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探究
2019-04-10易丽
易丽
摘要:高中生物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教师将探究性学习法运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使学生对事物、现象和观点进行探究,从而自主获得科学知识,并形成探究技能和探究态度的过程,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高中生物 教學
高中生物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生物教学中。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充分利用生物教材中的经典实例
新教材中安排了一系列科学发现史,如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完成等。教师利用这些史料,组织学生学习、讨论或模拟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如关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书本中的介绍是:“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能从空气中得到什么。”笔者提出了探究问题:“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吗?”要求学生做出假设,让学生分组制定计划,形成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检验。学生利用记录的数据和信息——花盆与植物的重量变化,反思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消除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并思考产生误差的原因。一个月后,每个小组都通过对该组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形成了一般性结论,并以实验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次探究过程非常成功,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通过亲身观察、发现、探索,学生激发了学习热情,改变了学习态度,也意识到科学探究并不那么高不可攀,只要克服困难,从中都能做个“小小科学家”。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和定律
新教材中的许多知识都以抽象的基本原理和定律呈现出来,如生物体的六大特征、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遗传的基本规律等。教师如果将这些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学起来就会枯燥,也难以理解,不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智慧的增长。而探究学习注重对结论获得过程的探索,通过强化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学生能深刻地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
如关于“生物体具有应激性”,教材中的介绍是“动物都有趋向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的行为”。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草履虫会对食盐这种具有刺激性的物质做出反应,而是让学生利用草履虫培养液、食盐、清水、显微镜、载玻片、小棒等材料证明食盐对草履虫是否有刺激,是有利刺激还是有害刺激,许多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让笔者真正体验到“学生是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群体”。在已知知识基础上增加探究实验设计,学生不仅能更好地掌握书本知识,锻炼思维,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热情。
三、充分开展有效的高中生物实验
新教材编排的高中生物实验中,验证性实验有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等。验证实验一般只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熟练使用实验仪器。
比如关于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根据上一节课的知识目标,学生已经掌握了渗透作用的原理和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发生渗透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此项实验只是让学生对已知知识加深理解和对实验过程、操作方法进行巩固。但教师如果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增加“探究该洋葱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的范围”,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就加强了,他们积极思考,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验证的方法:实验材料不应只是30%的蔗糖溶液,而应有一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如10%、15%、20%、30%、40%,然后分别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程度。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中探究植物细胞在哪一种浓度下刚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找出洋葱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所在范围。通过这一类实验的转化,学生的思维开拓了,探究意识增强了,真正达到了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
总而言之,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问题,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相互学习与交流。探究性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及科学精神,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实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