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提问应把握“三性”
2019-04-10吾懿菲
吾懿菲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调查研究笔者发现,课堂提问的质量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笔者认为,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生成性,所以教师应掌握和运用这些特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数学问题,从而自觉、自愿地回答问题。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营造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提问氛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
提问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有利于教师更有指向性地辅助学生学习,并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日常生活常见的铺地砖问题导入新课教学。如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题目:“将一块块长方形的地砖铺满一个正方形的房间,房间的面积是36平方米,选择以下哪种地砖更合适(不计较误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答案:“长宽分别为6分米和4分米的地板最合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一步步介绍公倍数和公因数分别是什么,并教给学生通过什么方式来找到4和6的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这些公倍数和公因数在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应用。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教师设计这个繁杂的例题没有帮助学生更加简便地了解所学知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而这就关乎到“质”和“量”的关系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具体介绍所教内容,就会增加学生的抵触心理,所以教师应转换教学问题。如教师可以将长宽分别为6分米和4分米这个条件作为已知条件,让学生求出每块地砖的面积,最后让学生求出36平方米的房间需要多少地砖,这种教学方式能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关注知识的数量,而应该更加认真地考虑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通过合理地分配“质”与“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堂提问要具有层次性
通过心理学测试可知,人的认知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即“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它们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将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一步步引入题目内部。
如在介绍图形时,有的教师会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圆吗?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圆吗?圆有什么特点呢?”教师认为,这些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实际上,许多学生根本不能理解这些问题和学习内容有什么联系。笔者认为,数学教师首先应该针对学生的“已知区”找好切入点,然后进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后到达学生的“未知区”,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如教师可以先介绍学生生活中常见到的图形,然后引导学生认识新的图形,让学生通过发现图形之间的相同点和特点来寻找联系,最后给学生讲解有关圆的知识。
三、课堂提问要具有生成性
“预”的含义为假设存在的问题,“立”的含义为生成概念。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需要介绍的知识,教师一定要进行理性的梳理,呈现清晰的教学脉络,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如介绍1到100之间的数时,教师可以借助计数器进行教学,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可以在计数器上拨出100这个数吗?”有的学生说:“可以,在百位上拨一个珠子。”有的学生说:“可以在十位上拨10个珠子。”有的学生说:“可以在个位上拨100个珠子。”这时,有许多学生立刻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计数器的个数位只有10个珠子,所以不可以在个位上拨100个珠子。”而说出第三种答案的学生马上反思了自己的错误。由上述可知,教师通过合理的假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判断自己的认知是否正确。虽然运用假设的方式会延长解答问题的时间,但这个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既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又能让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由此可知,在数学教学的提问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假設的优势,通过延时思考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深层次地理解和认识问题。
四、结语
总而言之,课堂提问作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一定要予以重视,并保证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层次性和生成性。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