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
2019-04-11吴建
文>>>吴建
故乡的冬天,虽算不上十分寒冷,但气温也经常跌到冰点以下。大田里的庄稼被严寒压得抬不起头来,菜园里的青菜、菠菜等也被霜雪打得蔫头耷脑的,不能食用。这时候,大白菜就闪亮登场,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饭桌上。
“白菜可做百样菜”。菜帮可以剁碎做成猪肉白菜馅包馄饨,又鲜又嫩,味美爽口。菜叶,可加几根姜丝清炒,比鸡肉还鲜美。菜根切成寸段,用水焯过,码放在盘中,用盐醋香油调制,浇上调好的芝麻酱,凉丝丝、清脆脆的,又是一盘上好的菜肴。寒冬腊月,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炖一锅大白菜,放进排骨和粉条,佐以蘸料,令人大快朵颐。
大白菜虽好吃,但种植却很艰辛。陆游曾写过一首诗:“雨送寒声满背蓬,如今真是荷锄翁。可怜遇事常迟钝,九月区区种晚菘。”古代把大白菜称作“菘”。记得每年早秋,母亲从小贩那里购回大白菜种子,选一块空地,一钉耙一钉耙翻地,再挑来一担一担粪肥浇在上面,接着理平下种。待种子发芽出苗长叶后,还要除草间苗,最后移栽到菜畦里。一棵菜一个坑,母亲每年都要栽上五十棵,足够全家吃一冬天。大白菜不招虫,故无需施农药,但移栽后还要施两次农家肥,因此大白菜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深秋用稻草绳把大白菜捆绑起来,让菜团心,长得紧实。初冬时节,各家各户的菜园子里,一棵棵大白菜如同娇小的少女亭亭玉立,给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冬至之后,天气渐寒,随时会下雪,于是大家忙着收白菜。一棵棵硕大的白菜被整齐地堆放在院子或屋里的墙角。经过秋霜一打,大白菜菜叶脆嫩,汁多又略带甘甜,成为蔬菜中的佳品,故民间有“春韭秋菘”的说法。母亲一日三餐变着花样做的醋熘白菜、白菜粉丝汤、冬笋炒白菜成了我们一个冬季舌尖上的佳肴。
俗语说“百菜不如白菜”。大白菜不仅好吃,还有药用价值。后梁时陶弘景著的《本草经集注》,说它“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本草纲目》中也说:“甘温无毒,通利肠胃,除胸中烦闷。”民间则有“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之说。
冬天吃白菜,在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葑”便包含蔓青、芥菜、菘菜之类,也就是说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开始食用大白菜了。“早菘细切肥牛肚”,唐代大诗人韩愈盛赞其赛过牛肚。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写道:“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能与蜜藕滋味相媲美,他对白菜的喜欢程度可见一二。美食家苏轼更用“白菘类羔豚,冒土出蹯掌”之句来美誉,觉得白菜的味美不减乳猪和熊掌。大白菜虽是大众化的一介草民,却也有个烹龙庖凤的名贵。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的夫人爱新觉罗·浩在《食在宫廷》一书中记录清末宫廷菜几十种,大白菜就有五种:肥鸡火熏白菜、栗子白菜、糖醋辣白菜、白菜汤、爆腌白菜。后四种,已经成为家常菜。前一种肥鸡火熏白菜,如今很少见。据说,乾隆下江南时尝过此菜后,便将苏州名厨张东官带回北京,专门做这道菜。故宫博物馆有一尊2吨重的“翠玉白菜”玉雕,色泽鲜嫩,白皙无瑕。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画一幅水墨白菜图,画面上几棵大白菜,点缀着两个红辣椒,并云:“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蔬之王,何也?”足见大师对大白菜的厚爱。
年年白菜,岁岁相伴。尽管时下各种反季节蔬菜多得让你应接不暇,冬季可选择的菜品越来越多,但我依然对大白菜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