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周学熙《东游日记》之研究

2019-04-10黄凯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日本

黄凯

摘要:周学熙,安徽东至人,1902年任袁世凯幕僚,1903年,奉袁氏委派赴日考察工商币制,后撰《东游日记》一书。访日期间,考察zU,参观学校,详细了解当地社政民情,关注面广泛。此外,还游历名胜古迹,与工商各界往来交谈,对日本近代化所取得的成果大加赞赏,得出了“日本之兴也,其在工商乎”的结论,愈发坚定“工商兴国”的理念。归国后,创办各类企业,又两度出任民国财政总长,纵横政商两界,成为近代著名的民族实业家。此段考察经历对他日后的人生轨迹产生何种影响,值得思考。另外,书中关于日本铸币、印刷、冶炼、采矿等业的概况多有介绍,内容翔实,为该书特有价值所在。

关键词:周学熙 《东游日记》 日本 工商兴国

自明治维新以降,日本日新月异,国势蒸蒸日上。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昔日亚洲巨人终败在蕞尔小国的脚下,举世哗然,民情激奋。学习欧美不如学习日本,欧美远隔重洋,日本近在咫尺。日人输入西洋文化,去芜存菁,取精用宏,仅仅数十年就雄踞东方,如果能借由学习日本以吸收西洋文化,必定事半功倍。于是,负笈东渡以求富强者络绎不绝。而各地的督抚则出于各自的目的,也派遣大量的人员赴日。这些人在归国之后将其在日本的游历见闻以日志的方式记录下来,纷纷刊印出版,有些还专门撰文上禀督宪,微言大义,希冀得到当局的重视。@本文正是以其中的佼佼者周学熙的日记为研究对象,通过他的日本之行,叙述在迈向近代化的道路上,中日间存在的差距,特别是在技艺、制造等工业领域的落后现状以及周氏由此产生的“工商兴国”思想渊源,这对于研究周学熙这一人物和近代中日的变革历程都大有裨益,颇具价值。

一、周学熙早年事迹及与袁世凯的关系

《周学熙东游日记》,清周學熙撰。周学熙(1866-1947),字缉之,号止庵,安徽东至人。关于其生平详见《周止庵先生自叙年谱》,可考其大略。父周馥,初人李鸿章幕府任文案,受其器重,长期从事洋务事业,后官至山东巡抚、两江总督。周学熙出身官宦之家,本应走科举仕进之路,但光绪十九年(1893)中举之后,遭遇各种变故,屡试不第,愤而转向实业。光绪二十四年(1898)九月奉北洋大臣裕禄“札委会”办开平矿务局,十月总办矿务局,自此开始了其“实业救国”之路。在周学熙的发迹之路上,袁世凯一直鼎力相助。究其原因,一是家族关系,袁、周两家既是世交,又是姻亲;二是周学熙个人的才干,光绪二十七年(1901)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委任周学熙总办山东高等学堂,这是二人的初次共事,互生好感。同年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直隶因遭庚子拳变,民生凋敝,为整顿经济、缓和制钱短缺,袁世凯又委派周学熙出任银元局总办,创办造币厂,周氏不辱使命,三月而大具。其在办学和实业上突出的能力,正是袁氏巩固自身权力和地位所急需的,二人一拍即合,从此周学熙前半生的命运就和袁世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荣辱与共、祸福相依。时值袁氏仕途的上升期,每有升迁必大力提携,周学熙则竭力回报,其身价地位亦随袁氏而水涨船高。

二、周学熙《东游日记》之概貌

光绪二十九年(1903),奉袁世凯的派遣,周学熙一行数人赴日考察“工商币制”事业。三月初七日,自天津登火车动身,初八日,在塘沽登“大连丸”号,于十六日抵达日本长崎,二十一日到大阪,四月初四日至东京,五月初九日返津,考察时长两月有余。复周历仁川、汉城、木浦、釜山、长崎、神户、大阪、奈良、东京、西京(京都烊城市,先后遍观汉城典圜局、三菱造船所、三井洋行、八幡制铁所、川崎造船所、兵库县署、渊钟纺绩厂、川崎氏园林、正金行等处,日人待客殷勤,主宾相聚甚欢。在大阪期间,周氏驻足安治川筑港工程,此日本超级工程也,竣工后将利于大阪海上商贸之繁荣,此外还有幸登上日本海军敷岛战斗舰。此舰身躯庞大,火力凶猛,较之北洋水师平远、镇远,相形利钝,不待战而决。除参观军舰之外,周学熙等人还在大阪游赏博览会、造访新闻社、观摩造币局等,收获丰厚。四月初四日至十六日,又至东京,日人陪同导观各类学校,于大仓商业学校、高等商业学校、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东京府立师范学校、商船学校、成城学校等一一踏足,纵观晚清各类游记,但凡来日考察者,多对日本教育推崇备至,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备的学科建设、充裕的资金设备,加上民间私人办学之风盛行,周氏也对资助办学者多多褒扬,“大仓商业学校,为大仓喜八郎所独捐。盖八郎徒手起家,不数十年,致富数百万,而能栽培后生、体恤寒唆如此,其胸襟非寻常人所能及,可钦佩也”。此外,周氏又不辞辛劳,于十八、十九两日,翻山越岭察访周遭矿坑,入洞了解采铜事宜,获悉不同工序技法,开采效果各不相同,又听闻矿水含硫,过滤才能排放,感叹于日本社会前瞻的环保意识。观此周氏日本之行,正如傅增湘序中所言“凡东西京大校名厂,及数百里外之炭坑铁冶,无不躬历而目验之,于工商竞争关系,于国家盛衰之故,尤兢兢焉”。其拳拳报国之心,可见一斑。

三、周学熙《东游日记》之精华处发覆

周学熙出访前夕,正值清末新政伊始,身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率先响应清廷号召,并以积极的态度付诸实践,在其辖区直隶境内实行了较为完整的振兴经济措施,力促传统价值观之转变,掀起了一股兴办实业的浪潮,直隶农、工、商各业的近代化全面启动。此次周学熙等人的东游考察正是袁氏支持的,意在躬历目验,掌握日本维新的奥秘,从而激励新政在直省的开展落实。

与经学之士、科考及第者不同,周学熙作为一个倡西学并通晓洋务的官员,没有走马观花式的赏玩,也没有笔谈交友、吟诗作赋。他肩负袁氏嘱托,考察工商领域,以其专业化的知识结构分析不同国家间商业竞争状况,关注币制矿冶等生产制造领域,特别是针对这些企业的运营管理、工艺技术、人员结构开办经费等详加研究,多次往来造币局、金属场矿、印刷局以及各地的陈列所处,常与日人及在日华人洽谈工商采购事项,因此可以明确本次出访是具有目的性的。

目的一,学习日本的先进造币技术,以整饬混乱的国内币制。在大阪期间,多次莅临日本造币局及关联之金属冶炼场。三月二十四日,第一次造访造币局,在日人引导下,获悉该局规模和规章制度,并在试验场观看化学验银法。二十六日,第二次前往造币局,观金银币之溶解场、伸延场。二十七日,三临造币局,先观摩极印场烘洗、过秤、印花法全过程,又细看精制场之镪水化分以及精炼场、制作场、雕刻场之流程工序。四月二十九日临别前再访造币局。往复四次,日人造币的规章、工序、技艺没有保留,都被周氏所掌握,日人又赠《币制论》一书,“局长长谷川允我派工徒来学刻模,又言,凡银元机,有作山专吉者善制之”,临别之际又代刻一钱银元,及获赠熔铜炉图等。综上观之,日人此举似乎有合作币制、共促经合往来的意图。二十五日、二十六日前去住友伸铜场、硫酸晒粉会社、三菱精炼所、岛田硝子工场参观,在伸铜场,观熔化、碾片、撞饼、烘摇洗各法,周学熙比较日人技法,认为“大致与我局相同,惟器较利”,日中差距,不全在技法的不精湛,多在机器设备的陈旧。硫酸制粉工艺为染布之用,其工厂开办五年,获利颇丰。三菱精炼所之电气化铜分金银法乃世界最新法,“现该所每月约提银二吨、金千数百两。所分铜质尤净,多售欧洲”。而岛田硝子工场之玻璃器物法,“其炉工程甚巨,余事尚无大难”。可见日本工业水平提升迅猛,其冶炼工艺较为成熟,并能不断突破创新,以致能开拓海外市场,大获其利。相较之下,国内除外商垄断外,没有能与之媲美的企业,如能东渡取经,学成归来,报效国家,岂不美哉。

目的二,考察印刷事务章程及评估相关经费。在东京期间,四月初八日、初九日、初十日、十五日、二十二日、二十三、二十四日周学熙一连七次造访印刷局及附属部门,除观摩工场情景、交流各国专长之外,多与日人商討开办事宜,统计各项开支,另录细单。日人多慷慨,传授技艺经验,还“赠全图,工厂人数、机械马力及学校人数、今昔比较图标,劝立火警操演法”。造访期间,周氏还关注到日人对工人素质、规章条例、安全措施等项有严苛要求:“日本凡民家工厂,男女工皆取寻常小学校卒业者;官设工厂,男女工皆取高等小学校卒业者,故人皆守分,厂规严肃。”“初创一事,非十数年经营不能尽善,如日本曾用意大利雕刻师,十五年然后尽得其妙,若三五年而弃之,安有今日。”最初创办印刷局时,因强绘房图,不符合工厂规制要求,结果传为笑柄。此外,日人时常演习火警,各部处置恰当,井然有序,毫无慌乱迹象,这都是日人经营管理多年的经验积累,“愿中国事事各就专家通人讨论,勿蹈此辙”。细细考量日厂合理之处,谨慎借鉴,这将有助于我国振兴工商各业。

目的三,购买器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仿效日本改良工艺,实现国产化。书中多次提及商讨购买器物事宜,如“谈及工艺学堂购机器、延教习匠目事,惟所交凌润台太守函仅托买物事”。“三十日,作山专吉来见,呈造币机器价单。”日人揣度周氏来此采购物质,因此热情款待,“四月二十七日,堺市酒业、酱业、刀物业各商十一人及干事二人皆藤井友,公宴茅海楼,各以其精制品少许见赠”,推销商品之意,不言而喻。此外,参观大阪商品陈列所时,来自中国器物,质粗工拙,无法参与竞争,急需工艺改良,而日人多有经验,赠《大阪府工业概览》《陈列所十年纪要》以展示其法,简捷高效,“今日本通国无一不需洋货,而无一洋货非出自本国仿造者,此所以区区小国能自立于列强商战之世也”。日人精于学习,不断创新,最终能与欧美竞争,都是因为振兴工商从而启发民智、贯通风气,反之我国由于工商不兴,民气涣散,无由联通,因此国贫民弱,被列强欺凌。

周氏考察日本,除了完成主要任务外,也带有个人的偏好,每到一地,必对当地经营状况和风土人情细心观察,多有记录,以备参详,这对于了解当时东亚各国面貌,发展水平,颇有价值。三月十一日至十五日,途经朝鲜境内,其对朝鲜的工商环境和民众的生活状况做了如下的描述:日人居主导地位,铁道、电报、航路、钞币,都由日本人经营。朝鲜土产大量出口日本,华人仅贩运红参,但收益丰厚。“仁汉商务,华人数不及日人,而资本较厚,力尚相敌。”“日商及作铁路工逾万人,华商不满百。”反观朝鲜,“市皆草舍,檐高碍眉,瓦屋十不得一,楼惟华洋商及各使署有之”。民众皆传统装束,“民情朴陋,男惰女勤,家鲜盖藏”固。由此窥见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朝鲜的经济命脉掌握在殖民者的手中,华人以商贸为主,较少涉及工业,而普通朝鲜人则很难享受到近代化带来的益处,依旧过着较为传统的生活。

朝鲜作为落后的农业国,饱受欺凌,而日本却大相径庭,一派欣欣向荣的工业景象。三月十六日和十九日,周学熙先后造访了三菱、川崎二所造船所,日志中写道:“规模宏备,机械极大,且最新式,为日本船厂之最。工匠五千人,能造六千吨艘……”比较青泥洼俄国船坞仅容两千吨舰,三菱船厂无疑是巨无霸。对川崎船厂的描述更为全面:

各厂全用电机,该厂三十年来逐渐扩充,至今规模大备,有铸钢炉,能容四吨。公司资本,川崎家十之九。全厂占地一千五百亩,新成一坞,底宽七十五尺,面宽百十尺,门上口九十尺,长四十二丈八尺,深二丈八尺,水二丈五尺,费金百七十五万圆,六年竣工……

巨大的厂房、先进的设备,众多的工匠以及巨额的资金投入,日本船企盛况极具震撼力,无不显示日本作为工业国家的先进生产力。二十日,参观渊钟纺绩厂,“女工四千人,该公司在日本总分厂十七处,共二十七万锭,为日本纺绩家第一”固。三菱、川崎、渊钟等迅速壮大的背后反映了明治政府保护、扶植私人资本,大力促成民营企业发展的国策,由此推论:近代民族工业的成长是与国家的经济政策息息相关的,正如日本的崛起一般。失去国家政权强有力的支持,在外来资本的侵略和渗透下,民族工业将举步维艰,濒于破产,这对于新政伊始的中国来说极具借鉴意义,亦对周氏等人产生深远影响。

四、总结

周学熙作为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学界将其与张謇并称“南张北周”,足见其影响之大。此篇日记作为其早年的考察经历,与其辉煌的人生历程相比,也许不足道哉,但结合清末新政的历史背景,加上其参与洋务的丰富阅历以及着眼于工商事务的独特视角,就显得弥足珍贵,清末赴日考察者如过江之鲫,但多留意于练兵与兴学两项,对于商务、制造多泛泛而谈,不能深入,究其原因,一则传统儒家思想视工商为末务,不予重视;二则考察者精于经史子集,而对商务、制造多一窍不通,较少研究;三则其行多为政治目的,联日抗俄,抑或是探听日方虚实等。而周氏目的明确,即为工商币制而来,辗转奔波,留心考察,得出观点:

吾国言富强旧矣!前十年喜言兵,近十年喜言学,举倾国之财以驰骛于东西人之议论,效未见而力已疲,是求富强而适得贫弱也。嗟夫!商业之不讲,工艺之不兴,利权失,漏卮巨,地产坐弃,游闲滋多,其求富强而得贫弱也,固宜。

只言练兵、言兴学,决意不讲商业、不兴工艺,这是贫弱的根源。

今日中国兴学校、废科举、倡工艺、予专利,既屡奉明诏,不为不切,然而学堂则捐款难,工场则集股难……盖所以开通风气者,必有要领。其铁路、轮船、电报、得律风之数者之足以大启民智欤!

贯通风气、启发民智,观日本今日之振奋,皆在工商兴国。诚如周氏所言,即代表了一批实业救国者的改革主张,由于清政府未能满足他们的诉求,转而支持立宪派、革命党,最终引发了辛亥革命,影响清末民初的历史进程。

猜你喜欢

日本
日本强烈地震
日本古代艺术
探寻日本
岛国日本
日本
隐形王者
日本:入住书舍,与书共眠
日本神社
走进日本 “最牛”豆腐店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