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理交融,理寓情中

2019-04-10杨苏

师道·教研 2019年2期
关键词:情理桂林山水火烧云

杨苏

评价一节语文课,关键在于把准两个基点:一是师生情感的积极参与,二是文章内容的理性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情中有理,理中含情,情理交融,才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一、理性预设,情理铺垫

《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今天的教育家面临着一件使人着迷的任务,即发现如何在理智训练与感情奔放之间求得和谐平衡。”怎么追求这种平衡呢?教学中需要教师精心并且附带情感的理性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名师的课堂为什么催人奋进、温情感人?是因为他们带着自己的独特理解,对文本进行理性预设,才会造就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课堂。

教师对文本的独特解读,使课堂富有动态,充满活力与灵性。以《桂林山水》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感悟到桂林山水的特点,我对此进行了三个层次的预设。首先,出示相关桂林山水的图片、视频,以直观形象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欣赏桂林山水之秀;然后,通过文本解析,利用多个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式的语句让学生对桂林山水产生理性的文字体悟;最后,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通过视觉和言语的双重体验,让学生实质性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直观的视觉冲击,加上教师激情的引导,精美语句的感悟,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一个顶点。最后教师提问:“如果你置身于桂林山水之中,你会有什么感觉?”这样的课堂,还给学生留下了理性思考的空间。

二、创设情境,情理同构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感悟文本情感的途径,那就是在情感体验中加入理性的成分,即情理同构。情感的熏陶渐染是语文课培养人文精神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融入文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这样,情与理才会因境而生。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引导学生品读“同志们,用石头砸!”我让学生关注标点:句子末尾为什么不用句号而是用感叹号?“用感叹号感情更加强烈。”从学生一脸轻松、毫不犹豫的回答中,我知道由于红色经典离我们的学生越来越远,他们无法感悟出那份深层次的仇恨。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情感、文本情感以及作者的情感三者融合为一,我通过一段精心设计的关于日本侵略者滔天罪行的资料补充缩短了学生理解文本上的差距。正因为有了情感的铺垫,学生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这样,教学时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学生在辨析、探究时,教师适时根据文本,创设语境,使學生的情感和体验得到升华,文本的形象更加生动地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之中。

三、读中得法,情理交融

教学中悟理要与情感相交融,教师要扣住文中的精美句子、重点词、关键词,反复读、慢慢嚼、细细品,让理性的语言伴随感性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在读中掌握方法、悟得规律,发展思维能力。如教学《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部分内容时,我借助多媒体展示火烧云颜色的图片,看到这么绚丽的色彩在天空不断地变化,学生感到异常激动、惊奇,我就引导学生怀着这种又惊又喜的感情朗读这段话,学生在反复的感情朗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我也从中引导学生从四个“一会儿”体会到作者运用了排比的写法写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引导学生关注火烧云在色彩变化多方面,作者不仅抓住景物的特征,遣词造句也很有特色:用重叠式的词语(红彤彤、金灿灿),写出色彩的浓、深;用并列式的词语(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写出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用比喻式的词语(梨黄、茄子紫),写出火烧云的颜色像某些实物的颜色一样,给人以形象感。进而追问课文中“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究竟还会有哪些颜色呢?让学生仿照书中任意一种表示颜色的词,写出天空中的火烧云还有哪些颜色?并顺势积累表示颜色变化多的成语,让学生了解了文章的表达方法之后仿照课文写法来练习写话。

一节课学生要有感性的激情飞扬,也需要理性的静心默想,实现课堂的和谐灵动、情智双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带着“情理语文”的种子埋在每一堂语文教学中,用“情”为学生营造一片绿意葱茏、生机盎然的心灵花园,让“理”为学生开辟一块纷繁浩阔、睿智明净的天空。

猜你喜欢

情理桂林山水火烧云
桂林山水桂林人
秀甲天下之桂林山水
《火烧云》的“变”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火烧云
火烧云
主持人语:情理与法律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
火烧云
知真求通中的情理交融——基于历史阅读的情感培养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