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2019-04-10刘言滢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下阕念奴娇旷达

刘言滢

【设计意图】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作品,不仅代表着很高的文学成就,从中也可观照苏轼的人生态度,既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能力提供优秀文本素材,更可突显语文科人文性的特性。因此我在教学上除了落实知识积累之外,重点是引导学生体味和品赏词作豪放雄浑的意境美,并在此基础上来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探究作者的人生态度,使学生能以旷达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

而且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越来越注重文化底蕴与文学内涵的考查,为此,古诗词鉴赏便成了高考语文命题组专家这盘文化大餐中的一道脍炙人口的美味佐餐。题型由原来的客观选择题改为现在的主观赏析题,从而加大了解题的难度。为此,我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些有关诗歌鉴赏的方法与要领,做到方法指导与材料积累相结合,让学生在讨论中共同提高,让方法成为学生的一种体会。这样能引导学生走进诗词美妙的意境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材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鲁教版必修四“历史坐标上的沉思”专题中的一篇宋词。本专题的话题是透视历史的烟云,目的在于通过反复咀嚼历史佳作,领略感人情怀,采撷前人智慧,逐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文写于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黄州游赤壁时所作,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本词的主旋律是感情激荡,气势雄壮。词的上阙,从眼前见到的赤壁江景,联想到古代特别是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侧重写景。下阙,再现周瑜形象并且赞美他的功业,引出自己的功名无望、壮志难酬的感慨,转而以旷达的心态看待历史和人生,求得思想解脱,由咏史进而抒情。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对生活的各种体验,所以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应该让诗词语言充分撞击学生的心灵,激起他们思想的火花。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赤壁赋》,对苏轼及其文章风格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品味语言,品味作者的人生思想,常常会因为他们缺少生命体验,而难以深入。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最初体验,同时又要注意引领他们去品读诗词,感悟作者丰富的思想。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吟咏,体味品赏本词豪放雄浑的意境美,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情怀。

3.掌握鉴赏怀古类诗词的一般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景物描写,理解词中传神的字,能够准确地领会这首豪放词的意境。掌握鉴赏怀古类诗词的一般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

赏析周瑜的人物形象。结合词人的处境,能够准确地解读词人壮志未酬的苦闷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反复吟诵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传说中的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颇有感触,于是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苏轼,走进他的诗词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板书)走进苏轼的世界,聆听他超越千年的感慨。

二、學习目标

1.诵读吟咏,体味和品赏本词豪放雄浑的意境美,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情怀。

2.掌握鉴赏怀古类诗词的一般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三、整体感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以小组为单位,诵读这首词。(思考词中哪些地方需要语调激昂、语调轻快、语调低沉)

让全班学生配乐中自由朗读,体味感情基调,并谈谈初读感受。

借朗读处理导学案中“知识存盘”前两道题目。

2.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明确: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

四、探究鉴赏:感受形象,探究情感

(一)品读上阕

1.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景观?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

明确:①大江、浊浪、乱石(形 仰)、惊涛(声 俯)、千堆雪(色);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诗人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用惊天地之笔,泣鬼神之墨,极尽描摹之能事。“穿”写出山崖高耸入云的动势;“拍”写出了江涛的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浩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

2.词中“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为何是“周郎赤壁”而不是“周瑜赤壁”?

明确:古时称年轻有才华的人为“郎”,因此用郎,由此体现出周瑜的年少有才,全篇词的豪情壮志和作者的敬佩怀念。“郎”字,显得特别年轻潇洒。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周瑜当时34岁左右,十分年轻,在战场上连败敌军,青年俊才,意气风发。称呼:公瑾、周郎(称字,而不是直呼名讳,有着对周瑜的尊敬,亲切)

(二)品读下阕

由眼前壮美的景色,词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许多英雄人物,如果换做是你临江而立,你会想到哪些英雄人物?(学生思考作答)

3.下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周瑜形象?请结合下阕分析。

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慨。

4.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点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大家想想,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谪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感到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肯定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的消极,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

五、拓展延伸:怀古诗鉴赏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思考:①“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②“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什么?③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古诗相关知识链接】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喟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感慨个人际遇等目的。这类诗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1)其基本的结构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3)怀古诗的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4)懷古诗鉴赏方法:①弄清史实、典故。②寻找连接点(古迹、古人),体悟感情。③品味技巧手法:用典、对比、借景抒情、烘托 映衬、寓情于景等。④内容特点: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寄托哀思,感慨兴衰,共鸣身世。

小结:美读,读出理解,读出情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在苏轼身上,我们看到了奋发有为的同时,要能拿得起放得下,不能因环境改变,那就改变心情。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报怨,伤感,只会徒增烦恼,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如果能像苏轼这样于逆境之中洒脱、旷达,直面挫折,这将是我们今天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一大收获。现在,让我们齐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再次感受他的豪放与洒脱之情。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请结合所学,以“苏轼,我想对你说”为中心,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语段。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  空间——广阔   宏

千古  时间——深远   阔

赤壁(雄奇壮美)

正衬——周瑜(建功立业)

反衬——苏轼(壮志难酬)

猜你喜欢

下阕念奴娇旷达
念奴娇
思念的五月
士魂
旷达者
旷达者
旷达者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探究
半阙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