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高龄老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
2019-04-11杜亚男陈长香
杜亚男 陈长香
(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截至2015年,唐山市60岁以上人口占19.6%,高于国家及河北省比例(国家为15.5%,河北省为14.7%)〔1〕。寿命的延长及老年人生理功能因年龄增长而衰退,仅靠自身力量长期维持和促进健康显得捉襟见肘,由此而引发的照顾需求问题日益凸显。而家庭环境的弱化使传统家庭照料为加剧的老龄化带来空前挑战,迫切需要国家、社会来平衡老年照顾资源的不足。本研究旨在探讨唐山市高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和唐山市弘慈医院直属10个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的32个社区(分布于唐山市区东南西北中),于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对在社区登记户籍的符合入组标准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75周岁,居住该社区1年以上且档案健全;意识清楚,与调查员沟通无障碍;经研究者说明研究目的后,愿意配合研究者。排除标准:病情危重、精神异常者、老年痴呆及严重认知障碍者。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 612份,回收有效问卷3 448份,有效回收率95.46%。年龄平均(80.12±4.74)岁;未婚14人,已婚且配偶健在2 095人,已婚丧偶1 320人,分居或离婚19人;文盲421人,小学及以下1 126人,初中1 101人,高中或中专614人,大专及以上186人;空巢2 529人,非空巢919人。
1.2一般情况调查 由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居住方式、月收入、家庭环境改造、有无女儿、与子女交流、子女及时提供帮助、与子女关系、子女看望频率、与家人倾诉、家中主事人、亲戚朋友来往、邻里来往、接受居委会提供服务频率、社区活动参与度。
1.3日常生活照护需求调查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2〕的条目,包括躯体日常生活需求(如厕、进食、穿衣、梳洗、行走、洗澡)和工具性日常生活需求(打电话、购物、备餐、做家务、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药、处理钱财)共14项。单项条目选项“①自己可以做,②有些困难,③需要帮助,④根本无法做”,将自己可以做视为无需求,其余3个选项任何1个视为需求。量表总分14~56分,其中14分为完全正常,定义为无需求;>14且<22分为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定义为轻度需求;≥22分为功能有明显障碍,定义为重度需求。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χ2检验、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唐山市高龄老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检出率及性别分布 总需求检出率为48.3%,工具性日常生活需求检出率显著高于躯体日常生活需求检出率(P<0.05);男性需求检出率显著低于女性(P<0.05)。其中躯体日常生活需求男性显著低于女性(P<0.05)。工具性日上生活需求男性显著低于女性(P<0.05),见表1。
2.2唐山市高龄老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检出率的年龄分布 各年龄组间日常生活照护需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年龄增长,日常生活照护需求呈上升趋势(P趋势<0.001);在3个年龄组中,躯体日常生活需求检出率、工具性日常生活需求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年龄增长均呈上升趋势(P趋势<0.001),见表1。
2.3影响唐山市高龄老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的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日常生活照护需求有序的3个等级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75岁且<85岁、空巢、无女儿、子女及时提供帮助、与家人倾诉、是家中主事人、邻里来往多、社区活动参与度高为高龄老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的保护因素(OR均<1,P<0.05);大专以下文化程度、无月收入、家庭环境改造、亲戚朋友来往少、接受居委会服务频率低为高龄老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的危险因素(OR均>1,P<0.05),见表2。
表1 不同性别、年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比较〔n(%)〕
与躯体日常生活需求比较:1)P<0.05
表2 唐山市高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影响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续表2 唐山市高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影响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唐山市高龄老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高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12.54%)〔3〕,除时间跨度,考虑为调查人群差异所致。CLASS数据中60~74岁年龄组人数占71.68%,75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28.32%,本研究人群为75岁及以上高龄老人。2011年第六次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显示,女性失能老人数量为男性的2倍〔4〕,本研究女性需求检出率虽高于男性,但未成倍数关系,除时间跨度,考虑地域及城乡差异。CLHLS数据覆盖23个省,调查城乡老年人,本研究人群为唐山市社区高龄老人,同一城市医疗保健设施和卫生服务设施差异及研究人群的个体差异较跨省者小,因此缩小了需求检出率的男女差异。随年龄增高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与日常生活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生理性弱化有关〔5〕。
张海艳等〔6〕指出,文化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研究表明〔7〕,文化程度高者,更为注重养生和保健,更倾向健康生活方式而自动屏蔽不健康行为,从而长期保持健康状态。月收入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直接反映老年人的经济状态。有月收入者,对健康的重视程度高,除日常开支,仍有经济空间执行健康计划,诸如营养方案和闲暇娱乐活动,有效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8〕,对预防疾病,防止功能受损意义重大。本文与李强等〔9〕研究不一致,考虑与其研究人群为失能老年人有关。空巢老年人由于照护资源有限,大多选择自我照护,长期亲力亲为延缓了生理功能衰减速度。非空巢老人对照护资源更为依赖,照护需求程度高。
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显示,城市老年人中,儿子更多承担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女儿更多给予老年人精神慰藉〔10〕。关于有无女儿这一变量结果,考虑女儿经常与老年人聊天解闷,与女儿的情感互动较多,因此对女儿更为依赖,呈现高需求。老年人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对家庭环境进行改造诸如拆除门槛、安装门把手、铺防滑地板、卫生间安装扶手等一系列措施以创造宜居、安全环境有利于维持健康,因此此类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护需求高。与家人倾诉,不仅能增进感情,也能让家人及时发现身体及心理方面的问题,有效排解焦虑情绪。程雪等〔11〕研究表明,老年人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较大程度影响躯体健康,增加日常生活照顾需求。为家中主事人者,不论处理事情还是现实操办都要亲自裁夺实施,不仅体现老人的自我价值感,也侧面提示老年人有良好的身体状况和精力。
本文结果中随接受居委会服务频率增高,日常生活照护需求下降,与李强等〔9〕基于山东农村失能老年人的调查结果不一致,其结果显示居委会提供服务无统计学意义。两种结果的差异,首先考虑与调查人群有关,分别为农村失能老年人和城市社区高龄老人,提示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及卫生系统存在城乡差异;其次与社区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有关。高龄老人由于身体失能或半失能状态而限制参与社区活动,呈现高需求。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通过社会网路互动而获得的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紧张焦虑,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支持与帮助,主要包括信息支持、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3个方面,积极影响健康行为和健康结果〔12〕。家庭扩展型社会支持(亲戚朋友、邻里关系)是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照顾资源之一〔13〕。亲戚朋友和邻里互动增加,可以缓解家庭照护资源的压力,不仅弥补老年人由于家庭照护资源不足导致的情感空缺,而且还能提供部分日常生活照护甚至部分经济支持,缓解老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支持曾卫红等〔14〕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