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有机枸杞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9-04-11时保国杨文智
时保国,杨文智
(青海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青海西宁 810001)
有机枸杞产业是青海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产业。自“十一五”以来,青海省林业厅提出“东部沙棘、西部枸杞”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青藏高原的生态优势,结合枸杞和沙棘作为生态经济型物种的生物学特性,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和造林补贴试点等国家重点工程,着力强化发展枸杞和沙棘产业基地建设,逐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可持续林业发展。笔者分析了青海省有机枸杞产业政策、产业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1 青海省有机枸杞产业政策
1.1枸杞加工产业发展意见2009年10月,青海省经济贸易委员会针对“加快青海省生态农牧业发展进程,促进枸杞加工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出了《关于促进枸杞加工产业发展的意见》。它确立了扶持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的指导思想,主张规模发展与科学规划、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和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等相结合的发展原则,产业布局形式为海西地区发展枸杞种植业,以格尔木、德令哈、都兰和乌兰为区域中心辐射四周,促进有机生态农业建设,保障枸杞原料供应质量,海西州、西宁市重点发展枸杞加工业。
1.2青海省枸杞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11月,青海省林业厅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指导,围绕“生态立省”战略,沿着“东部沙棘、西部枸杞”的林产业发展思路,充分依托柴达木和共和盆地独特的地理、气候和产业优势,以标准化、规范化和规模化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品牌化战略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积极引导、扶持枸杞产业加快发展,编制了《青海省枸杞产业发展规划》。它指出青海省在2011—2020年枸杞种植总规模达4.67万hm2,标准化枸杞种植基地2.93万hm2,改造提升1.33万hm2的枸杞种植基地;保护优质野生枸杞种质资源1.33万hm2;突出柴达木枸杞的区域和品质优势,依托标准化、规范化的枸杞种植基地,树立柴达木枸杞的特色地域品牌形象;将都兰县建设成全国最大的枸杞主产县,总规模达1.67万hm2,其中有机枸杞1.00万hm2、绿色枸杞0.67万hm2。
1.3有机枸杞产业发展实施意见2017年2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为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东部沙棘、西部枸杞、南部藏茶、河湟杂果”的林产业发展战略,加快布局有机枸杞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柴达木枸杞品牌战略,以科技支撑延伸枸杞产业链,提升枸杞产业附加值,进一步将有机枸杞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把青海省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种植、精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它提出,到2020年,在柴达木和共和盆地建成人工枸杞基地4.67万hm2,标准化有机枸杞基地2.00万hm2、标准化示范基地0.67万hm2。有机枸杞干果年产量15.00万t,干果加工转化率60.00%,实现产值100.00亿元。
2 青海省有机枸杞产业基本情况
2.1产业规模化与标准化优势逐渐突显青海省枸杞种植主要集中在柴达木盆地的都兰县、德令哈市、格尔木市、乌兰县、大柴旦行政区和共和盆地的共和县与贵南县。截止2017年底(图1),青海省枸杞种植面积4.66万hm2,其中标准化生产基地0.60万hm2,有机枸杞种植基地认证面积0.77万hm2,有机认证认证面积0.34万hm2[1],覆盖种植农户3.14万户,带动周边贫困户498户,枸杞干果产量达9.4万t,比2016年增长46.6%,年销售干果6万t以上;2008—2017年柴达木枸杞产值从0.33亿元跃升至34.54亿元,产值增加103倍。2017年,青海省林业总产值为51.37亿元,柴达木枸杞产业占比高达67.24%,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优势逐渐突显。
目前,柴达木枸杞建立了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绿色食品保健品出口基地和栽培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已经通过欧盟ECOCERT、德国BCS和瑟瑞斯CERES等国际知名认证机构认证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共计25家;青海省获得国家首批开展有机认证试点资格的企业16家,其中通过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试点企业15家;获得全国有机枸杞认证证书的企业6家,其中青海企业5家;2017年,青海省已经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生产基地,有机枸杞产量6 154 t,出口量561 t,出口额551万美元。
图1 青海省枸杞产业种植面积(a)和鲜果产量(b)Fig.1 Statistics on planting area (a) and fresh fruit production (b) of wolfberry industry in Qinghai Province
2.2产品多元化与高值化快速提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的推行,积极促进了柴达木有机枸杞产业的发展。目前,以都兰诺木洪枸杞产业园区、德令哈绿色生物产业园区为中心,入驻枸杞企业14家;培育枸杞种植加工市场主体155家,其中精深加工企业16家,年加工能力3 800 t左右,产值约10亿元,枸杞加工转化率约5%。
有机枸杞产业从产品品种单一、低附加值的干果销售逐渐向多元化、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等方向发展。目前,柴达木枸杞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已经建成了有机枸杞浓缩汁生产、保鲜、酿酒、酵素生产、冷冻干燥、分拣筛选等生产线400余条;拥有诺木洪、柴达木、源鑫堂和雪山红等4件青海省著名商标,有机枸杞深加工领域注册商标129件,自主知识产权品种3个;不同类型、不同包装的枸杞原浆、叶茶、籽油、浓缩汁、干粉、果酒、酵素和泡腾片等系列产品50多种。
3 青海有机枸杞产业的优势
3.1产业政策重点支持青海省自“十一五”以来,积极推进枸杞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把绿色枸杞和有机枸杞作为产业重点进行系统布局,出台了多项利于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政策与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户和企业投资种植枸杞的积极性。截止2017年末,柴达木枸杞种植面积4.66万hm2,较2008年增加了51.62倍,占全国枸杞种植面积的22.97%;柴达木农商行、农业银行和都兰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推出“金穗枸杞贷”“枸杞贷”等信贷产品,累计发放枸杞贷款2.36亿元,有效解决了枸杞种植、加工过程中的信贷资金需求[1]。
3.2环境区位优势明显青海有机枸杞主产区地处柴达木盆地绿洲农业细土带上,是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2 800 m、日照时数2 530~3 200 h、年太阳总辐射量660~725 J/cm2,≥10 ℃有效积温2 530~3 120 ℃·d、日较差14~19 ℃,无霜期94~146 d,由此形成了柴达木有机枸杞产区海拔高、日照长、辐射强、积温高、温差大等环境特点,更加利于所产有机枸杞果品品质、营养成分和功能活性物质积累[2]。同时,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土地资源丰富,拥有可开发3.33万hm2土地资源发展枸杞产业的潜力,已经成为国内集约化种植有机枸杞的最大区域,这无疑将使青海省有机枸杞在全国枸杞种植中具备规模化优势。
3.3种质资源优良,产品质量高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拥有优质野生枸杞种质资源1.33万hm2,是我国最大的野生枸杞种质资源保护基地。现有研究表明,柴达木枸杞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且果实品质明显优于全国其他产区。张波等[3]分析了不同产区宁夏枸杞果实的百粒质量、果形指数、多糖、甜菜碱和胡萝卜素等,结果发现柴达木枸杞果实品质明显好于其他产区的枸杞。曲云卿等[4]考察了不同产地枸杞中主要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柴达木枸杞的类胡萝卜素、玉米黄素、β-胡萝卜素、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含量最高。
4 青海有机枸杞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1绿色无污染品质受到严峻挑战柴达木枸杞主产区大面积出租给农牧民种植,或维持家庭式分散种植经营模式,客观上给有机枸杞种植的标准化和管理的科学化造成了困难,容易造成种植户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来提高产量,舍弃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导致柴达木枸杞农药残留超标,使柴达木主产区的土壤和环境条件受到不可逆的污染与破坏,严重影响柴达木枸杞产业的声誉,不利于有机枸杞产业的品牌建设和产品推广[5]。
4.2产业技术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低柴达木枸杞大面积种植时间较短,栽培、植物保护、病虫害防控、采收、仓储及加工等环节的专业技术人员极度缺乏,产业技术支撑和技术普及仍很薄弱,许多种植户对关键技术掌握不全,处于边操作边摸索的阶段,操作不规范,造成亩产低、质量不高和收益少等问题。在诺木洪农场,宁夏枸杞种植户的产量干果达4 500 kg/hm2,当地农户产量仅有1 500 kg/hm2[6]。产业技术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低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柴达木枸杞产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进程。
4.3良种选育与推广缓慢,品牌价值效益不明显柴达木枸杞大面积的种植是得益于宁夏枸杞产业化迅速发展的结果,随着宁夏枸杞的走俏和柴达木地区的得天独厚的环境区位优势,宁夏枸杞专业种植户到柴达木盆地承包土地种植枸杞带动了柴达木枸杞种植的大面积增加,青海枸杞主产区种植枸杞品种以宁夏品种宁杞1号、4号和7号为主[2],导致柴达木枸杞长时间内很难形成自主的优势品牌。
“柴杞”和“青杞”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枸杞品种的选育成功,为柴达木枸杞品牌价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由于种苗规模化扩繁没有形成规模,种苗供应水平仍较低,难以满足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的需求[7]。
4.4产品加工技术含量低,深加工产品仍缺乏柴达木枸杞品质高于其他产区,干果在市场上比较走俏,中藏药加工企业多数仅限于干果包装的初步阶段,并冠以“宁夏枸杞”的品牌销往国内外市场[6,8],柴达木枸杞交易仍处于出售原材料的状态,深加工产品虽然有所增加,但仍缺乏具有突出创新性的产品。
5 青海有机枸杞产业的发展对策
青海有机枸杞产业的发展需要借鉴宁夏、新疆和甘肃等地区枸杞产业发展的经验[3,9-11],但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柴达木盆地天然的环境区位优势和种质资源优势,发展青海特色的有机枸杞产业。
5.1树立“柴杞”品牌,打造有机枸杞规模化基地紧抓“柴达木枸杞”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机遇,建立“柴达木枸杞=有机枸杞”的品牌效应,形成“柴杞”即为有机枸杞、绿色枸杞的市场认知,尽快制定出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柴达木枸杞地方标准》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柴达木枸杞保护管理办法》等有机枸杞标准和管理办法,确立“柴杞”的高端枸杞品牌定位,建立协调机制、检查机制,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融入市场监管常规工作,不断扩大“柴杞”品牌影响,持续提升品牌价值。
加快“柴杞”“青杞”的规模化扩繁,加大“柴杞”“青杞”系列枸杞品种的种植推广力度,成立专业的技术推广团队,定期对种植户开展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培训,提升柴达木枸杞产业技术能力,尽快形成“柴杞”“青杞”的规模化种植优势,为“柴杞”的品牌效应的形成提供优良的品质保障。
5.2加强集约化管理,提升病虫害防治能力柴达木有机枸杞种植应加快从家庭作坊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形成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建立柴达木有机枸杞栽培示范基地、集约化栽培示范基地和节水灌溉示范基地,组织实施区域性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及推广,重点解决农药残留与病虫害防治的突出矛盾,形成系列的丰产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12]。
5.3推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产业技术升级柴达木有机枸杞产业的发展需要积极推动柴达木有机枸杞产业联盟的建设,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推进种质资源改良、节水灌溉技术、生物农药与有机肥、机械化培育与采摘技术、枸杞保色技术、深加工技术等产业技术升级,解决优质品种的评价与种质资源改良问题、昆仑山雪融水减少和种植面积快速增加带来的灌溉用水紧缺的问题、农药复混与化肥带来的高抗药性与土壤污染问题、劳动密集型带来的人力资源短缺与效率低下的问题、传统晾晒加工技术与硫磺熏蒸带来的干燥效果和产品色泽问题、产业技术水平低与创新力不足带来的产品品种单一和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
6 结语
柴达木有机枸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应着眼于环境区位优势和种子资源优势,走与其他枸杞产区不一样的发展之路,即走一条定位为有机枸杞、绿色枸杞和高品质枸杞的“柴杞”高端品牌发展之路,以柴达木枸杞良种选育与育种平台建设、自主知识产权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建设、栽培技术研究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枸杞基地规模化与机械化建设、枸杞利用关键技术研发、系列枸杞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为突破口,开展各项产业技术的攻关和集成创新,使柴达木有机枸杞栽培品种达到特色化、优质化、高产化的要求,苗木繁育实现良种化、规范化和规模化,栽培与管理实现集约化和标准化,产业技术实现机械化和智能化,深加工产品实现多元化和高值化,整体提升柴达木枸杞产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打造有机枸杞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柴达木有机枸杞的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