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应用中的重要性

2019-04-09张耀红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新课程

张耀红

【摘 要】实施新课程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从教学的经历要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新课程中必须认识以下四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改革;多媒体技术要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多媒体技术教育的视野;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新课程;多媒体技术;重要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283-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对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从教学的经历我认识到要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新课程中必须认识以下幾点: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改革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改革大致体现以下几点:①丰富教学内容呈现方式,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数据处理、编辑、存储、播放等功能。计算机多媒体集各种功能于一体,多媒体课件承载着多种信息,具有处理文字、图形、图象、音频、视频、三维动画的综合能力,集中了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具体模型等教学媒体的优点,并且具有人机交互的独到之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媒体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能极大的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的良好的心理体验才会产生心向往之的情感,让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学习。②拓展学生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丰富的资源,而且是有力的学习工具,变革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更变革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为学生学习外语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师生实现双向对话,学习可听可视,录音跟读,并且反复操练,强化,每位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不受同班同学学先进度的影响,主动选取和控制教学信息,自觉反复操练,模仿强化,教师可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个别指导,调控教学,学生愉悦主动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③更新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具有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行动方式,体现教师的教学方式,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中,必将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如今,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教学投影,多媒体语音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等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可以更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已成当务之急。作为教师首先应深入完善以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同时注重师生互动方式。

二、多媒体技术教育的视野

以培养学生的多媒体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一方面以多媒体技术课程建构学生的信息素养内容结构,另一方面,在其它课程中渗透多媒体技术,以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建构学生信息素养的外在发展环境。在今天信息时代背景下,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良性发展的、立体的生存发展环境。①在问题活动中培养信息素养,多媒体技术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社会生活需要多媒体技术,人们的多媒体技术也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发展。多媒体技术只有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彰现出其巨大的价值,相反,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脱离,将使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失去意义,而不复存在。中小学生是从属于时代与社会的,他们具有超常敏感的时代性,社会性,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仅局限于课程,课本和学校的做法,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的必然联系,是不完整。同时,通过信息搜集,比较,概括等方法扩展,增值信息,并在信息扩展与增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②在交流、交往中培养信息素养,没有信息交流就没有群体、社区、社会.多媒体技术是信息交流的第一需要,信息交流应当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问题,中小学生是归属于一定社会群体的,其个体与他人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互动性.学生在实际交流交往活动中,建立了个体与群体,单向与多向,直接与间接,纵向与横向,跨时空与跨文化等多元交流交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大大拓展多媒体技术教育的范畴,把多媒体技术教育从单纯强调个体活动解放出来,融入到广阔的社会群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在信息社会的社会化。

三、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当务之急

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合自身的现代教育过程中的体会,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态度,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养;二是信息能力,即实际操作层面的素养,是教师对各种多媒体技术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即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这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以这两个层面为纲,可以列出教师信息素养的如下构成要素,不同于其它行业,与学校非教师职业的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也略有不同:

1.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有基本正确的理解,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投入教育信息化工作。

2.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认识到获取信息资源的教育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为学习或教育教学工作等问题的解决,能确认自己的信息需求,能灵活地通过多种渠道较迅速的获取信息。

3.能准确,高效地解读信息和批判性的评价信息,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

4.能有效的吸收、存储、快速提取和发送信息,能较好地管理自己搜集到的或自己生存的信息。

5.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解决问题,呈现自己生成的新信息。

6.能将以上一整套信息技术更好地运用于自己的继续学习和交流。

7.有较强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

目前很多学校在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方面,比较注重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而对信息意识,态度层面和综合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层面较为忽视,甚至也较忽视获取,解读信息的策略和方法方面的培养,如果不及时纠正培养的方向和着力点,仅仅是培养了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整体信息素养。

本文系2018年度扶沟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fgjy1803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初中数学教学探讨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活学活用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