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效果对比评价
2019-04-10蔡秀密叶瑞端
蔡秀密 叶瑞端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厦门3611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1],以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2],呈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多数患者会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心房颤动为心律失常中的常见类型,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加重,增加死亡风险。及时选择有效的方案治疗该病患者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普罗帕酮、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选择出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详见正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接收的74 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例选取时间:2018 年2 月至2019 年1 月。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2)所有患者的意识清楚且无认知功能障碍,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3)所有患者近期未服用过抗心律失常药物。
排除标准:(1)存在肝肾功能障碍、循环障碍的患者;(2)存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甲亢性心脏病的患者;(3)对临床相关药物存在过敏反应的患者。
对照组37 例中,男性25 例,女性12 例;年龄范围:42-68 岁,年龄平均值(55.38±4.20)岁。心功能分级为Ⅱ级21 例,Ⅲ级16 例。心肌梗死部位:下壁合并右心室11 例,前壁17 例,前壁合并下壁9 例。
观察组37 例中,男性24 例,女性13 例;年龄范围:43-69 岁,年龄平均值(55.42±4.27)岁。心功能分级为Ⅱ级20 例,Ⅲ级17 例。心肌梗死部位:下壁合并右心室10 例,前壁19 例,前壁合并下壁8 例。
两组之间对比基线资料差距不显著(P>0.05)。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 普罗帕酮。在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加入普罗帕酮70mg,在7min 内完成静脉推注;针对无转复效果的情况,以0.5-1.0mg/min 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总剂量控制在210mg 以内;口服普罗帕酮450mg/d,在患者心率稳定后,剂量调整至300mg/d。
1.2.2 观察组 胺碘酮。在葡萄糖注射液20mL 中加入胺碘酮150mg,10min 内完成静脉推注,对于无转复效果的患者,每隔1h 胺碘酮1 次,剂量为74-150mg,总剂量<450mg;同时口服胺碘酮600mg/d,于患者病情稳定后将剂量调整至200mg/d。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判定标准[3]:①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心房颤动基本消失;②有效:临床症状出现好转,心房颤动偶有发作;③无效:临床症状及心房颤动情况均未得到改善。临床总有效率=(37 例-无效例数)/37 例×100.00%。
(2)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记录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1 年)两组患者发生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内对比采取配对t检验,组间对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效果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数据相差不大(P>0.05)。见表1所示。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明显比对照组数据低(P<0.05)。如表2 所示。
2.3 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与对照组数据进行比较,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如表3 所示。
表1 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n(%)]
表2 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表3 对比两组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心肌坏死的一种心血管疾病[4],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在于:(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心脏急性缺血、缺氧坏死,改变心电生理,最终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2)心力衰竭的发生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加重,诱发心律失常;(3)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代谢产物蓄积以及儿茶酚胺分泌增加[5],促使酸碱失衡,进而改变心率。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会导致患者心房正常收缩、舒张能力丧失,降低心房泵血能力,损伤心肌功能,并可能缩短患者的生存期,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
普罗帕酮为广谱高效膜抑制性抗心律失常药,其能够竞争性阻滞β 受体,促使心肌兴奋性降低[6],可直接稳定细胞膜,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提高心肌兴奋阈,阻断折返通路,消除折返激动[7],进而消除心房颤动,但单一使用普罗帕酮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会影响临床疗效。
胺碘酮为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其能够对心肌细胞膜中的钾通道进行阻隔,对兴奋折返进行中断,进而停止房颤。另外胺碘酮能够使房室结、窦房结所具有的自律性降低[8],在血管平滑肌上直接起作用,能够对钙离子通道进行阻止,促进血液流量的增加,可快速稳定患者的病情。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数据相近,提示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在治疗该病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疗效;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则说明了胺碘酮的安全性高于普罗帕酮。
总而言之,胺碘酮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中安全有效,相较于普罗帕酮更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