老年人触觉特征

触觉系统不仅能感受到外环境设施、家具等对皮肤的刺激、压痛,还能通过皮肤感知气候环境的质量。老年人触觉系统的退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身体肌肉反应能力减退,身体的平衡感下降,老年人触觉空间的认知度下降,容易摔倒、磕碰;同时皮肤表面的精细触觉敏感度下降,对温度造成的烫伤或磕碰造成的擦伤敏感度不高;

(2) 新陈代谢缓慢以及体内激素等分泌减少,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容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皮肤表面、呼吸道黏膜等人体组织容易缺水、干燥,引发不易根治的慢性疾病,因此对湿度、温度及通风需求较高。

2.3.2 触觉环境需求分析

(1) 加强空间认知度。触觉衰退导致的空间认知度下降应充分考虑空间内部的细节处理和材质的选择。老年人身体敏感下降,应减弱家具设备边缘对老人身体的擦撞,减少不必要的造型带来的认知障碍。同时,设备材质的外形、肌理、温度等也会影响老人对物体的感受。相比于粗糙、冰冷的硬性材质,老人更容易接受温暖、柔和等“手感好”的材质,例如木板、布艺、绸缎、皮革,而这些材质也更能营造出温馨、柔和的空间感受,图6。

图6 青岛万科随园养老公寓Fig.6 Qingdao Vanke apartment for the elderly

(2) 改善物理环境。触觉对外环境的刺激表现,不仅体现在触觉的空间认知上,室内环境的冷热情况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体质及抵抗力的衰退导致老年人对室内的热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室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状况与老人的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免疫机能有很大关系。首先在温度的需求上,老人体感舒适的温度较年轻人高。相比于夏季的炎热,老人普遍更怕冬季的寒冷。而汗腺的减少让老人皮肤更加干燥,因此良好的室内通风和湿度,有利于人体出汗,降低体温,增强舒适感。在住宅环境设计中,应促进自然通风的实现,增强室内通风及换气需求。当室内自然物理环境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应考虑增加通过人造物理环境系统,改善室内的热环境、湿度环境以及通风环境。

3 感知觉系统下老年住宅设计方案指南

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从视觉、听觉以及触觉感官系统等方面分析特征,并将其与住宅物理环境进行关联,得到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方案指南,见表3。

表3 基于老年感知觉系统住宅设计建议Table 3 Residential design proposal based on the perception of the elderly

4 结 语

住宅环境适老化设计作为社会养老配套设施完善的一部分,是提高老年人整体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10]。以人机工程学中的感知觉系统为视角,对老年人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老人感觉器官退化所带来的环境居住中的各项问题,为住宅环境适老性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和策略。今后,住宅环境适老化设计还应与智能化家居系统相关联,例如家庭安全方案、家庭健康方案、智能照明方案、家电控制方案等,进一步提升居住环境设施品质,为老人居家养老的自理性提供便利,进而改善生理及心理健康状况。

猜你喜欢

触觉居家住宅
Jaffa住宅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staycation居家假期
食的触觉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