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心理剧干预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实践研究

2019-04-10李莹胡珊

课外语文·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理剧人际关系干预

李莹 胡珊

【摘要】本文以心理学理论为研究基础,对心理剧干预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实践研究。

【关键词】心理剧;干预:人际关系;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假设

本研究在实验前,假设心理剧干预可以使小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该假设将在实验中进行验证。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通化市某小学四年级选取两个平行班的学生作为被试,两班的学生在水平、年龄、男女比例上大致相同。选取其中一个班级A作为被试班,并对其实施心理剧干预;而另外一个班级B作为对照班,不对其进行心理剧干预。两班人数为:A班为被试班,55人,男女分别为27人和28人,年龄在11—12岁;B班为对照班,55人,男女分别为26人和29人,年龄在11—12岁。

(二)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了问卷法、实验研究法、文献法。

(三)研究工具

一是小学生人际关系自测量表。

二是心理剧。《送你一颗心》:选取该剧的目的在于帮助被试班学生意识到宽容的重要性,以达到教会学生相互理解,情感相容的目标,并得到学生人际关系改善的结果。《走在阳光下》:选取该剧的目的在于帮助被试班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并有意识地去改正,以达到让学生能够自我认识,同学间相互认识的目标,并得到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结果。《转弯》:选取该剧的目的在于帮助被试班学生学会理解、谅解他人,以达到学生间能够主动相互探索,共同为改善人际关系努力的目标,并得到学生自觉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提高的结果。

(四)数据处理

本研究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1.实验前问卷调查结果。A班干预前问卷调查结果为:人际关系有待改善为13人,人际关系良好22人,人际关系一般20人。B班干预前问卷调查结果为:人际关系有待改善为12人,人际关系良好21人,人际关系一般22人。

2.实验后问卷调查结果。A班干预后问卷调查结果为:人际关系有待改善为6人,人际关系良好30人,人际关系一般19人。B班干预后问卷调查结果为:人际关系有待改善为10人,人际关系良好23人,人际关系一般22人。

(二)SPSS数据处理

对A班人际关系前、后测结果比较进行数据处理,相关系数r=0.772>0.5,因此接受心理剧前的成績和接受心理剧后的成绩相关。另外,通过分析上限与下限的范围内不包括0,且显著性为0.001<0.05,则可得出差异显著这一分析结果,即接受心理剧前的成绩和接受心理剧后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我们在排除实验误差和系统误差后基本可得出,产生显著性差异的原因是对A班同学施加心理剧教育而产生的。

对B班人际关系前、后测结果比较进行数据处理,相关系数r=0.996>0.5,因此接受心理剧前的成绩和接受心理剧后的成绩相关。另外,通过分析上限与下限的范围内包括0,且显著性为0.121>0.05,则可得出差异不显著这一分析结果,即接受心理剧前的成绩和接受心理剧后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我们在排除实验误差和系统误差后基本可得出,在学生自然成长以及没有心理剧干预的条件下,B班(对照班)无显著性差异。

通过A班(被试班)、B班前测结果比较数据可知,因为相关系数r=0.998>0.5,因此接受心理剧前的成绩和接受心理剧后的成绩相关。通过分析上限与下限的范围内包括0,且显著性为0.485>0.5,则可得出差异不显著这一分析结果,即    A班、B班接受心理剧前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我们在排除实验误差和系统误差后基本可得出,A班、B班的自然状况在干预进行前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干预前,A班、B班被试前测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干预后,A班的前后测得分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B班的前后测得分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推论A班、B班的后测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心理剧干预显著地改善了A班被试学生的人际关系。

四、分析与讨论

(一)分析

1.心理剧干预前后A、B两班学生人际关系概况比较

第一,A班(被试班)学生人际关系概况。在心理剧干预前后,A班学生人际关系概况整体有了大幅度提升,得分在“人际关系良好”分段的人数增加了很多,“人际关系一般”分段人数无明显变化,仅减少1 人,“人际关系有待改善”分段的人数也有明显下降。数据显示,A班前、后测结果比较的显著性为0.001<0.05,相关系数r=0.772>0.5,也就表明接受心理剧前的成绩与接受心理剧后的成绩相关,且有显著性差异,在排除实验误差和系统误差后基本可得出,对A班(被试班)同学心理剧干预是产生显著性差异的原因。从本实验研究得出的数据来看,A班学生的人际关系概况有明显的提高。

另外,从心理剧干预实施前后与学生与班主任的交流中,可观察出学生态度与班主任评价的变化。心理剧干预实施前后,A班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情况的态度从“还可以”“还行”变为“特别好”“同学更喜欢我了”;A班班主任的评价也从“没什么大问题”“偶尔学生之间会发生小矛盾”“有少数几个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一些的学生”,变为“班级氛围更融洽了”“小矛盾有的可以自己解决了”“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一些的同学也活跃一些了”。根据学生态度与班主任评价的变化,也能看出来A班学生整体的人际关系概况得到了改善。

综上所述,A班学生整体人际关系概况在心理剧干预前后有明显变化。

第二,B班(对照班)学生人际关系概况。在心理剧干预 前后,B班学生人际关系概况并无明显变化,得分在“人际关系良好”分段的人数仅增加了2人,“人际关系一般”分段人数无变化。“人际关系有待改善”分段的人数也仅减少两人。数据显示,B班前、后测结果比较显著性为0.121>0.05,相关系数r=0.996>0.5,则可知接受心理剧前的成绩和接受心理剧后的成绩相关,但并无显著性差异,在排除实验误差和系统误差后,基本可得出B班学生的人际关系概况在自然成长以及没有心理剧干预的条件下,无显著性差异。

此外,从心理剧干预实施前后与学生与班主任的交流中,发现学生态度与班主任评价也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心理剧干预实施前,B班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情况的态度是“还可以”    “还行”,心理剧干预实施后也基本相同,如“不错”等词;B班班主任的评价相比之前的“没什么大问题”“偶尔学生之间会发生小矛盾”“有少数几个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一些的学生”,也没什么大变化,根据学生态度与班主任评价的变化,也能看出来B班学生整体的人际关系概况并无明显的改变。

综上所述,B班学生整体人际关系概况在心理剧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

2.心理剧干预后A、B两班学生人际关系概况比较

第一,数据分析。A班、B班被试在心理剧干预后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A班、B班被试前测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0.485>0.5),A班被试前后测得分比较差异显著(0.001<0.05),而B班被试的前后测得分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0.121>0.05)。根据上述数据,可以推论出A班、B班被试的后测得分是存在显著差异的,也就是心理剧干预后,A班学生整体的人际关系概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而B班学生整体的人际关系概况仍大致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第二,学生态度。与学生在实验研究后进行交流十分重要,有利于实验数据收集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以及得到更多的实验效果的反馈。因此,在心理剧干预后,分别对A班、B班开展了心得交流会,当又一次提问“觉得自己现在和同学相处得如何”时,A班学生回答踊跃,积极性很高,并用了“特别好”“同学更喜欢我了”这样的词句进行了总结;B班学生仍较为沉默,但是有几名同学主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些同学大多用“没变化”“还像原来一样”来表达,甚至还有一位同学提出了希望自己班级也能有机会演心理剧的想法。两班学生态度有明显差异。

第三,教师评价。班主任对学生的动态了解及时,观察学生时间充足,在心理剧干预后,询问A班、B班两班班主任关于两班学生实验后的人际关系概况的问题时,A班班主任对自己所带班级学生整体人际关系概况的评价变为“班级氛围更融洽了”“小矛盾有的可以自己解决了”“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一些的同学也活跃一些了”,而B班班主任对自己所带班级学生整体人际关系概况的评价仍然是“没什么大问题”“小矛盾还会出现,需要出面协调”“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一些的学生仍然存在人际交往问题”。两班教师评语也存在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心理剧干预后A、B两班学生人际关系概况存在明显差异,其中A班学生整体人际关系概况得到了改善,而B 班学生整体人际关系概况并无明显变化。

(二)讨论

1.研究结果讨论

本研究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从实验结果来看,心理剧干预前A、B两班学生人际关系概况并不存在明显差异,而心理剧干预后,A、B两班学生人际关系概况存在明显差异,已经验证了研究开始时提出的假设,即“心理剧干预可以使小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也可推论心理剧可以对小学生人际关系产生影响,二者存在相关性。而心理剧干预前后A、B两班学生人际关系概况比较则排除了实验进行的一个月期间,被试自然成长带来的人际关系变化;学生态度以及教师评价的采集能够更为直观地评估实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干预成效讨论

通过对学生态度的观察以及教师评价的采集发现,心理剧干预结束后,A班的情况呈现出了明显的不同,学生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同学之间产生矛盾不再是以“告诉老师”为解决方式,而是有了“自己处理”的想法甚至行动,极少数人际交往存在问题的学生也在同学的帮助以及班级氛围的改变下,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變;而B班也并不是一点变化没有,他们关注到A班的变化后,有了“希望也可以演心理剧”的想法,证明心理剧干预对B班有着一定的间接影响。此外,所有实验数据也都可以说明心理剧可以改善小学生人际关系,证明本研究的进行是有效果的。

五、结论

A班(被试班)、B班(对照班)被试前测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心理剧干预后A、B两班学生人际关系概况存在明显差异,其中A班(被试班)学生整体人际关系概况得到了改善,而B班(对照班)学生整体人际关系概况并无明显变化。

两班学生态度以及教师评价的对比,也可以证明心理剧干预对改善小学生人际关系是有效的。

以上这些均可说明,心理剧干预改善了A班(被试班)被试学生的人际关系,达到了实验的目的,验证了心理剧干预可以使小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的假设成立。

参考文献

[1]孙洁,王富国,王业干,等.浅谈校园心理剧[J].求知 导刊,2015(3).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心理剧人际关系干预
校园心理剧的意义重构与功能优化
校园心理剧对提高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能力的探讨*
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