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9-04-10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第二中心小学

天津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金鱼小明教材

■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第二中心小学 刘 宇

一、从阅读数学教材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一)阅读数学教材的必要性

教材是许多专家学者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心理特点、当地的实际情况编辑而成的,也是执教者向学生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教材汇集了各类知识和解题方法,而且教材的例题还具有导读性,像人教版、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例题常常利用卡通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去读。苏教版数学教材常常呈现卡通小辣椒、小萝卜、小蘑菇的对话,引导学生去思、去想。另外教材中选定的练习题也很典型,读懂教材例题也是成了解决其他问题的重要基石。文化素养的培养一直是教材的重头戏,无论是人教版、北师大版、还是苏教版都有你知道吗?这一环节。三种教材也都有相关数学史的介绍和导读,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十二页就有关于圆周率的历史介绍,紧接着就是相关的导读问题。学生读得有趣,导读问题也有指向性,阅读能力和核心能力自然得到了培养。

(二)读教材需动笔墨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数学教材更是如此。阅读时需要动动笔墨,找到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以加深印象。在阅读教材时,可要求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用线画一画,不懂的地方用圆圈圈一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可以在空白的地方写一写。学生可以凭借着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历,多次阅读课本。通过剪一剪、折一折、比一比等实践操作,实现数学课本的有效对话,以探究数学规律,培养数学阅读的能力。

(三)借助导学单,引领阅读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事物的认知比较表象,缺乏系统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导学单,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并准确把握阅读的要点,引导学生数学阅读,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悟。在执教小数加、减法这一课时,我制定了如下的导学单:1.阅读并自学数学课本第48、49 页,完成下面题目:0.65+2.2=——6.3-0.75=——。2.你是怎样计算的?3.对于小数的加减方法你有什么发现?4.通过预习后你有什么疑问?在计算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导学单发放后,自然为学生在心中提供了一个导读纲要,学生的阅读也有了目的,自己在阅读数学课本中的疑惑和体会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关键字引读,提升阅读效果

数学题目的阅读过程有它的技巧性,解决数学问题时,首先要通读,对数学问题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其次便是细读,在细读的过程中,利用题目中的关键字和数据来理清题中所隐藏的数量关系,找到解决的方法。例如:黄花有20朵,红花有35朵,黄花比红花少几分之几?理清题意,找出关键词红花,因为把红花的朵数看作单位1,其次抓住关键,少了红花的几分之几?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如果学生找不出关键的字话,就理不清数量关系,很容易把黄花看作单位1,用15去除以35,甚至出现乘法的解题过程。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解题过程中要多让学生去细读,找出题中的关键词,圈一圈,画一画,以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从而使学生养成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的效果。

(二)增强几何直观,提高阅读效率

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形象具体的思维为主,然而许多数学问题主要以是文字呈现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借助几何直观,教师在教学或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多画图形成几何直观,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例如:小明和小红都养了一些金鱼,小明把自己金鱼条数的送给小红后,两人的金鱼条数同样多。已知小明原来的金鱼比小红多8 条,小红和小明原来各有金鱼多少条?这题显然可以让学生动手画线段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明的金鱼被平均分成了五份,小红有这样的三份。小明比小红多2 份,8÷2=4条,4x5=20 条,4x3=12 条,小明有20 条,小红有12条。借助线段图可以帮学生理清小明的金鱼与小红的金鱼之间的关系。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以及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很多题目都可以借助几何直观,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三)对比阅读,加深感悟

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对一些题目有似曾相识之感,如:1.六(1)班有60人,六(2)班人数是六(1)班的,求六(2)班多少人?2.六(2)班有48人,六(2)班人数是六(1)班的,求六(2)班多少人?这两题看着相似,很多学生却不知道哪题用乘法,哪题用除法。问题解决后,教师可让学生对比两题,找出两题的异同,以加深感悟。很显然第一题单位1已知,直接用乘法,第二题单位1未知可以用方程和除法来做。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加深了解题方法的感悟。

三、课后阅读提升兴趣

(一)数学史的阅读

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可以借助适当的时机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数学史实。数学史是培养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的重要资源,我们可以在导学单上,让学生自己查阅历史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新课导入中引入数学史,以调动学习氛围。甚至在课后延伸中放入相关的数学史,升华学生的思维,并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以及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理性人格的形成。

(二)数学课外读物的阅读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后数学阅读资源。学生借助数学课外读物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数学语言,也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数学阅读技巧,更能够帮助学生吸取他人解决问题的经验以及解题技巧。为学习数学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像美国作家罗莎桑托斯的《数学棒棒忙》,李敏佩的《奇妙的数学王国》等著作,都可以让学生分阶段读一读。

四、优化阅读评价体系,提高阅读热情

(一)短短五分钟,精彩每一天

作为数学教师除了每天布置预习任务外,也可以适当地布置学生阅读一些数学课外读物。每天数学课前的五分钟,按学号请一到两位同学介绍自己前一天的阅读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并请其他学生补充发言,在互相交流中完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技巧。

(二)数学故事会,小小数学家

数学教师可以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分小组推选一名学生讲讲这一周自己的数学小故事。数学小故事可以从数学课外读物中节选,也可以自己根据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结合自己的数学思考编制而成。学生通过每周的读书活动,既能够和其他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也能够将数学联系到生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评选出每一周的小小数学家,这既是对学生阅读进行肯定,又为学生以后数学阅读奠定基础,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将得到很大的提升。推动数学阅读的手段还有很多,每个月可以让学生制定一份数学手抄报,将自己这一个月对数学的所见所闻所想绘制在纸上,以帮助学生理清这段时间数学阅读的脉络。也可以制作书签,将数学的一些定理、公式写在书签上,以便于学生记忆和浏览。

五、结语

总之,很难想象一个数学阅读能力很差的人,能准确地表达出数学内涵,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金鱼小明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可爱的小金鱼
教材精读
小明照相
教材精读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小金鱼
小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