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心中之弦,唱响阅读之歌
2019-04-10何针桃
何针桃
【摘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是让学生爱上阅读的重要前提。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關键词】阅读条件;有效措施;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获取更多知识的基本方式,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认识是很多其他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但农村小学生受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的影响和限制,课外阅读活动显得相当匮乏。农村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明显低于城市学生,这将直接影响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影响课外阅读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
从内部因素来看,农村小学生自身没有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习惯。更由于阅读是强调思考的,是静态的活动,而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是贪玩和好动,不能静下来阅读,反复多次,学生有倦怠感。再者,现时的小学生仍存在学业负担重的现象,只求完成作业,没时间,也不愿意进行额外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就成了老师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二)外部因素
从外部因素来看,主要有三个:首先,教师没处理好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的有效连接,大部分时间花在“提高考试成绩”的无休止的习题训练中;其次,农村父母并不重视,认为课外书是闲书,学好主科才是硬道理,忽视了孩子课外知识的补充;最后,是外部环境的影响,目前,游戏室充斥了学生的生活,在网吧和游戏室随处可以看到玩得痴迷的学生,触屏手机游戏也占用了小学生的大量的课余时间。这些外部因素直接影响了农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一)教师方面
课堂指导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桥梁。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由课文学习走向课外阅读。例如,人教版十二册中有篇课文《鲁滨孙漂流记》,表现主人公机智勇敢、乐观向上的精神,小学生们都很喜欢读,但书本中只包含梗概和一些精彩片段,学生渴望获知整个故事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鲁滨孙的火种是怎样获得的?他的住所是怎样搭建的?在漫长的岛上生活中,他又是怎样知道时间的?这一个个问题,萦绕在学生的脑海中。我顺着学生这种探究的欲望,向学生推荐了这篇课文的整本书的阅读。学生的兴致很高,简直是乐此不疲,一有时间就阅读,课间追逐吵闹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津津有味的阅读和讨论。再如,第二组课文是关于不同地方的特色的文化描写,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地方的当地习俗和特殊文化的文章,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还向学生推荐一些具有浓厚当地风情的景点,使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有趣和有吸引力的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广泛阅读的兴趣。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我让学生以手抄报、广告宣传语、我是小导游等形式来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以检测阅读的成效。
读而不思则罔,不动笔墨不读书。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越来越体会到其中的道理:只有在读中思考,思考中读,收获才更大。因此,课堂上我非常重视读书习惯的培养,并注意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例如,我让学生运用“读进去,又想开去”的方法去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我检查了学生的书中的笔记,发现他们真的走进了作者的世界里,一行行笔迹,记录他们阅读时的收获。其中,有位学生读到“安妮才学会开始说话时去看戏,小演员听懂了她说出的几个字,她高兴得要跳起来”这部分内容时,写道:“在小安妮心里,生活是多么美好,即使是黑暗和沉寂,只是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足以让她满足。”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影响,从这里可见一斑了。因此,思考的阅读,才会更有生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越发浓厚。
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我们要为学生营造相关的课外阅读氛围,使学生能够潜意识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我们学校的文化长廊,定期张贴学生的作品和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甚至连教学楼的横梁和柱子都张贴了名人的名言和读书的故事,让学生随时随地陶醉在读书的文化氛围里。为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示范,使学生在模仿过程中成为习惯,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学校设立的静态阅读课与学生一起阅读,跟学生介绍自己阅读时的心得体会,向他们展示我阅读过程中的笔记,使学生认识到教师阅读的重要性,逐渐意识到:只有阅读得更多,知道得才更多,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我也要阅读”的欲望。
(二)家长方面
长期以来,课外阅读在学校开展得轰轰烈烈,但仍未收到应有的效果,我觉得个中原因和家长的配合也有很大的联系。课外阅读,顾名思义,需要在课外时间进行。因此需引起家长的重视。父母应担任起校外的主管监管角色,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激发孩子对课外阅读的热情。随着自我阅读的发展,这种激励措施可转化为为孩子购买书籍,充实家里的小书柜。考虑到农村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亲子阅读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利用现时通信的便利,我在微信群里设立了一个班级的阅读群,要求家长将子女在家阅读的情况拍照片或者发视频上群,以此来落实小学生在家里的阅读,这种形式让学生有表演的感觉,学生乐于接受。
(三)学生方面
课外阅读只有成为一种常态,学生的兴趣才能形成。我平时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参加到一些读书活动中。如班级图书角的管理要体现小主人公的精神,我班里的图书角的部分书籍,有学生自愿捐赠,另一部分是我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阅的。为了确保阅读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我改变了以往只由几个班干部管理的方法,而是让全班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管理的权利,这也让他们知道是义务,就像打扫卫生一样,轮流值日,然后再选五个小老师,负责监管周一至周五的借阅情况。其次,在图书角旁边有一个“悦”读表格,鼓励学生每天早读或中午至少阅读书籍15分钟。由值日生和小老师负责监管,根据同学们的阅读情况填写表格,我每周检查一次,并以小组为单位奖励优胜小组,学期末再奖励“悦”读之星。这样,每个学生都是图书角的主人,大家都爱惜书,爱读书,在活动中受益。
学生取得的课外阅读成果,需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学生内心获得了肯定,才能促进阅读兴趣的发展。我班每节语文课前开设“三分钟阅读分享”,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分享的片段或读后心得,每节课让一个学生上讲台分享,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分享后可进行提问或交流,学生在分享过程中增长了知 识,开阔了视野,分享的同学也提高了表达能力。
确保阅读时间,让学生自觉阅读。我们学校每周有一节静态阅读和动态阅读课:动态阅读课,用作指导学生阅读或阅读分享会;静态阅读课,就是让学生在一节课里能够完全用在阅读当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另外,我们语文科也明确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不做题海战术,腾出时间,尽量用作课外阅读。有了时间的保障,学生阅读的劲头就更足了,上课铃声还没有响,很多学生已经坐在课室里面开始静静地阅读了,哪怕是平常调皮的学生,也是那么安静、入神。那一刻,我领悟到由于学习和交往的需要,其实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有着向往知识,获取更多信息的欲望,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只要我们为他们阅读的萌发提供合适的环境。
三、结语
人生因为阅读而更加丰富多彩,沉浸在书香的童年也才会更加润泽。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为己任,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拨动学生心中之弦,共同奏响阅读之歌,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先枝.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1).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