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备课是教师一生的积蓄

2019-04-10孙晓霞

成功 2019年3期
关键词:积蓄教案三角形

孙晓霞

遵义市红花岗区第七小学 贵州遵义 563004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什么是备课,顾名思义,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实践中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单纯地写教案。有些老师的备课就是照着教案书抄一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教学设计等,一应俱全就行了。我却认为这不叫好的备课。

一、备课不只是写教案

备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通常所谓的写教案最多也只能算做狭义的备课,其基本要求是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广义的备课是大备课,终生备课,它以教学为核心,向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辐射,既包括写在备课笔记上的有形教案,更指融入教师心田的无形教案。单纯地写教案决不等于就是备课。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理论,更要备学生、备方法、备生活。对教师而言,有形教案固然有用,但是更重要的是把课备进自己的心灵深处。

是不是说老师的备课就不需要写教案呢?我认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对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新教师而言,写教案不仅有助于其调空课堂教学进程,还有利于新教师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融合。所以,不仅要写教案,还有必要写详案。而对于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来说,年年重复以前的教案就大可不必。可以在老教案上修改补充并有所创新更能体现一个老教师的职业功底。还可以结合在书上圈圈点点,既实现了教案形式的多样化,又可避免在授课中讲漏。

二、教学设计不是三角形

我们知道三角形固定性最好,而我们有些老师把教学设计就视为三角形。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把教学设计定得过细过死,使课堂成为一种一成不变的模式化结构,教师按照自己的设想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一旦在课堂上出现学生的提问或回答超出了教参上的教学目标和范围,老师就会用“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讨论”之类的话赶紧把学生“牵”回来。其不知,这无形中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一位教育专家在来遵义师专的讲座中说过:“备课不能照搬教参,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目标,应有所创新。真正理解文本讲什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从而决定怎样教。”专家的这段话告诉我们“教学设计不是一个固定的三角形而是一个可以根据需要创造发挥的多边形。”

三、备课是教师一生的积蓄

一位特级教师在上了一堂令人叹服的公开课后表示,他这节课没有准备教案,但却是他一生的准备。这就是说备课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自身文化科学知识水平体现的过程。当然也是教师自身学习的过程。教师备课的过程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对所教的内容应该是很熟悉的,甚至是十分精通的。如果教师对所教的知识不是十分明白,都应该通过备课进一步学习研究,这也是一个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过程。教学界常用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关系来比喻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的关系,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备课的过程是教师积蓄、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学能力是一种实际运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综合能力。教师每次备课都要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新的组合,教师越能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越能虚心地借鉴他人的经验,那么他在备课中表现出来的这种综合能力也就提高的越快,教学质量也会提高的越快。

有些人认为,备课就是去读读教材,看点参考书,只要自己懂了就可以去上课了。实际上光是这样是上不好课的。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必须具有比较深厚比较广博的知识基础才能准确掌握教学内容。把握了教学内容,又要靠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实施自己的教学方案。

因此,我认为:身为一名教师,要想干好这个职业,要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不断积蓄,丰富自己,力争上好每一堂课。

猜你喜欢

积蓄教案三角形
自然之源
《立定跳远》教案
各地妇联网课亮点纷呈 为复工复产积蓄力量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产业蝶变:积蓄由大到强的新动能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