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质同一性讨论中的构成主义及其问题

2019-04-10崔芳溪

成功 2019年3期
关键词:陶土利亚二者

刘 晓 崔芳溪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北京 100081

关于物质构成与同一性的讨论涉及到一个基本的问题,即被构成的事物与构成它的事物是否具有同一性(identity)。以大卫雕塑与构成它的原材料陶土为例,雕塑家在周一得到一堆陶土,在周二将这堆陶土塑造成了雕塑大卫。大卫与陶土由相同的物质构成,并在一段时间内占据了相同的空间,问大卫与陶土是否具有同一性。

关于这一问题的回答,虽然普遍认同的是构成主义的观点(constitution view),但针对其对物质构成与同一性的解释,出现了以下四种反驳。

一、对构成主义理论的四种反驳及回应

首先,构成主义看似荒谬就在于该理论承认两个不同的物体可以在同一时间占据同一空间,而这明显是反直觉的。因此,率先对构成主义提出质疑的便是基于事物的不可贯穿性提出的反驳(impenetrability objection)。该反驳指出,正如同你不可能穿墙而过一样,两个不同的物体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占据相同的空间。而雕塑大卫与陶土显然在同一时间占据了同样的空间,这也就意味着大卫与陶土不能是不同的物体,而只可能是同一的。对此,构成主义者提出了偶然重合的概念(coincident object),认为即使是不同的事物也有可能分享同一组成部分,例如我们认同构成我们的所有细胞的总和与我们本身并不是同一的,但是不可否认二者确实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了相同的空间。构成主义的反对者继续追问,假设大卫重量为10千克,陶土的重量也应为10千克,将大卫和陶土放在称重机上,如果二者是不同的事物,那么读取的数字为什么是10千克而不是20千克?构成主义者对此唯一的回答是,因为大卫和陶土分享的共同部分(coincident object part)是不能被重复计算的,就如同不能将构成墙的砖块的重量与构成墙的物质分子的重量相加得出墙的重量一样,否则就会导致对同一部分的重复计算。

然而偶然重合的概念并不能完全应对来自外延主义的质疑。外延主义定理基于部分整体论(mereology)而提出,他们认为若两个事物的组成部分(proper part)是相同的,那么两个事物就是同一的,公式表达即:

显然大卫和陶土各自的组成部分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二者具有同一性。构成主义对此的回应有二。首先,事物是由质料(matter)和形式(form)共同构成的,大卫与陶土在质料方面确实相同,但在形式上,大卫明显具有雕塑的形式而陶土不具有。因此大卫和陶土并不具有相同的非物质组成部分(non-material part)(这一观点最早见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其次,外延主义定理(extensionality)的最大问题在于它未将事物的时间变化纳入考虑。对此,构成主义者提出时间部分理论(temporal part)予以回应,即任何事物都是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的,因此每一个在不同时间内的事物都是这一事物的组成部分,例如人虽然在换牙之后便没有了乳牙,但乳牙仍然是这个人的组成部分之一。严格来说,x是y的时间部分当且仅当在时间t内x是y的所有组成部分,并且x只在t时刻存在。基于此,在周一存在的陶土是陶土这一事物的时间部分,而这一时间部分是大卫不具有的,因此,大卫与陶土的所有组成部分并不相同。

第三种反驳被称为基础主义反驳(grounding objection),他们认为范畴性属性是基础,非范畴性属性则是随附性的(supervenience)。只有作为基础的范畴性属性才会影响事物的同一性。大卫与陶土的范畴性属性是相同的,不同的知识非范畴性属性,但这并不影响大卫与陶土具有同一性的结论。构成主义者认为,非范畴性属性并非基于范畴性属性,大卫与陶土虽属不同种类(大卫属于雕塑,而陶土属于陶土),但这种区别并不是由于他们的范畴性属性所导致的,而是由创作之初创作者的创作目的所导致。陶土的创作者最初是以创作陶土为目的,而大卫的创作者则以创作雕塑为目的,是过去的事实(即创作目的不同)导致了二者非范畴属性的不同,而与范畴性属性无关。再进一步解释,这种过去的事实是由二者时间组成部分的不同引起的,而时间部分属于非范畴属性,这也就证明了非范畴属性并非都以范畴性属性为基础,进而回应了基础主义者的反驳。

最后对构成主义者的反驳是对任意性的担忧。这一观点最初由塞德尔(Sider)提出,他认为既然我们可以确定大卫和陶土是不同的事物,那么构成大卫与陶土的物质分子的集合也是不同于大卫和陶土的,我们现在就可以得到在同一时间下存在于同一空间的三个物体:大卫、陶土以及构成二者的物质分子集合。同理,我们也可以区分放在室内的大卫雕塑与放在室外的大卫雕塑,那么我们现在就得到了五个物体:大卫、放在室内的大卫、放在室外的大卫、陶土、构成二者的物质分子集合……这样的区分会使我们会陷入一种任意无限的区分,甚至无法在时空的变化中把握任何事物。构成主义者与时间部分理论的支持者在这里似乎都没有作出令人信服的回应。构成主义者仅仅认同大卫与陶土的区分,而否认了其他事物的存在(例如构成二者的物质分子、放在室内的大卫)。他们认为,基于常识,这些其他的事物(例如构成二者的物质分子、放在室内的大卫)并不存在,因为我们的语言体系之中甚至没有与这些事物对应的种类概念(sortal)来指称他们。但是这种回应却是基于我们的语言系统与现实世界一定是一一对应关系的,没有存在于现实世界而语言无法指称的事物,而这一假设显然是难以证明的。时间部分理论的支持者则避开了种类概念的回应方式,他们认为事物都是由无数的瞬间(instantaneous)组成的,并且在任意一段时间之内的时间部分的集合都可以在构成一个新的时间部分,因此所谓的在室内的大卫也只是大卫这一事物的时间部分。

虽然时间部分理论较好地消除了针对构成主义的反驳,但它同样面临自身的困境,即它必须在承认莱布尼兹定理(Leibniz’s Law)的前提下对哥利亚难题(The puzzle of Goliath)做出无矛盾的解释。

二、时间部分论面对哥利亚困境的出路

在哥利亚的例子里,雕塑家在融合两块儿陶土的过程中完成了雕塑哥利亚的创作,因此,构成哥利亚的混合陶土与哥利亚是同时产生的,二者无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在这种情况下,时间部分论者只能得出“哥利亚与混合陶土具有同一性”的结论,而这一结论与运用莱布尼兹定理的如下论证结果相矛盾:

1.哥利亚在本质上是雕塑状的;

2.混合陶土在本质上不是雕塑状的;

3.哥利亚与混合陶土不具有同一性。

根据莱布尼兹定理,如果x等于y,那么x与y的所有属性都相同。时间部分论者无法在承认前提(1)、(2)与莱布尼兹定理正确性的基础上否认结论(3)。

基于此,时间部分论者有两个选择。第一,否认莱布尼兹定理。在此可以借用彼得·吉奇(Peter Geach)提出的相对同一性(Relative identity)理论,该理论对莱布尼兹定理进行了部分否定,认为不存在绝对同一,只有相对的同一,并且同一总是相对于种类(kind)而言的。因此,“哥利亚与混合陶土是相同的陶土”与“哥利亚与混合陶土是相同的雕塑”这两种表述都恰当,但“哥利亚与混合陶土是完全同一的”则是无意义的。这就从相对性和种类性两方面完成了对上述论证的反驳。第二,承认莱布尼兹定理。这一思路上已有的代表人物是大卫·里维斯(David Lewis),他提出对应物理论(Counterpart theory)对上述论证进行了反驳,在某种程度上对时间部分论进行了补充。他认为个体仅能存在于一个可能世界之中,但在其他可能世界里,存在着一个在某些方面与该个体的属性相类似的事物,即它的对应物。个体与其对应物的关系是相似的而非同一的,因此一个事物会拥有一系列的对应物。讨论中被提及的是哪一个对应物也就取决于该事物如何被命名和描述。命名或描述不同,该事物的对应物就不同;对应物不同,由此而推出的属性和相似关系也就不同。根据该理论,前提(1)与(2)已经将哥利亚定义为具有雕塑性的雕塑,将混合陶土定义为不具有雕塑性的陶土,预先给定二者属性之后,最终得出了双方不具有同一性的结论,这样的论证在里维斯看来是无效的,而其无效性并不影响莱布尼兹定理的有效性,时间部分理论的困境也就得以解决了。但如何在这一反驳的基础上对哥利亚与混合陶土具有同一性这一结论进行有力的证明似乎又是另一个理论困境。

三、物质同一性问题的核心与构成主义理论存在的问题

同一性问题之所以成为形而上学中讨论的重要问题,是因为对同一性问题的回答决定了我们如何在事物的变化之中把握事物。大卫与陶土的例子之所以成为同一性问题的讨论重点,是因为这一事例集中了人在判断事物同一性中的矛盾:一方面在二者产生之后其可感知的属性方面便是完全不可分的(即范畴性属性,即他们在时空中占据的位置是完全相同的),从这一角度看,我们判断二者为同一事物,这与我们的直觉是不矛盾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将这占据同一时空的事物即称为大卫又称为陶土的原因在于二者在非范畴性属性方面的不同,这种区分事物同一性的标准也是不与直觉相矛盾的。那么非范畴性属性与范畴性属性何者在同一性判定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便成为了这一事例探讨的核心问题所在。

而构成主义理论显然认为不同的部分具有决定性作用,构成主义希望穷尽事物的所有组成部分,这些部分不仅包括范畴性属性,当然也包括非范畴性属性,甚至引入了时间组成部分的判别要素。而这种情况导致时间部分理论过分发展,将事物的存在部分划分为无限的瞬间,并且认为这任意一个瞬间都会对事物的同一性造成影响,即不承认事物同一性的存在,是克拉底鲁“人一次都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变形,明显陷入了万物皆流,不可把握的相对主义。虽然构成主义者也认识到了这种相对主义的威胁,而极力否认这一反驳。但关于同一性问题的本质问题在于,不断变化的事物中变化的部分(在大卫与陶土的例子中指非范畴性属性)与未发生改变的部分(在大卫例子中指范畴属性),哪一部分才是判断事物同一性的决定性部分,构成主义者若想避免相对主义的倾向,则必须回答何者才是确定事物的关键部分,如果以时间部分理论为核心,那么很明显他们在哥利亚问题上就会遇到无法回答的困境。在其观点之下,哥利亚明显应当与陶土不具有同一性,那么时间部分显然就不是构成主义者所寻找的辨别事物同一性的标准。因此对同一性问题的解决方向应当在明确事物的哪一组成部分才是决定事物同一性的关键部分,而构成主义明显在此未作出令人信服的回应。

猜你喜欢

陶土利亚二者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摇曳
爱健身的陶土
花之舞,舞之韵
库车克孜利亚胜景
让孩子自己来
感悟陶土
飘摇的陶土
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