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表水监测技术及相关问题思考

2019-04-11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年3期
关键词:断面河流污水

邹 敏

(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重庆 401147)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地表水监测则是环境监测的要素之一,地表水项目的监测指标对水污染防治有着强有力的支撑和指导作用。本文以河流监测及运用为例,阐述地表水监测对水污染防治的指导意义。

1 地表水监测方案的制定

在开展监测前,应根据标准规范编制采样方案,再对河流进行实地查勘,排查周边污染源、入河排污口,测定流速流量,摸排河流上游是否有污染源。待确定其污染特征及污染因子后,根据河流水域功能要求,调查搜集资料,确定采样断面、采样点位、采样时间及采样频次;根据河流特性,设置控制断面、背景断面和削减断面;根据河流宽度,设置垂线;根据水深设置采样点。同时,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除设置以上断面外,还应设置代表性断面,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和排污口处,尽量选择顺直河段,即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急流、无浅滩处。监测断面的布设应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监测工作的实际状况和需要,需要具有相对的长远性。同时,采样方案的编制也应考虑质量控制方案,对一个或几个环境要素的浓度进行检查。采样垂线、采样点的设置及各采样项目保存时限及固定剂的添加如表1、表2所示[1]。

表1 采样垂线数的设置

表2 河流采样垂线上采样点数的设置

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如表3所示[2]。其中,除了pH为无量纲,其他参数的单位均为mg/L。

3 地表水评价方法

河流断面水质类别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即根据评价时段内该断面参评的指标中类别最高的一项来确定[3]。描述断面的水质类别时,使用“符合”或“劣于”等词语。断面水质类别与水质定性评价分级的对应关系如表4所示。

表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表4 断面水质定性评价

4 地表水监测结果运用

当监测到地表水指标有超过水域功能要求时,应调查分析超标倍数及超标原因。当监测指标超标时,应对河流进行排查,特别是入河排污口,应逐个分析超标原因,并及时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

5 目前水环境质量存在的问题

5.1 水环境基础设施存在“短板”

城镇化过程中,急需加快补齐城乡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业集聚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置设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设施“短板”。要补齐上述短板,需投入大量资金,而“十三五”以来,水污染防治资金相对不足,农村地区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尚未建立,难以长期支撑已建设施的稳定运行。

5.2 治理措施还需加强

相关部门对流域污染原因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各自为政,多头治水,污染治理方式不具备针对性,流域治理陷入“缺、漏、补”反复不断的打补丁式被动治污局面,流域水环境陷入治理、改善、反弹、再治理的怪圈。生活污染治理方面,缺失城乡污水管网,部分生活污水未经收集直排环境。生活污水收集主要采用雨污合流制,即使实施了雨污分流,在管网末端,雨水和污水又合流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不但增加了运行负荷和运维成本,还导致污水处理厂因处理能力不足产生溢流污水,对水体造成污染。工业污染方面,工业园区、大型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较为完善,“小散乱”企业污染问题突出,“小散乱”企业和作坊未办理工商注册,更无污染防治设施。

5.3 治理技术存在薄弱环节

畜禽养殖的粪尿未得有效处理,除还田利用外,缺乏经济、高效的治理技术,深度治理畜禽粪污的建设运行成本高,企业难以承受。重污染治理、轻生态修复的观点普遍存在,流域污染治理以工程、管理措施为主,忽视因地制宜、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治理技术选择,更是缺乏必要的生态修复措施。

5.4 水污染防治管理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水污染防治工作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各部门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条块分割、城乡分割、部门分割现象突出。例如,水利部门负责水资源保护和入河排污口管理,环保部门负责水污染防治,国土部门负责地下水资源管理和污染防治,农业部门负责农业面源和养殖污染防治,建设部门负责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交通部门负责船舶码头管理等,职能有分割、信息不共享、协调不到位,行动不同步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国家层面仅水污染防治工作就分别实施了河长制、“水十条”、“三水共治”等,工作目标、工作措施相互交叉又不尽相同,地方政府和责任部门多头应对并接受多方督查考核,工作机制不顺。

5.5 区域联防联治机制不完善

一些河流流经多省市、多区县,“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上游污染,下游治理”的现象突出。另外,部分区县一旦出现河流水质超标,首先不是查找自身原因,而是归咎于上游污染,推卸自身责任。虽然各区县已经开始探索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市级层面也在长江、嘉陵江、乌江的主要跨界支流实施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但省市之间、区县之间联防联控机制仍缺乏统筹,监测预警、应急联动、环评会商、执法协作、责任考核追究等工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各区县、各省市“各自为战”的局面尚未得到扭转。

5.6 基层环保能力薄弱

一方面,基层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够。另一方面,人员不稳定。当前,基层环保工作普遍存在专职人员匮乏、资金保障不足、人员流动频繁和能力素质低等问题。

6 水环境治理对策

6.1 深入实施碧水行动,实现水清岸绿

突出“两治一建”,狠抓工业污染防治、深化次级河流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全面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水质总体满足管理要求。

一是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加大对水环境周边重点工业企业的监管,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二是持续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定期开展水质监测与预警,积极推动实施居住小区管网整治工程。三是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动雨污管网“规、建、管”机制落实,提高城市雨污分流质量和污水收集处理水平,确保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四是探索并建立“集中治理”和“分散治理”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方式,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以集中治理为主,分散治理为辅,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提高污水处理率,将污水治理由单一的达标向水资源综合利用转变,加快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

6.2 加大水环境保护工作投入

水污染防治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水环境保护投入压力大。应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对水环境保护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推动三峡库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6.3 建议进一步健全区域联防联治机制

建议从国家层面统筹跨省市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建立起“上下游同步、左右岸协调、干支流协作、水陆域共治”的联防联治机制,完善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推进相邻省市实施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特别是要对上游地区因保护生态环境作出的牺牲和努力,加大补偿力度,强化流域保护和治理支撑保障作用。

6.4 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环保能力建设

一是建议充实基层环保机构。依托环境监察垂直管理制度和环保机构改革,从国家层面完善基层尤其是区县、乡镇环境管理体系,充实人员编制,保障工作经费。二是建议改善基层环保人才结构。围绕环保重点难点工作和急需紧缺业务领域,加大基层环保人才尤其是一线业务骨干技术培训。拓宽选人渠道,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中设立基层环保岗位,明确工作人员能力素质要求,增强人岗匹配性,科学开展环保人才公招和遴选工作。将基层环保人才队伍能力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改善基层环保人才工作条件,吸引环保专业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工作。

猜你喜欢

断面河流污水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一种精确的轮胎断面束缚方法
高深度大断面中深孔一次成井技术探索与应用
超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承载力学特性及形变研究
污水的自述
污水罐坍塌
河流
茂名市开展全面攻坚劣Ⅴ类国考断面行动!
流放自己的河流
污水零直排,宁波已经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